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药材认识

地骨皮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地柏,生蜀中山谷,河中府亦有之。根黄,状如丝,茎细,上有黄点子,无花,叶三月生,长四、五寸许。四月采,暴于用;蜀中九月。药市多有货之。

【拼音名】Dì Gǔ Pí

【英文名】Chinese Wolfberry, Chinese Wolfberry Root-bark, Root-bark of Chinese Wolfberry, Root-bark of Barbary Wolfberry

【别名】杞根、地骨、地辅、地节、枸杞根、苟起根、枸杞根皮、山杞子根、甜齿牙根、红耳堕根、山枸杞根、狗奶子根皮、红榴根皮、狗地芽皮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ium chinense Mill.
采收和储藏:早春、晚秋采挖根部,洗净泥土,剥取皮部,晒干。或将鲜根切成6-10cm。长的小段,再纵剖至木质部,置蒸笼中略加热,待皮易剥离时,取出剥下皮部,晒干。

【原形态】落叶灌木,植株较矮小,高1m左右。蔓生,茎干较细,外皮灰色,具短棘,生于叶腋,长约0.5-2cm。叶片稍小,卵形、卵状鞭形、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6cm,宽0.5-2.5cm,先端尖或钝,基部狭楔形,全缘,两面均无毛。花紫色,边缘具密缘毛;花萼钟状,3-5裂;花冠管产和裂片等长,管之下部急缩,然后向上扩大成漏斗状,管部和裂片均较宽;雄蕊5,着生花冠内,稍短于花冠,花花丁字形着生,花丝通常伸出。浆果卵形或长圆形,长10-15mm,直径4-8mm,种子黄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田梗或丘陵地带。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状】
性状鉴别 根皮事筒状、槽状或不规则卷片,大小不一,一般长3-10cm,直径0.5-2cm,厚1-3mm。外表面土黄色或灰黄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具细纵条纹。质松脆,易折为民,折断面分内外两层;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甘,后苦。
以筒粗,肉厚,整齐,无木心及碎片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皮横切面:落皮层较厚,有2-3条木栓组织环带,最内的木栓层为完整的环带,外侧的则交错连接,可见颓废的筛管及射线细胞。韧皮部较宽,占根皮厚度一半;纤维单个散在或少数成束,偶见石细胞;射线宽1-2列细胞。本口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砂晶。
粉末特征:米黄色。①草酸钙砂晶随处散在,有的薄壁细胞充满砂晶,形成砂晶囊。②纤维常与射线细胞连接;纤维梭形或纺锤形,长110-230μm,壁厚3-11μm,木化或微木化,具稀疏斜纹孔,有的胞腔含黄棕色物。③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椭圆形;复粒由2-8分粒组成。此外,可见石细胞、木栓细胞及落皮层薄壁细胞。

【化学成份】
枸杞根皮含生物碱:甜菜碱(betaine)[1],苦可胺(kukoamine)A[2]及用于免疫调节,剂,杀病毒剂,肿瘤抑制剂等的1,2,3,4,7,-五羟基-6-氮杂双环[3。3。0]辛烷(1,2,3,4,7-pen-tahydroxy-6nitro-bicycol[3,3,0]-octane)和1,4,7,8-四羟基-6-氮杂双环[3,3,0]辛烷(1,4,7,8-tetrahydroxy-6-nitrobicycol[3,3,0]-octane)[3]。又含抗肾素作用兼抗血管紧张素Ⅰ转变酶活性作用的枸杞环八肽(lyciumin)A和B[4,5]。还含具抗血管紧张素Ⅰ转变酶活性作用的有机酸:(S)-9-羟基-10E,12Z-十八碳二烯酸[(S)-9-hydroxy-10E,12Z-octadecadienoic acid]和(S)9-羟基10E,12Z,15Z-十八碳三烯酸[(S)-9-hydroxy-10E,12Z,15Z-octadecatrienoic acid][6]。尚含枸杞酰胺(lyciumamide)即是乙酸橙黄胡椒酰胺酯(aurantiamideacetae)[7],亚油酸(linoleic acid)[1]。亚麻酸(linollenic acid),蜂花酸(melissic acid),桂皮酸(cinnamic acid),柳杉酚(sugiol),5α-豆甾烷-3,6-二酮(5α-stig-mastane-3,6-dine)[8],东莨菪素(scopoletin)[6],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9],东莨菪素(scopoletin)[6],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erol glucosde)[9]等。根含以正二十三烷(n-tricosane)和正三十三烷(n-trtriaconetane)为主的具15-33个碳原子的正烷烃;具18-31个碳原子的长链醇;胆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以及硬脂酸(stera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10]。
同属植物宁古枸杞根含生物碱:阿托品(atropine)和天仙子胺(hyoscyamine)[11]。

【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煎剂0.2-0.5g/kgiV,对麻醉犬、猫均可使血压降低53-67%,5g/kgig对正常大鼠可使血压降低27%,酊剂(0.3g/kgiV对麻醉大、猫或0.5-1g/kg1m对犬均有降压作用,并伴有心率减慢和呼吸加快现象;地骨皮甲素5mg/kgiv对大鼠有降低作用。Lyciumin,A和B对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有抑制作用;对肾素的抑制率分别为19.4%(40?g/ml)和32%(40?g/ml);对ACE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90.9%(100?g/R.M.)和79%(100?g/R.M.)。
2.解热作用:地骨皮的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及乙醚残渣水提物ig或iV对热原发热家免有显着解热作用。地骨皮的乙醇部分水提取物相当生药0.75-7.5g/kg时也有强的解热作用。地骨皮煎剂按2g/kg,ig或iV对大肠杆菌细胞壁提得的糖酯类所致发热家免具较强的退热作用。
3.降血糖作用:地骨皮煎剂8g/kg,可使正常兔血糖降低14%,维持约7-8h]。
4.其它作用:5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地骨皮水煎剂对正常小鼠脾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有抑制作用;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脾细胞IL-2产生降低有显着提高作用;对硫唑嘌呤所致IL-2异常增高呈抑制作用。地骨皮注射(100%)对未孕大鼠与小鼠的离体子宫有显着兴奋作用,1ml相当于0.054单位垂体后叶素。

【毒性】地骨皮毒性较小,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12.83±1.9g/kg,酊剂给药1次或每天1次,连续7天,半数致死量分别为4.7和4.1g/kg,说明在体内无明显蓄积性。煎剂给家兔灌胃80g/kg或腹腔注射60g/kg,仅见其倦伏不动,3-4小时后恢复。犬灌胃120g/kg或腹腔注射30g/kg,均很快出现呕吐,四肢无力,倦伏,2-3天后才完全恢复。煎剂小鼠ip的LD50为12.8g/kg。酊剂小鼠ip的LD50为4.7g/kg。

【炮制】拣去杂质及木心,略洗,晒干,切段。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清虚热;泻肺火;凉血。主阴虚劳热;骨蒸盗汗;小儿疳积发热;肺热喘咳;吐血;衄血;尿血;消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15-30g。

【注意】
1.《医学入门》:忌铁。
2.《本草汇言》:虚劳火旺而脾胃薄弱,食少泄泻者宜减之。
3.《本草正》:假热者勿用。

【各家论述】
1.李杲:四物汤内加地骨皮、牡丹皮,治妇人骨蒸最妙。地骨皮治足少阴、手少阳有汗而骨蒸者。
2.《纲目》:枸杞之滋益不独子,而根亦不止于退热而已。但根、苗、子之气味稍殊,而主治亦未必无别。盖其苗乃天精,苦甘而凉,上焦心肺客热者宜之;根乃地骨,甘淡而寒,下焦肝肾虚热者宜之,此皆三焦气分之药,所谓热淫于内,泻以甘寒也。至于子则甘平而润,性滋而补,不能退热,止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此乃平补之药,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分而用之,则各有所主,兼而用之,则一举两得。世人但知用黄芩、黄连苦寒以治上焦之火,黄柏、知母苦寒以治下焦阴火,谓之补阴降火,久服致伤元气,而不知枸杞、地骨,甘寒平补,使精气充而邪火自退之妙,惜哉!予尝以青蒿佐地骨退热,屡有殊功,人所未喻者。
3.《本草汇言》:王绍隆云,骨中火热为眚,煎熬真阴,以地中之骨皮,甘寒清润,不泥不滞,非地黄、麦冬同流。
4.《本草正》:地骨皮,枸杞根也,南者苦味轻,微有甘辛,北者大苦性劣,入药惟南者为佳。其性辛寒,善入血分,凡不因风寒而热在精髓阴分者最宜。此物凉而不峻,可理虚劳,气轻而辛,故亦清肺。
5.《药品化义》:地骨皮,外祛无定虚邪,内除有汗骨蒸,上理头风,中去胸胁气,下利大小肠,通能奏效。入泻白散,清金调气,疗肺热有余咳嗽;同养血药,强阴解肌,调疮痘不足皮焦。以其性大寒,酒煎二两,治湿热黄疸最为神效。牡丹皮能去血中热,地骨皮能去气中之热,宜别而用。
6.《本草新编》:地骨皮,非黄柏、知母之可比,地骨皮虽入肾而不凉肾,止入肾而凉骨耳,凉肾必至泄肾而伤胃,凉骨反能益肾而生髓,黄柏、知母泄肾伤胃,故断不可多用以取败也,骨皮益肾生髓,断不可少用而图功。欲退阴虚火动,骨蒸劳热之症,用补阴之药,加地骨皮或五钱或一两,始能凉骨中之髓,而去骨中之热也。
7.《本草备要》:朱二允曰,地骨皮能退内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实不知。病或风寒散而未尽,作潮往来,非柴、葛所能治,用地骨皮走表又走里之药,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特表明之。
8.《要药分剂》:丹溪云,地骨皮能治风者,肝肾同治也;肝有热则自生风,与外感之风不同,热退则风自息。夫地骨皮本非入肝之药,丹溪云然者,以肝肾同位而同治,骨皮既能退肾家虚热,则龙火不炽,雷火亦平,自能息肝热所生之风,虽不入肝经,而肝风亦并治也。且骨皮入肾、三焦二经之外,不入肝,更不入肺,即肺中伏火亦能降泄,则不必疑于肝风之不能息也。总之,肾药兼治肝,乙癸同源也。肾药兼治肺,金水相涵也。
9.《本草述钩元》:地骨皮,能裕真阴之化源,而不伤元阳,故与苦寒者特殊。凡人真阴中有火,自相蒸烁,而见有汗骨蒸,宜此对待之。须知此味不兼养血,却专以益阴为其功,虽能除热、却不以泻火尽其用,即曰益阴气者,便能泻火,但直以为泻火而用,则此味专以除热,不能治虚矣。彼病后之虚烦地仙散,及健忘之读书丸,心气不足、惊悸健忘之补心丹,并赤白浊之清心莲子饮,可概谓之泻火乎?或曰,兹味治风,风正阳之淫气所化者也,独不谓之泻火乎?不知益阴气以退三焦之虚阳,但令阴气得为阳守,所程治效,总完一个阴气耳。其有不病于阴弱阳盛,止由阴气不足而亦用此为滋益之元者。故于各证之治,须当识此义也。10.《藏府药式补正》:地骨皮,能清骨中之热,泄火下行,以视桑皮,则寒凉又胜一筹。而清肺热,导气火,亦引皮肤水气顺流而下,不嫌燥烈伤津、破耗正气,则与桑皮异曲同工。杞根皮苦寒清肃,直入下焦肝肾,能疗骨蒸里热,而气味俱清,尚不至铲灭真阳,损害元气,然终属清泄凉降之品,绝无滋养能力。
11.《本经》: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
12.《别录》:主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坚筋,强阴,利大小肠,耐寒暑。
13.《药性论》:细锉,面拌熟煮吞之,主治肾家风。
14.《食疗本草》:去骨热消渴。
15.《本草别说》:治金疮。李杲:治在表无定之风邪,传尸有汗之骨蒸。王好古: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
16.《日用本草》:治上膈吐血;煎汤漱口,止齿血,治骨槽风。
17.《本草述》:主治虚劳发热,往来寒热,诸见血证、鼻衄、咳嗽血,咳嗽、喘,消瘅,中风,眩晕,痉痫,腰痛,行痹,脚气,水肿,虚烦,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浊。

【摘录】《中华本草》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