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中药故事

虫草的传说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冬虫夏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关于它的发现和认识,还有一段饶有趣味、颇为曲折的历史。
 
    冬虫夏草出产在我国西南高寒地区,藏胞称之为“牙什托根布”,其名始见于吴仪洛《本草从新》(1757年)和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在明、清两代笔记体小说中,更是充满了传奇性的描述:“冬虫夏草,一物也。冬则为虫,夏则为草,虫形似蚕,色微黄,草形似韭,叶较细。入夏,虫以头入地,尾自成草,杂错于蔓草间,不知其为虫也;交冬,草渐萎黄,乃出地蠕蠕而动,其尾犹簌簌然带草而行。盖随气化转移,理有然者。”这一方面反映了随着西南边陲的开发,使深居内地的人,眼界为之一开,扩大了视野;另一方面,由于交通闭塞,关山险阻,人们难以亲身目睹边陲风物,故而对那里出产的奇花异卉,在谈论中总不免流露出几分诧异的心情。冬虫夏草的那种幻人耳目、秘不可测的生活习性,无疑更加引起了人们谈论的兴趣。
 
    《红楼梦》里有段故事,说的是住在大观园的姑娘们,有一天聚会在一起猜灯谜,慧黠过人、博学多才的林黛玉出了个灯谜,谜面是“花”字,复射的“萤”,将“花”字拆开,不是“艸”(古草字)所“化”吗?姑娘们都称赞这个灯谜是传神之作。腐草化萤的说法,在儒家典籍中早有记载,小姑娘们当然都不会怀疑这种传说的真实性,尽管谁也没有亲眼看到这种神奇的变化。至于这种生物为什么能虫草互变,赵学敏按照古代阴阳化生的理论,有过一番议论,但这种唯心的观点,当然是不可能正确解释冬虫夏草生成真相的。
 
    1723年,法国人巴拉南在中国采集生物标本,发现了冬虫夏草,把它带回巴黎,以后又由英国人利维当作世外珍奇带往伦敦。直到1842年,经过真菌学家伯克利的研究,才发现所谓“冬虫夏草”,乃是一种叫虫草菌的子囊菌寄生于蝙蝠蛾的幼虫上所形成的,才初步弄清虫草菌的庐山面目。
 
    在青藏高原海拔3800米以上的雪线地带,阳春三月,蝙蝠蛾便在草丛间翩翩起舞,寻求配偶,并把卵产在土块中。高寒地区的隆冬,酷冷异常,孵化出来的蝙蝠蛾幼虫便蛰伏在潮湿而温暖的土内越冬。好在满山遍野都生长着头花蓼、珠芽蓼、小叶杜鹃和蒿草之类植物,它们的嫩根多汁而富于营养,为幼虫的越冬准备了充足的粮食。然而,这里并非蝙蝠蛾幼虫的“伊甸园”,随时都会遭到它的宿敌——虫草菌的袭击。说来颇也奇怪,尽管在土壤里有各种各样的幼虫,虫草菌可以让它们在那里安享童年之乐,对于蝙蝠蛾的幼虫则不然,一旦在土壤中相遇,便粘附到它们的表皮之上,并钻进体腔内,以幼虫的内脏为养料,滋生出无数新菌丝。有的新菌丝萌生在体表之外,看上去就像虫身披着白毛。
 
    当幼虫死亡后,体腔内的五脏六腑都被菌丝消耗殆尽,只留下一具被菌丝所充满的皮壳,虫草菌断绝了食源,便安然进入休眠期。待到来年春晖转发,幼虫尸体的头部长出一根像圆棒的东西,就是古人所说的“草”,并认为是“虫腹精液”所化,也不无道理。不过与其称之为“草”,倒不如说它是从菌丝上结出的“果实”更为恰当,真菌学家便称之为“子囊果”。这种“果实”上就长着数以亿万计的种子——“子囊孢子”。因为“草”的形状颇类中国古代兵器中的狼牙棒,真菌学家就命名为Gordyceps sinensis,前一个词来源于希腊文,意为“棒头”。第二个词意为“中国产的”,所以它的学名直译就是“中国棒头菌”,不过人们习惯上还是把它称为冬虫夏草或虫草。
 
    很早以前,虫草菌即已成为颇负盛名的滋补药品,并具有奇特疗效。《文房肆考》中记述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迩年苏州皆有之,其气阳性温,孔裕堂述其弟怯汗大世,虽盛暑处密帐中,犹畏风甚。病三年,医药不效,症在不起。适有戚自川归,遗以夏草冬虫三斤,逐日和荤蔬作,炖食,渐至愈。”一时桐乡茶肆酒楼,传为奇谈,许多人争相求购。关于冬虫夏草的药用价值,古代医籍及笔记中皆有论述,《本草纲目拾遗》谓“羌俗采为上药,功与人参同”。《本草从新》谓“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桔园小识》说:“以酒浸数枚啖之,治腰膝间痛楚,有益肾之功……或云,与雄鸭同煮食,宜老人”。关于虫草鸭制法,见《本草纲目拾遗》:“用夏草冬虫三五枚,老雄鸭一只,去肚杂,将鸭头劈开,纳药于中,仍以线扎好,酱油酒如常,蒸烂食之。其药气能从头中直贯鸭全身,无不透浃。凡病后虚损之人,每服一鸭,可抵人参一两”。今川菜中“虫草鸭子”仍用其法。冬虫夏草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治痰饮喘嗽、虚喘、痨嗽、咯血、盗汗、自汗、阴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老人畏寒、涕多泪出等症。
 
~~~~~~~~~~~~~~~~~~~~~~~~~~~~~~~~~~~~
 
虫草(查看图谱
 
    全称为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初夏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6至7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
 
    【性味归经】甘,温。归肺,肾经。
 
    【功效】益肾壮阳,补肺平喘,止血化痰。
 
    【应用】
 
    1、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有补肾助阳益精之效。可单用浸酒服,或配伍淫羊藿、巴戟天、菟丝子等同用。
 
    2、用于肺虚或肺肾两虚之久咳虚喘,劳嗽痰血。能补益肺肾,平定喘嗽,止血化痰。治劳嗽痰血,常配北沙参、川贝母、阿胶等;治喘咳短气,常与人参、胡桃肉、蛤蚧等同用。
 
    此外,病后体虚不复,自汗畏寒等,可以之同鸭、鸡、猪肉等炖服,有补虚扶弱之效。
 
    【用法】3~10克,煎服;或与鸡、鸭、猪肉、甲鱼等炖服;亦可加冰糖炖服。
 
    【禁忌】感冒发热、伤风咳嗽者不宜服用。值得注意的是,虫草虽属补品,但系助阳药,凡形体强盛或血热的人,不宜服本品,否则会逼血外溢,造成鼻出血等不良后果。
 
    据药理研究:能增强免疫力,提高耐缺氧能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和β~脂蛋白;能扩张支气管;对结核杆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浸剂有显著扩张动物支气管平滑肌而平喘的作用。然而,祖国医学认为,所谓平喘是指虚喘,如肺结核、支气管炎中晚期的咳喘。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