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药材认识

地椒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出处】出自《嘉佑本草》

【拼音名】Dì Jiāo

【英文名】Mongollian Thyme Herb, Herb of Mother-of-thyme, Herb of Carpet Thyme, Herb of Mongolian Thyme

【别名】地花椒、百里香、山椒、山胡椒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百里午或展毛地椒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hymus mongolicus Ronn.2.Thymus quinquecostatus Celad. Var .przewal-skii (Kom.) Ronn.
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半灌木。不育枝从茎的末端或基部长同,花枝高2-10cm,在花序下密被倒向或稍开展的疏柔毛,向下毛变短而疏。具2-4对叶;下部叶柄长约为叶片1/2,上部的弯短;叶片卵形,长4-10mm,侧脉2-3对,腺点多少明显。花序头状;药萼筒状钟形或狭钟状,长4-4.5mm,内面在喉部有白色毛环,上唇具3齿,齿三角形,下唇较上唇长或近相等,齿钻形,各齿具睫毛或无;花冠紫红色至粉红色,长6.5-8mm,上唇直伸,微凹,下唇开展,3裂,中裂片较长,小坚果近圆形或卵圆形,光滑。花期7-8月。
半灌木。茎丛生,不育枝有下弯的疏柔毛,花枝较多,高3-15m,毛较短。叶片宽卵状披针形,长10-12mm,宽4-5mm,先端钝或锐尖,基部渐狭,全缘,具7-9脉,腺点细密;苞片圆形,边缘下部被长缘毛。花序头状;花梗被短柔毛,花序崭密被平展的毛;花萼管状钟形,长5-6mm,下面具平展柔毛,上唇齿披针形,被缘毛或无毛,下唇稍短;花冠长6.5-7mm,冠管比萼短。花期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溪旁、杂草丛中。
生于山坡、海边低丘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
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1)百里香 茎方柱形,多分枝,长5-18cm,直先约1mm;表面紫褐色,幼茎被白色柔毛。节明显,匍匐茎节上具细根。叶多皱缩,展平后呈卵圆形,长0.3-1cn,宽1.5-4mm,先端钝或稍锐尖,基部楔形,全缘,下面腺点明显。小花集成头状,紫色或淡紫色。小坚果近圆形或卵圆形,压扁状。气芳香,味辛。
(2)避孕药毛地椒 与时里相似,但叶事宽狼状披针形,长0.9-1.2cm,宽3-5mm。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展毛地椒 上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角质纹理明显,气孔直轴式,腺鳞较多。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60-76μm四周有角质纹理,其与分泌细胞之间,贮有浅黄色分泌物,柄极短,单细胞,四周有12-17个表皮细胞呈辐射状排列。腺毛较多,部单细胞,直径16-20μm,柄短,单细胞。叶脉处的表皮细胞长方形,有单细胞腺毛,并有1-2细胞的非腺毛,长50-108μm。近叶柄处的非腺毛细长,3-8细胞,长约1.2mm,表面有疣状突起。
薄层色谱:分别取百里午,展毛地椒挥发油,脱水后用少量乙醚溶解,作供试品液;另取香荆芥酚,麝香草酚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畦胶G-CMC薄板上,以二氯甲烷展开,展距16cm。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浓硫酸溶液,于100℃烘5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理作用】
参见麝香草条。
1. 消炎作用:花的煎剂或流浸膏可用于支气管炎或其他上呼吸道疾患作保护剂。
2.止痛作用:也可用于神经炎或脊神经根炎作止痛剂,此皆因其中含百里香酚之故。

【性味】味辛;性平;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止咳;健脾行气;利湿通淋。主感冒头痛;咳嗽;百日咳;脘腹疼痛;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牙痛;小便涩痛;湿疹瘙痒;疮痈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撒;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
1.《嘉佑本草》:主淋蝶肿痛。
2.《中国药植图鉴》:为镇痉、驱风、强壮剂。主治痉挛性咳嗽,百日咳,炎症,喉头肿痛。
3.《新疆中草药手册》:祛风,止咳化痰,治感冒。
4.《陕西中草药》:温中散寒,健脾消食,祛风镇痛。治胃寒痛,小腹胀满,消化不良,周身疼痛,牙痛。
5.《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清暑解热,和胃止呕。

【摘录】《中华本草》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