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药材认识

萹蓄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尔雅》郭璞注: 萹蓄似小藜,赤茎节,好生道傍,可食,又杀虫。
2.《本草图经》:篇蓄,今在处有之。春中布地生道傍,苗似瞿麦,叶细绿如竹,赤茎如钗股,节间花出,甚细微,青黄色,根如蒿根。四月、五月采苗阴干。方书亦单用治虫。葛洪小儿蛔方,煮汁令浓,饮之即瘥。

【拼音名】Biǎn Xù

【别名】竹、萹(艹巩)、蓄辩、萹蔓、萹竹、地萹蓄、编竹、粉节草、道生草、萹蓄蓼、百节、百节草、铁绵草、大蓄片、野铁扫把、路柳、斑鸠台、扁猪牙萹蓄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萹蓄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aviculare L.
采收和储藏:在播种当年的7~8月生长旺盛时采收,齐地割取全株,除去杂草、泥沙,捆成把,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0-50cm。植物体有白色粉霜。茎平卧地上或斜上伸展,基部分枝,绿色,具明显沟纹,无毛,基部圆柱形,幼校具棱角。单叶互生,几无柄;托叶鞘抱茎,膜质;叶片窄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l-5cm,宽0.5-1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两面均无毛,侧脉明显。花小,常l-5朵簇生于叶腋;花梗短,顶端有关节;花被绿色,5裂,裂片椭圆形,边缘白色或淡红色,结果后是覆瓦形包被果实;雄蕊8,花丝短。瘦果三角状卵形,棕黑色至黑色,具不明显细纹及小点,无光泽。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花期4-8月,果期6-9月。
资源分布:生于山坡、田野、路旁等处。分布于全国各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对气候的适应性强,寒冷山区或温暖平坝都能生长。土壤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较好。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季播种,畦宽1.5m。撒播或穴播均可。撒播每1hm2用种子22.5kg。穴播行株距各约23cm。每1hm2用种子10.5kg。
田间管理 苗高7~10cm时匀苗,补苗,中耕除草,追肥2次。
病虫害防治病害有锈病,应注意排水,发病初期可喷97%敌锈钢300~400倍液防治。

【性状】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而略扁,有分枝,长10-40cm,直径1.0-3mm。表面灰绿色或棕红色,有细密微突起的纵纹;节部稍膨大,有浅棕色膜质的托叶鞘,节间长短不一;质硬,易折断,断面髓部白色。叶互生,叶片多脱落或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l-4cm,宽约5mm,全线,灰绿色或棕绿色。有时可见具宿存花被的小瘦果,黑褐色,卵状三棱形。气微.味微苦。
以质嫩、叶多、色灰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表皮细胞多角形,细胞壁微呈念珠状加厚,垂周壁平直或微弯曲;靠叶脉上的表皮细胞呈长圆形,平周壁可见条状纹理;上下表皮均有不等式气孔。
叶肉横切面:为两面栅栏式,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粗粉2g,加甲醇30ml,回流提取半小时,滤过。取滤液10ml,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萹蓄甙少量,制成对照品溶液。将上述两种溶液点在聚酰胺薄膜上,以丙酮-乙醇-甲酸-水(3:2:1:3)展开,展距6.3cm,取出晾干。喷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后在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有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化学成份】全革含黄酮类成分:槲皮素(quercetin),萹蓄甙(avivcularin),槲皮甙(quercitrin)[1],牡荆素(vitexin),异牡荆素(isovitexin),木犀草素(luteolin),鼠李素-3-半乳精甙(rhamnetin-3-galactoside),金丝桃甙(hyperin)[2]等。还含香豆精类成分: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东莨菪素(scopoletin)[1]。又含酸性成分;阿魏酸(ferulicacid)芥子酸(sinap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草木犀酸(melilotic acid),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lic acid),龙胆酸(gentis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 acid),对羟基苯乙酸(p-hydroxyphenyl acet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水杨酸(salicylic acid),并没食子酸(ellagicacid)[3],右旋儿茶精(catechin),草酸(oxalic acid),硅酸(silicicacid)[4]以及蛋氨酸(methionine),脯氨酸(proline),丝氨酸(serine),苏氨酸(threon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胱氨酸(cystine),精氨酸(arginine),缬氨酸(valine),甘氨酸(glycine),亮氨酸(leucine),赖氨酸(lys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色氨酸(tryptophan)[5,6]等。还含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蔗糖(sucrose)[4],水溶性多糖[7,8]。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 中医认为萹蓄能利小便,治五淋白浊。实验证明,萹蓄有利尿作用,煎剂20g/kg给大鼠灌喂,可使尿量、钠和钾排出增加,其灰分亦有同样作用,有入认为其利尿成分为其中的钾盐,也有人认为是萹蓄甙。
2.抗菌作用 浓度为25%的全草煎剂对福氏痢疾杆菌和宋内氏痢疾杆菌皆有抑制作用。1:10 浓度的煎剂对须疮癣菌、毛羊状小芽胞菌有抑制作用。40%水煎剂对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3.降压作用 萹蓄水及乙醇提取物静脉注射,对猫、兔和狗均有降压作用。
4.对子宫的作用和止血作用 萹蓄水及乙醇提取物能加速血液凝固和使子宫张力增高的作用。可用作流产及分娩后子宫出血的止血剂。
5.其它作用 增强呼吸运动的幅度及肺换气量,有轻度收敛作用,可作创伤用药。萹蓄甙对大鼠、犬有利尿作用。给犬静脉注射半数有效量(2.57-4.26mg/kg),可使胆盐的排出增加。

【毒性】毒性:萹蓄作为牧草是有毒的,可使马、羊产生皮炎及胃肠紊乱,鸽对此植物的毒性作用最敏感。猫、兔口服浸剂(10-20%)或煎剂(1∶40)的最小致死量为20ml/kg,静脉注射水提取物(1∶50)则为2ml/kg。猫和兔口服浸剂(10-20%)或煎剂(1:40)的最小致死量为20mg/kg,静脉注射水提取物(1:50)则为2ml/kg。

【鉴别】取本品粗分2g,加甲醇30ml回流提取半小时,滤过,取滤液10ml浓缩至4ml。将滤液点在滤纸上,滴加1%三氯化铝乙醇液1滴,在紫外灯(365nm)下观察为棕黄色荧光(检查黄酮)。将滤液点在滤纸上,喷0.1%溴酚蓝游泳,显黄色斑点(检查有机酸)。

【炮制】去净杂质及根,洗净,润软,切段晒干。

【性味】苦;性微寒

【归经】膀胱;大肠经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杀虫止痒。主淋证;小便不利;黄疸;带下;泻痢;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妇女蚀;皮肤湿疮;疥癣;痔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杀虫 单用30-60g,鲜品捣汁饮50-100g。外用:适量,煎水洗,捣烂敷或捣汁搽。

【注意】《得配本草》:多服泄精气。

【附方】①治热淋涩痛: 扁竹煎汤频次。(《生生编》)②治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又治小便亦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 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芯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量力少少与之。(《局方》八正散)③治热:BIAN竹取汁顿服一升,多年者再服之。 (《药性论》)④治蛔虫心痛,面青,口中沫出:BIAN蓄十斤。细锉,以水一石,煎去滓成煎如饴。空心服, 虫自下皆尽,止。(《药性论》)⑤治小儿蛲虫攻下部痒: BIAN竹叶一握。切,以水一升,煎取五合,去滓,空腹饮之,虫即下,用其汁煮粥亦佳。(《食医心镜》)⑥治肛门湿痒或痔疮初起:BIAN蓄二、三两。煎汤,趁热先熏后洗。 (《浙江民间草药》)

【各家论述】张寿颐:萹蓄,《本经》、《别录》皆以却除湿热为治。浸淫疥疮,疽痔,阴蚀,三虫,皆湿热为病也。后人以其泄化湿热,故并治溲涩淋浊。濒湖以治黄疸、霍乱,皆即清热利湿之功用。然亦惟湿阻热结为宜,而气虚之病,皆非其治。若湿热疮疡,浸淫痛痒;红肿四溢,脓水淋漓等证,尤其专职。

【临床应用】
1.《本经》:主浸淫,疥瘙疽痔,杀三虫。
2.《别录》:疗女子阴蚀。
3. 陶弘景:煮汁与小儿饮,疗蛔虫有验。
4.《药性论》:主丹石毒发冲目肿痛,又敷热肿效。
5.《滇南本草》:利小便。治五淋白浊,热淋,瘀精涩闭关窍,并治妇人气郁,胃中湿热,或白带之症。
6.《纲目》:治霍乱,黄疸,利小便。
7.《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小儿疳积,消臌胀。
8.《江西中药》:治肛门作痒由于湿热者。细捣烂,加1-3天可获痊愈。

【摘录】《中华本草》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