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中医知识

其它穴位疗法禁忌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其它穴位疗法禁忌
 
    一、穴位埋针法禁忌
 
    穴位埋针法,又称皮内针法,是指用特制针具或毫针在穴位特定部位的皮内或皮下留置一定时间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应用时要重视下列注意事项。
 
    (一)、皮内针应高压消毒,平时宜浸泡于75%酒精备用,临用时以消毒镊子夹出。注意埋针局部皮肤的严格消毒。
 
    (二)、埋针穴位,宜选取固定而不妨碍肢体活动的部位。
 
    (三)、埋针后,若病人感觉刺痛或妨碍肢体活动时,应将针取出重埋。
 
    (四)、埋针时间视病情、气候、体质等因素而定,一般可埋3~5天,冬天可长至一周左右,夏天气候炎热在汗出较多的情况下,埋针时间宜短,以防感染。
 
    (五)、关节部位及胸腹部位一般不宜埋针。
 
    (六)、埋针前应对针体作仔细检查,以免发生折针事故。
 
    二、穴位割治法禁忌
 
    穴位割治法,简称割治法,又称割脂疗法。是在患者身体上的某些穴位或特定部位,按外科手术切开皮肤,摘除少量皮下脂肪,以促进机体产生抗病能力和改善机能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应用本法时要重视以下注意事项。
 
    (一)、有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脏病者、重危病人、持续高热的病人以及局部有水肿、感染者均暂不宜割治。
 
    (二)、对老弱妇孺病者,割治时刺激宜轻,以防晕针。凡发生晕针即停止操作,并作适当处理。
 
    (三)、麻醉药物不宜注射过多、过深,以免影响割治效果。
 
    (四)、割治不宜过深,防止伤及深部血管、神经或韧带。
 
    (五)、术后可能有周身不舒、关节酸痛、食欲减退等不同程度的反应。一般这种反应都发生在术后3天内,可持续1~2天。足底部割治反应多发生于术后二周内,也有发生在半月至一月的,其持续时间1~6天。这些反应一般在几天内即可自行消失,严重者可作对症处理。
 
    (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创口5~7天内不能碰水,以防感染。
 
    (七)、术后须适当休息几天,并注意饮食、冷暖等。
 
    三、穴位埋植法禁忌
 
    穴位埋植法,亦称埋藏法或埋线疗法,它是通过将肠线(少数用丝线、不锈钢制品或药物等)埋植于穴位,以延长对穴位的作用时间,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穴位刺激法。本法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证实对某些慢性顽固性病症确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应用本法时要重视以下注意事项。
 
    (一)、穴位埋植后,机体可出现某些反应,应注意鉴别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
 
    1、正常反应
 
    局部反应:由于刺激损伤及羊肠线(异性蛋白)刺激,在1~5天内,局部可出现红、肿、痛、热等无菌性炎症反应。部分病例反应较重,切口处羊肠线刺激脂肪引起液化,有少量乳白色渗液,均属正常现象,一般不需处理。若渗液较多凸出于皮肤表面时,可将乳白色的液体挤出,用75%酒精棉球擦去,覆盖消毒纱布。施术后患肢局部体温也会升高,可持续3~7天,一般有上述反应者疗效较佳,反之则差。
 
    全身反应:少数病人在治疗后的4~24h内出现体温上升,一般约38℃左右(个别病人也可上升达39~40℃),持续2~4天,逐渐自行恢复正常。治疗后,一般均有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不同程度的增高现象。属于正常反应,一般情况下不必作特殊处理,但要严密观察,以防有变。
 
    2、异常反应
 
    所谓异常反应,应属意外事故。穴位于结扎,如操作不当,常易引发下列意外事故,应引起警惕并及时进行处理。
 
    1)、疼痛:治疗后如伤口剧烈疼痛或肢体麻痛,多为肠线结扎过紧所致,需将羊肠线剪断,使结扎松解。
 
    2)、感染:少数病人因治疗中无菌操作不当或伤口保护不好,造成感染。一般在治疗后3~4天内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并可伴有发烧。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全身症状。故应予以局部热敷及抗感染处理。作者曾遇到一例小儿麻痹后遗症患儿,在穴位结扎治疗后,由于伤口保护不好,严重感染并导致败血症。
 
    3)、出血:多因刺激过重或缝针刺破血管所致。一般加压包扎即可止血,若加压仍不能止血者,在出血处用丝线结扎血管并将羊肠线抽掉。
 
    4)、过敏:个别病人对麻醉药或羊肠线产生过敏。治疗后出现局部瘙痒、红肿或全身发热等反应。个别切口处有脂肪液化,继而肠线溢出。对这些病人可给予抗过敏治疗,过敏严重者则须改用其它方法治疗。
 
    5)、神经损伤:如感觉神经损伤,会出现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障碍;运动神经损伤,会出现所支配的肌肉群瘫痪,原因是由于操作不当,刺激过重,或扎住神经血管所致,必须引起注意。
 
    (二)、要严格注意无菌操作,对有严重心脏病、糖尿病、高热的患者以及妇女在妊娠期,不宜使用本疗法。月经期亦应谨慎使用。
 
    (三)、本法在同一个穴位上作多次治疗时,应稍偏离前次治疗的部位。结扎时应避开血管和神经。
 
    (四)、脊柱旁、腰骶部(次*1穴处)和肌肉萎缩的肢体均宜用穿线或埋线法。
 
    (五)、在肌腹和肌腱处施术,一般须先进行穴位按摩,然后埋线或结扎。肌肉松弛者宜用结扎法,结扎的松紧程度视肌肉松弛的情况而定,肌肉痉挛者须先按摩,次数可多些,一般只用埋线,不作结扎。
 
    (六)、羊肠线用后可浸泡在75%酒精中。或用新洁而灭处理,临床使用时应用生理盐水浸泡,以免在组织内液化。
 
    四、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疗法是以现代医学科学知识为基础,针刺和手术疗法有机结合,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新型疗法。小针刀疗法效果明显,简便易行,治疗时痛苦较小,较为经济安全。但由于小针刀是一种侵入肌体的治疗方法,随着该疗法在临床的推广应用,治疗中所遇到的问题也不断增多,出现意外事故者不乏其例。因而,掌握正确操作,对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严格无菌操作:小针刀是深入肌腱、关节间隙、软组织深部所进行的切割、剥离、通透、松解等操作。所以如有感染可造成深部炎症,因此要求严格无菌规范操作,小针刀刀具和术野按无菌手术常规消毒,要求一针一点。如一例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未能按要求操作,简单擦洗,反复使用小针刀,致使针眼感染导致化脓性关节炎。经切开引流后治愈。
 
    (二)、 严格掌握治疗范围和适应症:小针刀以治疗积累性损伤所致的疼痛症为主,但不是所有的疼痛都能治,应有选择。其适应症范围一般为:
 
    1、各种因软组织粘连、挛缩、结疤而引起四肢躯干部位的一些顽固性疼痛点或血管神经束卡压引起的疼痛。
 
    2、部分骨质增生、腱鞘炎、滑囊炎、骨化性肌炎初期或炎症性疼痛进入缓解期后仍有局限性粘连。
 
    3、四肢躯干损伤及手术损伤后遗症、肌肉和韧带积累性损伤。
 
    4、外伤性肌痉挛和肌紧张、骨干骨折畸形愈合等。
 
    (三)、熟悉局部解剖:小针刀疗法属于现代医学闭合性手术范畴,要求术者必须熟悉施术部位解剖,注意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如指神经均位于肌腱纤维鞘管两侧,且无重要血管通过,不易损伤。小针刀进针时,拇指要固定于背伸位,于掌指横纹中点上方不超过距硬结0.5cm远处进刀,刀口线顺肌腱走向切割狭窄腱鞘,不宜偏斜。有因拇指位置固定不当和进针点不准,致针刀偏斜损伤指固有血管,引起出血形成血肿、机化、粘连,造成功能障碍;或因位置偏下使切割腱鞘不彻底,或因损伤指神经,不但疗效不佳,而且给患者造成新的损伤和痛苦。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应注意避免损伤桡神经浅支和头静脉。如一例损伤桡神经浅支,出现虎口区麻木。也有因术时误伤头静脉分支,术后出血较多,止血处理不当,对局部松解粘连不完全致手术无效。
 
    (四)、施术准确:施术部位的正确与否是决定疗效好坏的关键之一,若施术不当不但不起治疗作用反而增加病人痛苦甚至造成意外损伤,收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压痛点和进针点要反复多次触摸定点,局限固定的压痛点不应超过1cm。如肱骨外上髁炎有固定局限压痛,术中,由于固定点不准、变位,导致治疗无效。应用局麻范围应小而准,必要时对痛点施术前进行局麻试验,以求满意疗效。
 
    五、蜂针法
 
    蜂针法是采用活蜂直接螫刺或将蜂毒直接注入穴位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本法原流传于民间,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近年来亦不断有多病例的报道。已经发现,蜂毒含有大量的多肽和酶类,所以具有抗炎、抑菌、止痛、抗辐射的功能,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它不仅对风湿、类风湿、乙肝有特效,对其他疾病也均有较好的效果。但此法在使用时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蜂螫穴位给病者会带来某些痛苦,少数患者还可出现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因此选用时除必须先作过敏试验外,尚宜慎重。要重视以下注意事项。
 
    (一)、在应用活蜂螫刺之前应充分向患者作解释,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二)、有药物过敏史者,以及小儿、孕妇、年老体弱者不宜用本法。
 
    (三)、应先作过敏试验,对出现过敏反应阳性者不宜使用本法。
 
    1、蜂毒的过敏反应的症状:轻者表现为胸闷,心悸,头晕,眼睑浮肿,体温升高,乏力,局部痒感明显;重者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资料表明,蜂毒进入机体后不仅直接作用于体表组织,还可诱发变态反应,可使心脏血管扩张,大量血清外渗,心脏间质出现炎性水肿,甚至发生出血。同时毒素干扰植物神经功能,加剧心肌缺血,终致心肌结构与功能的损害。当然心肌损害多随中毒症状的好转而迅速恢复,很少留有后遗症。从蜂毒反应来看,以颈、背、腰部穴位为敏感,可能与距督脉及心脑较近有关,而肢体穴位虽也出现毒性反应,仍以局部为主,全身反应次之。
 
    2、蜂毒的过敏反应的特点:由于人体体质不同,对蜂毒的反应亦大为不同。高敏体质患者,对蜂毒的反应强烈,即使接触很少量蜂毒,也可引起严重全身反应。而非高敏体质者初次使用时,其皮试可为阴性,须多次接受蜂毒治疗后才出现全身过敏反应,说明这种反应有一定的潜伏期,是蜂毒在体内积累至一定量的结果。
 
    3、如何进行过敏试验:
 
    1)、初次治疗患者,进行严格的蜂毒皮试,阳性者禁用。
 
    2)、用蜂数量宜慢慢增加,以每次增加1只或2只为宜。
 
    3)、尽量避免捉回巢蜂作治疗。
 
    4)、蜂针完后让患者静坐20min,无不良反应后才离去。如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应进行抗过敏治疗。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中国医疗器械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中国保健品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中国中药材网 - 糖酒招商网 - Toocle.com - China Medical Device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