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药材认识

大豆黄卷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拼音名】Dà Dòu Huánɡ Juǎn

【英文名】dried black soybean sprout

【别名】大豆卷、大豆蘖、黄卷、卷蘖、黄卷皮、豆蘖、豆黄卷、菽蘖。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种子发芽后晒干而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cine max(L.)Merr.[Phaseolus max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脱壳后放阴凉干燥处,备用。

【原形态】大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cm。茎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叶柄长,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7-13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有毛;花萼钏状,萼齿5,披针形,下面1齿最长,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较萼长;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龙骨瓣镰形;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被毛。荚果带状长圆形,略弯,下垂,黄绿色,密生黄色长硬毛。种子2-5颗,黄绿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长约1cm。花期6-7月,果期8-10月。

【栽培】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性状】
性状鉴别 种子椭圆形或肾形,稍扁,长0.7-1.4cm,宽5-8mm;表面灰黄色、黑褐色或紫褐色,光亮,有横向皱纹,一侧有长圆形种脐,长2-3mm。种皮常裂开、破碎或脱落。子叶黄色,肥厚,胚根细长,伸出种皮之外,弯曲,长0.5-1cm;质脆易断。也有少数未发芽的种子,种皮完整。气无,昧淡,有油腻感。以粒大饱满、有皱纹及短芽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黄白色或黄褐色。①栅状细胞顶面观呈长多角形,壁甚厚,孔沟明显;底面观胞腔内含棕黄色或棕黑色物;断面观呈长柱形,长48-102μm,直径9-10μm,壁自内向外渐增厚。②支柱细胞哑铃状或骨状,长26-170μm,宽20-73μm,缢缩部宽12-26μm,其顶面观呈类圆形,胞腔明显③糊粉层细胞形小,呈类方形,壁较厚。④种脐部位栅状细胞内侧的星状组织碎片少见,细胞类圆形、圆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壁较厚,有大型的细胞间隙。

【化学成份】含天门冬酰胺、胆碱、黄嘌呤(xanthine)及次黄嘌呤(hypoxanthine),另含钙、钾、硅等。此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甘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

【药理作用】1.抑菌作用:对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2.抗病毒作用:用于病毒性感冒、流感。

【鉴别】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样品粗粉g.5g,加70%乙醇7ml沸水浴上加热20min,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0.2mL,吸取20μl点样。以脯氨酸、亮氨酸和天冬酰胺坡作对照,点于硅胶G(青岛)板上。展开剂:Ⅰ.正丁醇一醋酸-水(3:1:1);Ⅱ.酚-水(75:25)作双向展开,展距10cm。用1%三酮丙酮液喷雾后,于105℃烤5min。样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可见紫红色斑点。

【炮制】大豆黄卷:取黑大豆洗净,浸泡至外皮微皱,捞出,置竹箩内,上盖湿蒲包,每日淋水1-2次,促使发芽;至芽长1cm时,取出摊在内,先置有风处吹至半干(防止脱壳),再行晒干即成。制大豆黄卷:取大豆黄卷置锅内,加入用淡竹叶、灯芯草煎成之药汁共煮,至药汁吸尽后,取出晒干(每大豆黄卷100斤,用淡竹叶20两,灯芯草10两)。

【性味】甘;平

【归经】脾;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透表;除湿利气。主湿温初起;暑湿发热;食滞脘痞;湿痹;筋挛;骨节烦疼;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捣汁;或入散剂。

【附方】薯蓣丸《金匮要略》:外感风寒、自汗;牛黄清心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心开窍、熄风通络;大豆散《圣济总录》:水病、大小便涩;黄卷《普济方》:头风、湿痹

【各家论述】
1.《本草汇言》:大豆黄卷,活血气,消水胀之药也。蓐妇药中多用之,有行瘀血之妙也;水肿方中多用之,有行水之功也。仰思前古治湿痹久着与筋挛膝痛,皆血与水气之所结也。《局方》牛黄清心丸,用此以去风痰,解烦郁,通心气,安神明昏乱,亦借此开通发越之意云。
2.《长沙药解》:大豆黄卷,专泄水湿,善达木郁,通腠理而逐湿痹,行经脉而破血?,疗水郁腹胀之病,治筋挛膝痛之疾。
3.《吴医汇讲》:周思哲曰:大豆黄卷,古人罕用。《本草》载其性曰,治湿痹筋挛膝痛,五脏不足,益气宣胃,破妇人恶血,除胃中积热,消水气胀满。即《金匮》虚劳门薯蓣丸于气血并补方中佐之。后之着方解者,有宣发肾气之论,亦未谓其发表也。近来误作表药者,其故何欤?盖因吾吴人喜服轻方,而昔之治病,俱于医家取药,有云马元仪预用麻黄汤浸豆发?,凡遇应用麻黄者,方开豆卷,俾病家无所疑惧,渠得药投中病,曲以两全,此心亦良苦矣。后医不明细底,竟认豆卷与豆豉同类,公然影射作为表剂,但肆中豆卷岂亦有麻黄汤浸发者乎?即以格致之理论之,豆得水而发?,或能些微宣湿,亦不能力通表药也。若用二、三钱之豆卷,即可表汗,世人以此为蔬菜者,每食盈簋,何不汗至亡阳耶?4.《本经疏证》:夫湿痹而筋挛膝痛,湿闭于下者宜升,湿不闭则筋自舒,筋既舒则膝自不痛。舒筋之物,有薏苡、木瓜、牛膝,何以独取大豆黄卷?夫木瓜治转筋,非治筋挛,薏苡治筋急拘挛,不治筋挛,牛膝治筋挛,能降而不能升。既治筋挛,又欲其湿升者,舍大豆黄卷别无物矣。所以者何?湿流关节,关节之大者如膝,而又最近于腹,湿既痹于此,势不能下,又不能升,与其逐而下之,仍无出路,莫若就近使上于腹,或从小便,或从汗出而解。仲景薯蓣丸治风气百疾,取此与柴胡、桂枝、防风、白敛为伍,亦岂不以其能发耶?5.《本草便读》:豆卷,即黑豆浸水中生芽者也,其性味功用,与黑豆大同。然其浸水生芽,则有生发之气,故亦能解表。至于宣风解毒,乃豆之本性,能舒筋者,亦因水湿所困耳。
6.张寿颐:豆黄卷,孟诜谓破妇人恶血,濒湖除胃中积热,消水病胀满,则此药之性情效用,盖与豆豉大同小异,本不在发表解肌之例,但今之江浙市中,则亦以麻黄汤浸过,发汗又确有证验,是因制法之变迁,而药物性情,今非昔比矣。用药分量,随其人体质,酌量轻重,亦如豆豉之例。
7.其他:《本经》:主湿痹,筋挛,膝痛。《别录》:五藏(一作'五藏不足'),胃气结积,益气,止毒(一作'止痛')。去黑,润泽皮毛。《食疗本草》:破妇人恶血。《纲目》:除胃中积热,消水病胀满。《中药志》:发表利湿。治湿热内蕴,汗少,小便不利。

【摘录】《中华本草》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