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药材认识

斑蝥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出处】
1. 陶弘景:斑蝥,豆花时取之,甲上黄黑斑色,如巴豆大者是也。
2.《纲目》:斑蝥、芫青、亭长、地胆之毒,靛汁、黄连、黑豆、葱、茶皆能解之。

【拼音名】Bān Móu

【英文名】Large Blister Beetle, Lesser Blister Beetle, Telini Fly

【别名】斑猫、龙尾、斑蚝、龙蚝、斑菌、晏青、龙苗、斑毛、班蝥、羊米虫、老虎斑毛、花斑毛、花壳虫、小豆虫、放屁虫、花罗虫、章瓦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芫青科动物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全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2.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在5-10月均可捕捉,以6-8月最盛,多在清晨露水未干,斑蝥翅湿不易飞起时捕捉,捕捉时应戴手套和口罩,以免刺激皮肤和粘膜,引起炎症。日出后可用纱兜捕捉。将捕到的斑蝥用沸水烫死,取出晒干或烘干,或采用米炒法。

【原形态】
1.南方大斑蝥,体长15-30mm。全体被黑毛。头圆三角形,具粗密刺点。复眼大,略呈肾形。触角1对。前胸长稍大于宽。鞘翅端部宽于基部,底色黑色。每翅基部各有2个大黄斑,翅中央前后各有一黄色波纹状横带。翅面黑色部分刻点密集,黄色部分 刻点甚粗。
2.黄黑小斑蝥,外形与上种相似,体小,长10-15mm。生态与分布同上种。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喜群集栖息和取食。复变态,幼虫共6龄,成虫4-5月开始为害植物的顺、芽及花等器官,7-8月最烈,多损伤大豆、花生、茄子及棉花等。
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性状】
性状鉴别(1)南方大斑蝥,呈长圆形,长1.5-2.5cm,宽0.5-1cm。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1对,触角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翅1对,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腊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黟以,胸部有足3对。有特殊的臭气。
(2)黄黑小班蝥,体形较小,长1-1.5cm。
显微鉴别(1)南方大斑蝥,粉末棕黑色。①体表刚毛极多,棕褐色,细刺状,长50-450μm或更长,中段直径5-8μm.②体表碎片棱角明显,棕色,表面平或具小瘤突,有的可见短小的刺和刚毛脱落后的小凹窝。
③板状肌纤维易见,板块状、条状或数条成束,黄白色,微透明,可见顺直纹理,有时具横向环纹。④气管壁组织具整齐条状增厚壁,白色,其下有透明膜状物衬托。⑤翅碎块可见黄白色及黑褐色相间的斑纹,在黑褐色部分具交错排列微突起的钮扣状圆环,直径34-54μm,表面具刚毛。
(2)黄黑小斑蝥,粉末灰褐色。肌纤维大小不等,边缘不整齐,半透明,表面具细密的网状小方格,或仅见密集的整齐顺纹。体表刚毛较小。

【化学成份】
1.南方大斑蝥,含斑蝥素(cantharidin)1-1.2%,脂肪12%及树脂(resin),蚁酸(formic acid),色素等。另报道除含斑蝥素0.06%-1.825%外,还含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12的羟基斑蝥至少(hydroxycantharidin),可能有三种结构。全虫体含磷17.74mg/g,镁5.587mg/g,钙1.558mg/g,其他含量微量的铁、铝、锌、铬、锰、镉、锶、铜等元素。
2.黄黑小台湾产者斑含斑蝥素0.97%,亦有达1.3%。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早在1933年就有人发现斑蝥素给药3-4次能使焦油诱发的家兔癌瘤消失。近年发现斑蝥素对小鼠腹水型肝癌和网织细胞肉瘤ARS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斑蝥素的最大耐受量(1-1.25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7天,可以延长腹水肝癌小鼠的生存时间63.5-208%。还可延长ARS腹水型小鼠的生存时间56%左右。但此种作用与接种的癌细胞数和投药量有关,如果降低剂量或增加接种的癌细胞数到每鼠2×10以上,则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斑蝥素对其它小鼠肿瘤,如肉瘤S180、网织细胞肉瘤L2、肉瘤Sak、网织白血病L615、艾氏腹水癌及大鼠W256肉瘤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斑蝥素能引起小鼠腹水肝癌细胞明显萎缩、退化、胞浆多空泡等形态学改变。实验证明斑蝥素首先抑制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继而影响RAN和 DNA合成,最终实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的分裂。
斑蝥素的衍生物羟基斑蝥胺60-100mg/kg、甲基斑蝥胺170-230mg/kg、丙烯基斑蝥胺60-80mg/kg和斑蝥酸钠1-2mg/kg,每日腹腔注射l次,连续7-9次,对小鼠腹水,肝癌和网织细胞肉瘤腹水型ARS均有类似于斑蝥素的抗癌活性。其中羟基斑蝥胺的化疗指数较高。斑蝥酸钠的抗肿瘤谱比较宽,除能抑制小鼠腹水肝癌和ARS外,还能抑制小鼠肉瘤180、宫颈癌U14、艾氏腹水癌实体型肿瘤株;体外亦能抑制Hela细胞株。人食管鳞癌CaEs一17细胞株及人肝癌,BEL一7402细胞株。同时用电镜观察到3H-斑蝥酸钠可以直接进入小鼠腹水肝癌细胞的核及核仁。还用生物化学的方法观察到斑蝥酸钠可抑制癌细胞的DNA和RNA含量及前体的掺入,从而证明了该药首先作用于癌细胞的核酸代谢,继而使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杀伤癌细胞。
此外,经小鼠网织细胞肉瘤ARS的相伴免疫试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试验及荷瘤动物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测定等表明,斑蝥紊及其衍生物均不影响上述免疫功能。但甲基斑蝥胺可以抑制DNCB所致的正常和腹水肝癌小鼠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
2..局部刺激作用:斑蝥可使动物和人的皮肤发红起泡,其有效刺激物为斑蝥素。其刺激性颇强,但组织穿透力较弱,因此作用缓慢,仅有中度疼痛,通常不损害皮肤深层,所形成的泡很快痊愈而不留疤痕。
3.抗病毒作用:填喂斑蝥素0.6-1.0mg可以治疗急性型新城疫鸡瘟病,治愈率达90%以上。
4.升高白细胞数的作用:斑蝥能刺激骨髓引起白细胞升高。误服斑蝥的9人中,白细胞总数一般在 104(-2)×104/mm3之间,最高可达5×10(4)/mm3。在斑蝥素动物试验中,骨髓检查可见白细胞增生活跃。此外,对其它化疗抗癌药物所致的白细胞降低也有一定拮抗作用。去甲斑蝥酸钠lmg/kg 腹腔注射 给药3天,使正常小鼠骨髓粒一单系祖细胞产率增加;灌胃连续给药5,在使放射损伤小鼠外周白细胞数量回升的同时,还可使粒一单系祖细胞的产率得到部分恢复,同时,还可促使更多的骨髓造血干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去甲斑蝥素能促进小鼠骨髓细胞 DNA合成平均为75.7%。给小鼠腹腔注射去氢去甲斑蝥素10mg/kg,亦可促进正常小鼠有核细胞 DNA合成,平均促进44.2%。去甲斑蝥素升白细胞作用机理系由于刺激骨髓细胞DNA合成所致。
5.其它作用:斑蝥素1:4水浸剂体外试验可抑制堇色毛癣菌等12种致病皮肤真菌,还可杀死丝虫幼虫。雌兔腹腔注射斑蝥素可见尿中雌性激素与黄体酮增加,剂量越大作用越强,但有报告用不完全纯的斑蝥制剂有些雌激素样作用,完全纯的则无此作用。

【毒性】
本品属剧毒药。小鼠急性实验,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25mg/kg;其内脏切片检查,无论急性或亚急性毒性试验,各脏器皆出现病变:心肌纤维浊肿明显(尤以亚急性试验为着);肝细胞浊肿、脂变;肺、脾郁血,并有小灶性出血;肾小管上皮浊肿。斑蝥素30mg即可使人死亡。毒性:斑蝥不同炮制品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碱处理全斑蝥为514.28±21.83mg/kg;碱处理去头、足、翅为285.43±11.28mg/kg;米炒全斑蝥为389.67±14.58mg/kg;米炒去头、足、翅为234.58±11.39mg/kg;生品全斑蝥为267.36±12.10mg/kg;生品去头、足、翅为154.31±6.53mg/kg。斑蝥不同炮制品7mg/kg或14mg/kg连续灌胃30天,大鼠血、尿有异常,肝、肾、胃及其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且高剂量组明显大于低剂量组。斑蝥素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71mg/kg。
本品为剧毒药。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25mg/kg.其内脏切片检查,无论急性或亚急性毒性试验,各脏器皆出现病变:心肌纤维浊肿明显,肝细胞浊肿、脂变,肺、脾郁血,并有小灶性出血,肾小管上皮浊肿。斑蝥素口服人的致死量为30mg;按每1kg体重计算犬和猫的致死量为人的2.5倍;兔为人的45倍;而猬为人的3000倍。斑蝥素及其衍生物中以斑蝥素的毒性最大,斑蝥酸钠次之,而羟基斑蝥胺和甲基斑蝥胺的毒性很小。

【鉴别】
理化鉴别(1)取粉末约0.15g,用微量升华法,得白色升华物,放置片刻,镜检呈柱形、棱形结晶。升华物用石油醚洗2-3次,加硫酸(相对密度1.77)2-3滴,微热,溶解后转入试管内,再继续用小火加热至发生气泡,立即离火,滴入对二氨基苯甲醛硫酸溶液1滴,溶液即显樱红色或紫红色。
(2)依上法得白色升华物,加入硫酸(相对密度1.77)2-3滴,微热,溶解后转入试管内,加入间苯二酚粉末少许,小火加热至沸,溶液变红色,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显绿色荧光。
(3)将升华物滴加氢氧化钡水溶液封藏后镜检,可见针束状结晶。
(4)取斑蝥粉末适量,加盐酸氯仿(1:100)25ml,振摇50min,过夜,滤过,回收氯仿,残渣加丙酮溶解,作供试品溶液,另取斑蝥素对照品制成丙酮液作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两溶液点样于同一块硅胶G板上,以氯仿-丙酮(95:5)展开后,用0.04%溴甲酚绿醇液显色,供试品和标准品在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
斑蝥:拣净杂质,除去足、翅。米斑蝥:将米置锅内加热,喷水少许至米粘贴锅上,俟烟冒出时,加入斑蝥,轻轻翻炒,取出,去净米粒,除去足、翅。(每斑蝥10斤,用米2斤)1.《雷公炮炙论》:凡修事斑猫,用糯米、小麻子相拌同炒,待米黄黑、出,去麻子等,去两翅、足并头。以血余裹悬墙角上一夜用之,则毒去也。
2.《纲目》:用麸炒过,醋煮用之。

【性味】味辛;性温;大毒

【归经】肝;胃;肾经

【功能主治】攻毒蚀疮;逐瘀散结。主痈疽;瘰疬;顽癣;经闭;症瘕;癌肿

【用法用量】内服:炒炙研末,每次量0.03-0.06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敷贴发泡,酒、醋浸或制成膏涂。

【注意】凡体质虚弱者,心、肾功能不全者,消化道溃疡者,以及孕妇均禁服。

【附方】①治痈疽,拔脓,痈疽不破,或破而肿硬无脓:斑蝥为末,以蒜捣膏,和水一豆许贴之,少顷脓出,即去药。(《仁斋直指方》)②治疔肿: 斑蝥一枚,捻破,然后以针画疮上,作米字,以封上。(《备急方》)②治干癣积年生痂,搔之黄水出,每逢阴雨即痒: 斑蝥美半两,微炒为末,蜜调敷之。(《外台秘要方》)④治牛皮癣: 斑蝥一个,甘遂一钱。共研细末,以醋调和,日擦数次。(《吉林中草药》)⑤治颜面神经麻痹:斑蝥一个。研细,水调贴颊部,向左歪斜贴右侧,向右歪斜贴左侧。起泡即取去。(《山东中草药手册》)⑥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 斑蝥适量。研末,取少许放清膏药中心,如是扁桃体炎贴患侧颈外压痛处,如是咽、喉炎贴两侧人迎穴,待皮肤起泡(约三至四小时), 即可揭去。起泡处用酒精消毒,再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泡,放出液体,涂上红汞,外盖纱布,用胶布固定。(《河北中药手册》)⑦治疟疾: 斑蝥七只,麻黄、雄精各一钱二分,朱砂半钱。共研细末,每次用一至三分,调放在膏药上,贴头颈项第二骨节处。〔《浙江中医杂志》(7):39,1959〕⑧治剧烈头痛: 斑蝥(去头、足)三至五个。研未布包,贴痛处。起泡后,用针刺被,使水流出。(江西《草药手册》)⑨治疣痣黑子: 斑蝥三个,人言少许。 以糯米五钱,炒黄去米,入蒜一个,捣烂点之。(《纲目》)⑩治耳卒聋: 斑猫二枚(去翅、足,炒黄),巴豆一枚(去心、皮,生用)。 同研令匀,绵裹塞耳中。 (《圣惠方》)(11)治大人小儿瘰疬内消方: 斑描一两,去翅、足,用粟米一升,同斑猫炒令米焦黄,去米不用,细研,入干薄荷末四两,同研令匀,以乌鸡子清丸如绿豆大。空心腊茶下一丸,加至五丸,却每日减一丸,减至一丸,每日服五丸。(《经验方》)(12)治一切瘘: 斑猫三十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黄),晰蜴三枚(炙令黄),地胆四十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黄)。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豆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后,以温酒下二十丸。(《圣惠方》)(13)治疯狗咬伤: 斑蝥三七枚,去头、翅、足,先以七枚,用糯米一勺,略炒过,去斑蝥;别以七枚,如前炒,色变复去之;别以七枚如前,至青烟为度,去蝥,只以米为粉。用冷水入清油少许,空心调服,须臾再进一服,以小便利下毒物为度;如不利,再进。利后肚疼,急用冷水调青靛服之,以解其毒,否则有伤。黄连水亦可解之。但不宜服一切热物也。 (《医方大成论》)(14)治经候闭塞及干血气: 斑猫十个(糯米炒),桃仁四十九个(炒),大黄五钱。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空心酒下五丸,甚者十丸。如血枯经闭者,用四物汤送下。 (《济阴纲目》斑蝥通经丸)(15)治血疝便毒,不拘已成未成,随即消散: 斑蝥三个(去翅、足,炒),滑石三钱(同研)。分作三服,空心白汤下,日一服,毒从小便出,如痛,以车前、木通、泽泻、猪苓煎钦。 (李杲·破毒散)

【各家论述】
1.《纲目》:斑蝥,专主走下窍,直至精溺之处,蚀下败物,痛不可当。葛氏云:凡用斑蝥,取其利小便,引药行气,以毒攻毒是矣。杨登甫云:瘰疬之毒,莫不有根,大抵以斑蝥、地胆为主,制度如法,能使其根从小便中出,或如粉片,或如血块,或如烂肉,皆其验也。但毒之行,小便必涩痛不可当,以木通、滑石、灯心辈导之。
2.《本草经疏》:斑蝥,近人肌肉则溃烂,毒可知矣。性能伤肌肉,蚀死肌,故主鼠瘘疽疮疥癣。辛寒能走散下泄,故主破石癃血积及堕胎也。甄权主瘰疬,通利水道,以其能追逐肠胃垢腻,复能破结走下窍也。斑蝥,性有大毒,能溃烂人肌肉,惟瘰疬、癫犬咬或可如法暂施,此物若煅之存性,犹能啮人肠胃,发泡溃烂致死,即前二证亦不若用米同炒,取气而勿用质为稳,余证必不可饵。
3.《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
4.《别录》:主疥癣,血积,堕胎。
5.《药性论》:治瘰疬,通利水道。
6.《日华子本草》:疗淋疾,敷恶疮瘘烂。
7.《纲目》:治疝瘕,解疔毒、沙虱毒、轻粉毒。

【临床应用】
1.治疗风湿痛、神经痛等:用斑蝥贴敷穴位治疗四肢关节、腰背部的风湿痛(包括职业性良性关节炎、肌纤维炎、风湿性关节炎、因神经血管疾病或外伤而引起的关节疼痛等)及神经痛(肋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手术或外伤颜瘢痕区的反射性神经痛等)、传染性肝炎恢复期的肝区痛等,均有一定的近期疗效。据数百例的观察,有效率在90%以上。大多数患者经 1-3次治疗后,症状即消失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以对急性风湿痛疗效显着。对增生性关节炎无明显效果,对有明显不可逆性的关节病变亦不适用。
用法:取斑蛰12.5g、雄黄2g;或斑蝥50g、雄黄5g共研细末,加蜂蜜适量,制成粒状备用。用时按针灸取穴原则选定穴位,然后职绿豆大小的圆粒,置于2平方厘米的胶布中央,贴于选定的穴位上。四肢躯干部位的穴位,一般在24小时后揭去。穴位的皮肤上可出现绿豆大小的微黄色透明小水泡,无明显疼痛,有时周围略痒。水泡通常在4-7日内结痂脱落。1次以敷贴 1-3个穴位为宜,多则不超过5个穴位,以便有可能交错地进行第2、3次治疗。一般隔3-6天治疗1次,3-5次为一疗程。每疗程后可休息2-4天。亦可将斑蝥去头足后研成细末,以少许置膏药中心,贴于疼痛关节处,24小时后揭去,局部即发生银杏大小之水泡,以消毒针尖刺破,挤出液体,敷料覆盖。斑蝥数贴于穴位上,起到一种微面积的化学性烧伤性刺激作用。这种刺激首先作用在皮肤的神经感受器上,通过复杂的神经反射机理而达到止痛及治病的目的。
2.治疗颜面神经麻痹:取斑蝥粉0.2g,置于药油摊得较薄的膏药中心处,然后贴在病侧的太阳穴上(嘴歪向左侧贴在右侧,歪向右侧贴在左侧)。 1昼夜后局部发泡,刺破后揩干渗液(防止流入眼内及附近皮肤上),隔2-3日再贴,直至痊愈。局部发泡有感染时,待痊愈后再。治疗过程中忌饮酒。据近千例的观察,一般在用药后4-7日内口眼歪斜即渐减轻,10-14日可望痊愈。
3.治疗肝癌:从斑蝥中提取的斑蝥素,对普通型原发性肝癌前期有一定疗效,表现为治疗后癌块缩小,自觉症状改善,生存时间延长。但对黄疸、腹水型肝癌的疗效较差。据35例、15例、32例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74%、80%和72%。另有5例治疗后,1例临床治愈;2例病情一度好转,最后死于肝功能衰竭;另2例病情明显改善。用法:内服斑蝥素片或胶囊(每片或每粒含斑蝥素1mg),每次1片(粒)。开始每日1次,待适应后可增加到2-3次,同时多饮绿茶解毒。并配合应用中草药,大部分病例加用小剂量化疗。此外,有用斑蝥原生药制成药片治疗肺癌、肝癌、乳房癌、宫颈癌,用斑蝥烧鸡蛋(鸡蛋叩一小孔,放人去头、足、翅的斑蝥1-3只,再用纸和泥糊好,置于火上烤熟,只吃鸡蛋,每天1只)治疗肝癌、胃癌,均获得一定疗效。服用斑蝥制剂后的副反应,主要表现在消化道和泌尿系统方面。如口腔、咽部粘膜充血、灼痛或溃疡,心窝部不适,甚或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尿频、尿痛,甚或血尿。有时可出现四肢、面部麻木,或心率减慢,或暂时性血压升高等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反应。一般反应轻者不一定停药,多饮绿茶或对症处理即可缓解;泌尿系统症状严重者,应该停药数天。个别病例服药后心电图提示心肌损害,所以在服药期间应注意心脏情况。
4.治疗神经性皮炎:4.1.斑蝥15g,浸入70%酒精10ml中,1周后取浸液涂患处。涂药后数小时,局部即发生水泡,用针刺破,敷料包扎,3-4天后即结痂脱落而愈。如病灶部仍有苔藓样变,可再次涂药,直至病变组织脱为止。一般涂药1-3次。亦可结合用0.25%普鲁卡因于病灶周围封闭。单用斑蝥酊外涂治疗24例,除 1例中断治疗外,均获痊愈。加用普鲁卡因封闭治疗54例,除2例结果不明外,亦均治愈。
4.2.斑蝥2g,浸入65度烧酒100ml中,7昼夜后取其上清液涂于患处,每日1-2次。30例患者经15-50天治疗后,痊愈25例,显着进步或进步者4例,无效 1例。涂药后起泡者7例。治愈病例中,18例随访半年以上,有8例复发,但病情较原来为轻,经再涂药,很快又趋治愈。认为斑蝥酒有良好的止痒作用,可以阻断因搔痒而引起的恶性循环,使已紊乱的大脑皮质机能得到调整,并消除因搔抓对皮肤的刺激;同时,斑蝥酒的引赤作用,可以加速局部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改善局部营养,使苔藓化的病理组织吸收消退。
5.治疗斑秃:取斑蝥40只,闹羊花40朵,骨碎补40片(每片约2分厚),浸于95%酒精500ml内,5天后取澄清液涂擦患处,每天1次。擦药前,先用土大黄、一枝黄花煎洗患处。据24例经1个月以上的治疗观察,其中显效及好转者9例,控制发展者11例。
6.治疗传染性疣:取斑蝥12.5g,雄黄2g,研粉,加蜂蜜适量,调制成膏。同时先将疣之角化层削去,以碘酒消毒,然后取相当疣大小之斑蝥膏,用手指搓成扁圆状置于疣面,以胶布固定。经10-15小时,患部即起水泡,疣便浮离皮肤。治疗10例,均痊愈。

【摘录】《中华本草》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