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中医基础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下焦)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1.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邪在阳明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
医药网www.PharmNet.com.cn整理
    温邪久羁中焦,阳明阳土,未有不克少阴癸水者,或已下而阴伤,或未下而阴竭。若实证居多,正气未至溃败,脉来沉实有力,尚可假手于一下,即《伤寒论》中急下以存津液之谓。若中无结粪,邪热少而虚热多,其人脉必虚,手足心主里,其热必甚于手足背之主表也。若再下其热,是竭其津而速之死也。故以复脉汤复其津液,阴复则阳留,庶可不至于死也。去参桂姜枣之补阳,加白芍收三阴之阴,故云加减复脉汤。在仲景当日,治伤于寒者之结代,自有取于参桂姜枣,复脉中之阳。今治伤于温者之阳亢阴竭,不得再补其阳也。用古法而不拘用古方,医者之化裁也。
 
    2.温病误表,津液被劫,心中震震,舌强神昏,宜复脉法,复其津液,舌上津回则生,汗自出,中无所主者,救逆汤主之。
医药网www.PharmNet.com.cn整理
    误表动阳,心气伤则心震,心液伤则舌蹇,故宜复脉复其津液也。若伤之太甚,阴阳有脱离之象,复脉亦不胜任,则非救逆不可。
 
    3.温病耳聋,病系少阴,与柴胡汤者必死;六七日以后,宜复脉辈复其精。
 
    温病无三阳经证,却有阳明腑证,三阴脏证。盖脏者,藏也,藏精者也。温病最善伤精,三阴实当其冲,如阳明结则脾阴阳而不行,脾胃脏腑,切近相连,夫累及妻,理固然也,有急下以存津液一法。土实则水虚,浸假而累及少阴矣,耳聋不卧等证是也。水虚则木强,浸假而累及厥阴矣,目闭痉厥等证是也。此由上及下由阳入阴之道路,学者不可不知。
 
    按温病耳聋,灵素称其必死,岂少阳耳聋,竟至于死耶?《经》谓肾开窍于耳,脱精者耳聋,盖初则阳火上闭,阴精不得上承,清窍不通,继则阳亢阴竭,若再以小柴胡汤直升少阳,其势必至下竭上厥,不死何待?何时医悉以陶氏六书统治四时一切病证,而不究心于灵素难经也哉。瑭于温病六七日以外,壮火少减,阴火内炽,耳聋者悉以复阴得效,曰宜复脉辈者,不过立法如此,临时对证,加减尽善,是所望于当其任者。
 
    4.劳倦内伤,复感温病,六七日以外不解者,宜复脉法。
 
    此两感治法也。甘能益气,凡甘皆补,故宜复脉。服二三帖后,身不热而倦甚,仍加人参。
医药网www.PharmNet.com.cn整理
    5.温病已汗而不得汗,已下而热不退,六七日以外,脉尚躁盛者,重与复脉汤。
 
    已与发汗而不得汗,已与通里而热不除,其为汗下不当可知。脉尚躁盛,邪固不为药衰,正气亦尚能与邪气分争,故须重与复脉,扶正以敌邪,正胜则生矣。
 
    6.温病误用升散,脉结代,甚则脉两至者,重与复脉,虽有他证,后治之。
 
    此留人治病法也,即仲景里急急当救里之义。
 
    7.汗下后,口燥咽干,神倦欲眠,舌赤苔老,与复脉汤。
 
    在中焦下后与益胃汤,复胃中津液,以邪气未曾深入下焦。若口燥咽干,乃少阴之液,无以上供,神昏欲眠,有少阴但欲寐之象,故与复脉。
 
    8.热邪深入,或在少阴,或在厥阴,均宜复脉。
医药网www.PharmNet.com.cn整理
    此言复脉为热邪劫阴之总司也。盖少阴藏精,厥阴必待少阴精足,而后能生,二经均可主以复脉者,乙癸同源也。
 
    〔加减复脉汤方〕甘润存津法。
 
    炙甘草〔六钱〕、干地黄〔六钱〕(按地黄三种用法,生地者,鲜地黄未晒干者,可入药煮用,可取汁用其性甘凉上中焦用以退热存津。干地黄者乃生地晒干,已为丙火炼过,去其寒凉之性,本草称其甘平。熟地制以酒与砂仁九蒸九晒而成,是又以丙火丁火合炼之也,故其性甘温。奈何今人悉以干地黄为生地,北人并不知世有生地,佥谓干地黄为生地,而曰寒凉指鹿为马不可不辨)、生白芍、麦冬〔五钱不去心〕、阿胶〔三钱〕、麻仁〔三钱〕(按柯韵伯谓旧传麻仁者误,当系枣仁,彼从心悸动三字中看出传写之误,不为无见,今治温热有取于麻仁甘益气润去燥,故仍从麻仁)。
 
    水八杯,煮取八分三杯,分三次服。剧者加甘草至一两,地黄、白芍八钱,麦冬七钱,日三夜一服。
 
    〔救逆汤方〕镇摄法。
 
    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去麻仁加生龙骨四钱,生牡蛎八钱,煎如复脉法。脉虚大欲散者,加人参二钱。
 
    9.下后大便溏甚,周十二时,三四行,脉仍数者,未可与复脉汤,一甲煎主之。服一二日,大便不溏者,可与一甲复脉汤。
 
    下后法当数日不大便,今反溏而频数,非其人真阳素虚,即下之不得其道,有亡阴之虑,若以复脉滑润,是以存阴之品,反为泻阴之用。故以牡蛎一味单用则力大,既能存阴,又涩大便,且清在里之余热,一物而三用之。
 
    〔一甲煎方〕碱寒兼涩法。
 
    生牡蛎〔二两碾细〕。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
 
    〔一甲复脉汤方〕
 
    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去麻仁加牡蛎一两。
 
    10.下焦温病,但大便溏者,即与一甲复脉汤。
 
    温病深入下焦劫阴,必以救阴为急务,然救阴之药多滑润,但见大便溏,不必待日三四行,即以一甲复脉法,复阴之中,预防泄阴之弊。
 
    11.少阴温病,真阴欲竭,壮火复炽,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
 
    按前复脉法,为邪少虚多之治,其有阴既亏而实邪正盛,甘草即不合拍。心中烦,阳邪挟心阳独亢于上,心体之阴,无容留之地,故烦杂无奈。不得卧,阳亢不入于阴,阴虚不受阳纳,虽欲卧得乎。此证阴阳各自为道,不相交互,去死不远: 故以黄芩、从黄连外泻壮火,而内坚真阴。以芍药、从阿胶内护真阴,而外扞亢阳。名黄连阿胶汤者,取一刚以御外侮,一柔以护内主之义也。其交关变化,神明不测之妙,全在一鸡子黄,前人训,鸡子黄佥谓鸡为巽木,得心之母气,色赤入心,虚则补母而已,理虽至当,殆未尽其妙,盖鸡子黄有地球之象,为血肉有情,生生不已,乃奠安中焦之圣品,有甘草之功能,而灵于甘草,其正中有孔,故能上通心气,下达肾气,居中以达两头,有莲子之妙用,其性和平,能使亢者不争,弱者得振,其气焦臭,故上补心,其味甘咸,故下补肾。再释家有地水风火之喻,此证大风一起,荡然无余,鸡子黄镇定中焦,通彻上下,合阿胶能预熄内风之震动也。然不知人身阴阳相抱欴义,必未能识仲景用鸡子黄之妙,谨将人身阴阳生死,寤寐图形,开列于后,
 
    以便学者入道有阶也。
 
    阳 阴;寤 阴出于阳则寤;阳入于阴则寐;阳从上脱;阴从下脱;阴阳交脱。
 
    〔黄连阿胶汤方〕苦甘碱寒法。
 
    黄连〔四钱〕、黄芩〔一钱〕、阿胶〔三钱〕、白芍〔一钱〕、鸡子黄〔二枚〕。
 
    水八杯,先煮三物,取三杯,去滓,纳胶烊尽,再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日三服。
 
    征接:此《金匮》治伤寒少阴病,二三日以上,心烦不得卧之祖方也。二三日以上,寒变热之时也。少阴多寐,以传经之阳邪灼阴,故不得卧,与少阴温病确乎相合,阳亢不入于阴,阴虚不受阳纳,二语虽倡自叶氏,然亦自经文卫气留于阳,则阳气满,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而来,可为一切不寐之总纲。他如湿痰留于胃腑不寐,《内经》则有半夏汤以通其阳,其方则以千里外之流水,扬万遍,取五升,炊以苇薪,沸则纳秫米一升,半夏五合,炊至升半,去渣,饮汁一小杯,日三服,以知为度。虚烦不眠,仲祖则有酸枣仁汤,以和其阴,方用枣仁二升,知母、茯苓、川芎各二两,甘草一两,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又如胆虚不寐,本事方有鳖甲丸,鳖甲、枣仁、羌活、牛膝、五味,参耆各等分,细末蜜丸桐子大,每用温酒服三四十丸。痰热不眠,集验方有温胆汤,橘红、半夏、茯神、甘草、枳实、竹茹。振悸不眠,半夏、陈皮、甘草、芡实、茯苓、竹茹。虚劳不寐,枣仁二两,碾末,同半夏三合煮糜,入地黄汁一合,再煮,时时与服。六一散加牛黄。治烦躁不眠之类。条例甚多,总不出乎安胃和中,俾阳明之气顺,则阴阳之道路,可通而已。
医药网www.PharmNet.com.cn整理
    12.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鳖甲汤主之。
 
    夜行阴分而热,日行阳分而凉,邪气深伏阴分可知,热退无汗,邪不出表,而仍归阴分,更可知矣。故曰: 热自阴分而来,非上中焦之阳热也。邪气深伏阴分,混处气血之中,不能纯用养阴,又非壮火,更不得任用苦燥。故以鳖甲蠕动之物,入肝经至阴之分,既能养阴,又能入络搜邪。以青蒿芳香透络,从少阳领邪外出。细生地清阴络之热。丹皮泻血中之伏火。知母者知病之母也,佐鳖甲、青蒿而成搜剔之功焉。再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 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
 
    〔青蒿鳖甲汤方〕辛凉合甘寒法。
 
    青蒿〔二钱〕、鳖甲〔五钱〕、细生地〔四钱〕、知母〔二钱〕、丹皮〔三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13.热邪深入下焦,脉沉数,舌干齿黑,手指但觉蠕动,急防痉厥,二甲复脉汤主之。
 
    此示入痉厥之渐也。温病七八日以后,热深不解,口中津液干涸,但觉手指掣动,即当防其痉厥,不必俟其已厥而后治也。故以复脉育阴,加入介属潜阳,使阴阳交纽,庶厥可不作也。
 
    〔二甲复脉汤方〕碱寒甘润法。
 
    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加生牡蛎五钱,生鳖甲八钱。
 
    14.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者,三甲复脉汤主之。
 
    前二甲复脉,防痉厥之渐,即痉厥已作,亦可以二甲复脉止厥,兹又加龟板,名三甲者,以心中大动,甚则痛而然也。心中动者,火以水为体,肝风鸱张,立刻有吸尽西江之势,肾水本虚,不能济肝,而后发痉,既痉而水难猝补,心之本体欲失,故憺憺然而大动也。甚则痛者,阴维为病主心痛。此证热久伤阴,八脉丽于肝肾,肝肾虚而累及阴维,故心痛。非如寒气客于心胸之心痛,可用温通,故以镇肾气补任脉,通阴维之龟板止心痛,合入肝搜邪之二甲,相济成功也。
 
    〔三甲复脉汤方〕(同二甲汤法)
 
    即于二甲复脉汤内,加生龟板一两。
 
    15.既厥且哕(俗名呃忒),脉细而劲,小定风珠主之。
 
    温邪久踞下焦,烁肝液为厥,懮冲脉为哕,脉阴阳俱减则细,肝木棋强则劲,故以鸡子黄实土而定内风,龟板补任而镇冲脉,阿胶沉降补液而熄肝风,淡菜生于咸水之中而能淡,外偶内奇,有坎卦之象,能补阴中之真阳,其形翕阖,故又能潜真阳之上动。童便以浊液仍归浊道,用以为使也。名「定风珠」者: 以鸡子黄宛如珠形,得巽木之精,而能熄肝风,肝为巽木,巽为风也。龟亦有珠,具真武之德,而镇震木,震为雷,在人为胆,雷动未有无风者,雷静而风亦静矣。亢阳直上巅顶,龙上于天也。制龙者,龟也,古者豢龙御龙之法,失传已久,其大要不出乎此。
 
    〔小定风珠方〕甘寒碱法。
 
    鸡子黄〔一枚生用〕、真阿胶〔二钱〕、生龟板〔六钱〕、童便〔一杯〕、淡菜〔三钱〕。
 
    水五杯,先煮龟板淡菜得二杯,去滓,入阿胶上火烊化,纳鸡子黄,搅令相得,再冲童便,顿服之。
 
    16.热邪久羁,吸烁真阴,或因误表,或因妄攻,神倦瘛瘲,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大定风珠主之。
 
    此邪气已去八九,真阴仅存一二之治也。观脉虚苔少可知,故以大队浓浊填阴塞隙,介属潜阳镇定,以鸡子黄一味,从足太阴下安足三阴,上济手三阴,使上下交合,阴得安其位,斯阳可立根基,俾阴阳有眷属一家之义,庶可不致绝脱欤。
 
    〔大定风珠方〕酸甘碱法。
 
    生白芍〔六钱〕、阿胶〔三钱〕、生龟板〔四钱〕、干地黄〔六钱〕、麻仁〔二钱〕、五味子〔二钱〕、生牡蛎〔四钱〕、麦冬〔六钱连心〕、炙甘草〔四钱〕、鸡子黄〔二枚生〕、鳖甲〔四钱生〕。
 
    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三次服。喘加入参。自汗者加龙骨、人参、小麦。悸者加茯神、人参、小麦。
医药网www.PharmNet.com.cn整理
    17.壮火尚盛者,不得用定风珠复脉;邪少虚多者,不得用黄连阿胶汤;阴虚欲痉者,不得用青蒿鳖甲汤。
 
    此诸方之禁也。前数方虽皆为存阴退热而设: 其中有以补阴之品,为退热之用者。有一面补阴,一面搜邪者。有一面填阴,一面护阳者。各宜心领神会,不可混也。
 
    18.痉厥神昏,舌短烦躁,手少阴证未罢者,先与牛黄紫雪辈,开窍搜邪,再与复脉汤存阴,三甲潜阳,临证细参,勿致倒乱。
 
    痉厥神昏,舌蹇烦躁,统而言之曰厥阴证。然有手经足经之分,在上焦以清邪为主,清邪之后,必继以存阴,在下焦以存阴为主,存阴之先,若邪尚有余,必先以搜邪,手少阴证未罢,如寸脉大,口气重,颧赤,白睛赤,热壮之类。
 
    19.邪气久羁,肌肤甲错,或因下后邪欲溃,或因存阴得液蒸汗,正气已虚,不能即出,阴阳互争而战者,欲作战汗也,复脉汤热饮之;虚盛者加人参;肌肉尚盛者,但令静,勿妄动也。
 
    按伤寒汗解,必在下前,温病多在下后,缚解而后得汗,诚有如吴又可所云者,凡欲汗者必当先烦,乃有汗而解。若正虚邪重,或邪已深入下焦,得下后里通,或因津液枯燥,服存阴药,液增欲汗,邪正努力纷争,则作战汗,战之得汗则生,汗不得出则死。此系生死关头,在顷刻之间,战者阳极而似阴也。肌肤业已甲错,其津液之枯燥,固不待言,故以复脉加人参,助其一臂之力,送汗出表。若其人肌肤尚厚,未至大虚者,无取复脉之助正,但当听其自然,勿事骚扰可耳,次日再议补阴未迟。
 
    朱评:以上十九条立法虽多,而一以存阴退热为主。
 
    20.时欲漱口,不欲咽,大便黑而易者,有瘀血也,犀角地黄汤主之。
医药网www.PharmNet.com.cn整理
    邪在血分,不欲饮水,热邪燥液口干,又欲求救于水,故但欲漱口,不欲咽也。瘀血溢于于肠间,血色久瘀则黑,血性柔润,故大便黑而易也。犀角味咸,入下焦血分,以清热。地黄去积聚而补阴。白芍去恶血生新血。丹皮泻血中伏火。此蓄血自得下行,故用此轻剂以调之也。
 
    〔犀角地黄汤方〕甘咸微苦法。
 
    干地黄〔一两〕、生白芍〔三钱〕、丹皮〔三钱〕、犀角〔三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21.少腹坚满,小便自利,夜热昼凉,大便闭,脉沉实者,蓄血也,桃仁承气汤主之;甚则抵当汤。
 
    少腹坚满,法当小便不利,今反自利,则非膀胱气闭可知。夜热者,阴热也。昼凉者,邪气隐伏阴分也。大便闭者,血分结也。故以桃仁承气,通血分之闭结也。若闭结太甚,桃仁承气不得行,则非抵当不可,然不可轻用,不得不备一法耳。
 
    〔桃仁承气汤方〕苦辛咸寒法。
 
    大黄〔五钱〕、芒硝〔二钱〕、桃仁〔三钱〕、当归〔三钱〕、芍药〔三钱〕、丹皮〔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得下止后服,不知,再服。
 
    〔抵当汤方〕飞走攻络苦咸法。
 
    大黄〔五钱〕、虻虫〔二十枚炙干为末〕、桃仁〔五钱〕、水蛭〔五分炙干为末〕。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得下止后服,不知,再服。
医药网www.PharmNet.com.cn整理
    22.温病脉法当数,今反不数而濡小者,热撤里虚也;里虚下痢稀水,或便脓者血,桃花汤主之。
 
    温病之脉本数,因用清热孳撤其热,热撤里虚,脉见濡小,下焦空虚则寒,即不下痢,亦当温补,况又下痢稀水浓血乎。故用少阴自痢,关闸不藏,堵截阳明法。
 
    〔桃花汤方〕甘温兼涩法。
 
    赤石脂〔一两半整用煎半为细末调〕、炮姜〔五钱〕、白粳米〔二合〕。
 
    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渣,入石脂末一钱五分,分三次服,若一服愈,余勿服。虚甚者加人参。
 
    23.温病七八日以后,脉虚数,舌绛苔少,下痢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身虽热者,桃花粥主之。
 
    上条以脉不数而濡小,下痢稀水,定其为虚寒,而用温涩。此条脉虽数而日下数十行,至于完谷不化,其里邪已为泄泻下行殆尽,完谷不化,脾阳下陷,火减之象,脉虽数而虚,苔化而少,身虽余热未退,亦虚热也。纯系关闸不藏,见证补之,稍缓则脱,故改桃花汤为粥,取其逗留中焦之意,此条认定「完谷不化」四字要紧。
 
    〔桃花粥方〕甘温兼涩法。
 
    人参〔三钱〕、炙甘草〔三钱〕、赤石脂〔六钱细末〕、白粳米〔二合〕。
 
    水十杯,先煮参草,得六杯,去渣,再入粳米煮,得三杯,纳石脂末三钱,顿服之,痢不止,再服第二杯,如上法,痢止停后服。或先因过用寒凉,脉不数,身不热者,加干姜三钱。
 
    汪按:前一甲煎为下后滑泄者设,此二方为阳虚而关闸撤者设,当审证用之。此外有虽下痢而邪未净,如热结旁流之类,仍当下,及热痢下重,当用苦寒坚阴,如白头翁汤,苓芍汤之类者。各有本条,不在此例,不可误用。其湿温疟痢等证,有当兼用升提者,又一例,邪热不杀谷,亦有完谷一证,不可不慎,当于脉之虚实,并兼现之证辨之。
医药网www.PharmNet.com.cn整理
    24.温病少阴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此《伤寒论》原文,按温病热入少阴,逼液下走,自利咽痛,亦复不少,故采录于此。柯氏云: 少阴下痢,下焦虚矣。少阴脉循喉咙,其支者出络心,注胸中,咽痛胸满心烦者,肾火不藏,循经而上走于阳分也。阳并于上,阴并于下,火不下交于肾,水不上承于心,此未济之象。猪为水畜,而津液在肤,用其肤以除上浮之虚火。佐白密、白粉之甘,脾心润肺而和脾,滋化源,培母气。水升火降,上热自除,而下痢自止矣。
 
    〔猪肤汤方〕甘润法。
 
    猪肤〔一斤,用白皮从内刮去肥,令如纸薄〕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渣,加白蜜一升,白米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
 
    25.温病少阴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柯氏云: 但咽痛而无下痢胸满心烦等证,但甘以缓之足矣。不差者配以桔梗,辛以散之也,其热微,故用此轻剂耳。
 
    〔甘草汤方〕甘缓法。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渣,分温再服。
 
    〔桔梗汤〕苦辛甘开提法。
 
    甘草〔二两〕、桔梗〔二两〕
 
    法同前。
医药网www.PharmNet.com.cn整理
    26.温病入少阴,呕而咽中伤,生疮不能语,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王氏晋三云: 苦酒汤治少阴水亏,不能上济君火,而咽生疮,声不出者。疮者,疳也。半夏之辛滑,佐以鸡子清之甘润,有利窍通声之功,无燥津涸液之虑。然半夏之功能,全赖苦酒,摄入阴分,劫涎敛疮,即阴火沸腾,亦可因苦酒而降矣,故以为名。
 
    朱评:以上三条均系咽痛,而又有分别。
 
    〔苦酒汤方〕酸甘微辛法。
 
    半夏〔二钱制〕、鸡子〔一枚去黄纳上苦酒鸡子壳中〕
 
    右二味,纳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渣,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征按:醋能开胃散水敛热解毒,局方消暑丸尝以之煮半夏,亦此意也。
 
    27.妇女温病,经水适来,脉数耳聋,干呕烦渴,辛凉退热,兼清血分,甚至十数日不解,邪陷发痉者,竹叶玉女煎主之。
 
    此与两感证同法,辛凉解肌,兼清血分者,所以补上中焦之未备,甚至十数日不解,邪陷发痉,外热未除,里热又急,故以玉女煎加竹叶,两清表里之报。
 
    〔竹叶玉女煎方〕辛凉合甘寒微苦法。
 
    生石膏〔六钱〕、干地黄〔四钱〕、麦冬〔四钱〕、知母〔二钱〕、牛膝〔二钱〕、竹叶〔三钱〕。
 
    水八杯,先煮石膏、地黄得五杯,再入余四味,煮成二杯,先服一杯,候六时覆之,病解停后服,不解再服。
 
     (上焦用玉女煎去牛膝者,以牛膝为下焦药不得引邪深入也,兹在下焦故仍用之。)
医药网www.PharmNet.com.cn整理
    28.热入血室,医与两清气血,邪去其半,脉数,余邪不解者,护阳和阴汤主之。
 
    此系承上条而言之也。大凡体质素虚之人,驱邪及半,必兼护养元气,仍佐清邪。故以参、甘护元阳,而以白芍、麦冬、生地和阴清邪也。
 
    〔护阳和阴汤方〕甘凉甘温复法偏于甘凉即复脉汤法也。
 
    白芍〔五钱〕、炙甘草〔二钱〕、人参〔二钱〕、麦冬〔二钱连心炒〕、干地黄〔三钱炒〕。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温服。
 
    29.热入血室,邪去八九,右脉虚数,暮微寒热者,加减复脉汤,仍用参主之。
 
    此热入血室之邪少虚多,亦以复脉为主法。脉右虚数,是邪不独在血分,故仍用参以补气。暮微寒热,不可认作邪实,乃气血俱虚,荣卫不和之故。
 
    〔加减复脉汤仍用参方〕
 
    即于前复脉汤内,加人参三钱。
 
    30.热病经水适至,十余日不解,舌痿饮冷,心烦热,神智忽清忽乱,脉右长左沉。瘀热在里也,加减桃仁承气汤主之。
 
    前条十数日不解,用玉女煎者,以气分之邪尚多,故用气血两解。此条以脉左沉,不与右之长同,而神气忽乱,定其为蓄血,故以逐血分瘀热为急务也。
 
    〔加减桃仁承气汤方〕苦辛走络法。
 
    大黄〔三钱制〕、桃仁〔三钱炒〕、细生地〔六钱〕、丹皮〔四钱〕、泽兰〔二钱〕、人中白〔二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候六时,得下黑血,下后神清渴减,止后服,不知渐进。
 
    按邵新甫云: 考热入血室,《金匮》有五法: 第一条主小柴胡,因寒热而用,虽经水适断,急提少阳之邪,勿令下陷为最。第二条伤寒发热,经水适来,已现昼明夜剧,谵语见鬼,恐人认阳明实证,故有无犯胃气,及上二焦之戒。第三条中风寒热,经水适来,七八日脉迟身凉,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显无表证,全露热入血室之候,自当急刺期门,使人知针力比药力尤捷。第四条阳明病下血谵语,但头汗出,亦为热入血室,亦刺期门,汗出而愈。第五条明其一证而有别因为害,如痰潮上脘,昏冒不知,当先化其痰,后除其热。仲景教人当知变通,故不厌推广其义,乃今人一遇是证,不辨热入之轻重,血室之盈亏,遽与小柴胡汤,贻害必多。要之热甚而血瘀者,与桃仁承气,及山甲归尾之属。血舍空而热者,用犀角地黄汤,加丹参、木通之属,邪表未尽,而表证仍兼者,不妨借温通为使。血结胸,有桂枝红花汤,参入海蛤、桃仁之治,昏狂甚进牛黄膏,调入清气化结之煎。再观叶案中有两解气血燔蒸之玉女煎法,热甚阴伤,有育阴养气之复脉法,又有护阴涤热之缓攻法,先圣后肾,其治条分缕析,学者审证定方,慎毋拘乎柴胡一法也。
医药网www.PharmNet.com.cn整理
    31.温病愈后,嗽稀痰而不咳,彻夜不寐者,半夏汤主之。
 
    此中焦阳气素虚之人,偶感温病,医以辛凉甘寒,或苦寒清温热,不知十衰七八之戒,用药过剂,以玫中焦反停寒饮,令胃不和,故不寐也。素问云: 「胃不和则卧不安,饮以半夏汤,覆杯则寐。」盖阳气下交于阴则寐,胃居中焦,为阳气下交之道路,中寒饮聚,致令阳气欲下交而无路可循,故不寐也。半夏逐痰饮而和胃,秫米兼燥金之气而成,故能补阳明燥气之不及,而渗其饮,饮退则胃和,寐可立至,故曰覆杯则寐也。
 
    〔半夏汤方〕辛甘淡法。
 
    半夏〔八钱制〕、秫米〔二两〕。(即俗所谓高粮是也,故人谓之稷,今或名为芦稷,如南方难得,则以薏仁代之。)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
 
    汪按:不寐之因甚多,有阴虚不受阳纳者,有阳亢不入阴者,有胆热者,有肝用不足者,有心气虚者,有心液虚者,有蹻脉不和者,有痰饮扰心者,温热病中,往往有兼不寐者,各察其因而治之,斯不误矣。
 
    32.饮退得寐,舌滑食不进者,半夏桂枝汤主之。
 
    此以胃腑虽和,荣卫不和,阳未卒复。故以前半夏汤合桂枝汤调其荣卫,和其中阳,自能食也。
 
    〔半夏桂枝汤方〕辛温甘淡法。
 
    半夏〔六钱〕、秫米〔一两〕、白芍〔六钱〕、桂枝〔四钱〕(虽云桂枝汤,却用小建中汤法桂枝少于白芍者表里异治也。)炙甘草〔一钱〕、生姜〔三钱〕、大枣〔二枚去核〕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
 
    33.温病解后,脉迟身冷如水,冷汗自出者,桂枝汤主之。
 
    此亦阳气素虚之体质,热邪甫退,即露阳虚,故以桂枝汤复其阳也。
医药网www.PharmNet.com.cn整理
    34.温病愈后,面色萎黄,舌淡不欲饮水,脉迟而弦,不食者,小建中汤主之。
 
    此亦阳虚之质也,故以小建中小小建其中焦之阳气,中阳复则能食,能食则诸阳皆可复也。
 
    〔小建中汤方〕甘温法。
 
    白芍〔六钱酒炒〕、桂枝〔四钱〕、甘草〔三钱炙〕、生姜〔二钱〕、大枣〔二枚去核〕、胶饴〔五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渣,入胶饴,上火烊化,分温三服。
 
    汪按:温热病,虑涸其阴,湿温病,虑虚其阳,病后调理,温热当以滋阴为法,湿温当以扶阳为法,不可错误。热病解后,脉静身凉,然而炎威虽退,余焰犹存,略予甘温,燎原复炽,饮食尚能助邪,况参术姜桂及二陈之类乎。但体质不同,或平素阳虚,或寒凉过当,邪去正衰,不扶其阳,则气立孤危,故列益阳数法于右,以备釆用。所谓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学者固不可不知有此法,然非见之真确,断不可冒昧轻投也。寒湿、湿温,病后化燥,当用凉者,可以隅反。
医药网www.PharmNet.com.cn整理
    35.温病愈后,或一月至一年,面微赤,脉数暮热,常思饮,不欲食者,五汁饮主之,牛乳饮亦主之。病后肌肤枯燥,小便溺管痛,或微燥咳,或不思食,皆胃阴虚也,与益胃五汁辈。
 
    前复脉等汤,复下焦之阴,此由中焦胃用之阴不降,胃体之阳独亢,故以甘润法救胃用,配胃体,则自然欲饮,断不可与俗套,开胃健食之辛燥药,致令燥咳成痨也。
 
    按吴又可云: 病后与其调理不善,莫若静以待动,是不知要领之言也。夫病后调理,较易于治病,岂有能治病,又不能调理之理乎?但病后调理,不轻于治病,若其治病之初,未曾犯逆,处处得法,轻者三五日而解,重者七八日而解,解后无余邪,病者未受大伤,原可不必以药调理,但以饮食调理足矣,经所谓食养尽之是也。若病之始受既重,医者又有误表、误攻、误燥、误凉之弊,遗殃于病者之气血,将见外感变而为内伤矣,全赖医者善补其过,而补人之过,退杀气,迎生气,活人于万全,岂得听之而已哉?万一变生不测,推委于病者之家,能不愧于心乎。至调理大要,温病后一以养阴为主,饮食之坚硬浓厚者,不可骤进,间有阳气素虚之体质,热病一退,即露旧亏,又不同固执养阴之说,而灭其阳火。故本论中焦篇,列益胃、增液、清燥等汤。下焦篇,列复脉三甲、五汁等复阴之法,乃热病调理之常理也。下焦篇,又列建中、半夏、桂枝数法,以为阳气素虚,或误伤凉药之用,乃其变也。经所谓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微者责之,盛者责之,全赖司其任者,心诚求之也。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中国医疗器械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中国保健品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中国中药材网 - 糖酒招商网 - Toocle.com - China Medical Device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