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药材认识

地锦草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出处】
1.出自《嘉佑本草》2.《本草图经》:地锦草,生滁州及近道田野中。其苗叶细弱作蔓遍地,茎赤,叶青赤,中夏茂盛;六月开红花;细实。今医家取苗、子用之。《神农本草经》络石条注中有地锦,与此同名而别是一类也。
3.《纲目》:地锦,田野及阶砌间皆有之,小草也。就地而生,赤茎,黄花,黑实,状如蒺藜之朵,断之有汁。

【拼音名】Dì Jǐn Cǎo

【英文名】Humifuse Euphorbia Herb, Herb of Humifuse Euphorbia

【别名】草血竭、血见愁草、血见愁、小虫儿卧单、铁线草、普瓣草、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猢狲头草、扑地锦、奶花草、奶草、奶汁草、铺地锦、铺地红、红莲草、斑鸠窝、三月黄花、地蓬草、铁线马齿苋、蜈蚣草、奶疳草、红茎草、红斑鸠窝、地马桑、红沙草、凉帽草、小苍蝇翅草、红丝草、小红筋草、仙桃草、莲子草、软骨莲子草、九龙吐珠草、地瓣草、粪脚草、粪触脚、花被单、铺地草被单草、星星草、斑雀草、多叶果、凤凰窝、龙头狮子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地锦草及斑叶地锦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Euphorbia humifusa Willd.2.Euphorbia maculata L.
采收和储藏:10月采收全株,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1.地锦草 一年生匍匐草本。茎纤细,近基部分枝,带紫红色,无毛。叶对生;叶柄极短;托叶线形,通常3裂;叶片长圆形,长4-10mm,宽4-6mm,先端钝圆,基部偏狭,边缘有细齿,两面无毛或疏生柔毛,绿色或淡红色。杯状花序单生于叶腋;总苞倒圆锥形,浅红色,顶端4裂,裂片长三角形;腺体4,长圆形,有白色花瓣状附属物;子房3室;花柱3,2裂。蒴果三棱状球形,光滑无毛;种子卵形,黑褐色,外被白色蜡粉,长约1.2mm,宽约0.7mm。花期6-10月,果实7月渐次成熟。2.斑叶地锦 本种与地锦草极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叶片中央有一紫斑,背面有柔毛;蒴果表面密生白色细柔毛;种子卵形,有角棱。花果期与地锦草同。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平原、荒地、路旁及田间,为习见杂草。
资源分布:1.除广东、广西外,分布几遍全国各地。
2.各地常见,秋季采集地锦草时易与混杂在一起。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地锦草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荫蔽,较耐湿。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或壤上栽培为宜。可与玉米间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秋季9-10月待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贮藏备用。春播3-4月,种子与草木灰拌匀,条播,按行距15cm开条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薄覆细土,稍加镇压。
田间管理 出苗后,要及时拔除杂草。施肥以人粪为主。待玉米收获后要加强田间管理,促使植株旺盛生长。

【性状】
性状鉴别 (1)地锦草常皱缩卷曲,根细小。茎细,呈叉状分枝,表面带紫红色,光滑无毛或疏生白色细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叶对生,具淡红色短柄或几无柄;叶片多皱缩或已脱落,平展后呈长椭圆形,长5-10mm,宽4-6mm;绿色或带紫红色,通常无毛或疏生细柔毛;先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具小锯齿或呈微波状。杯状聚伞花序腋生,细小。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光滑,种子细小,卵形,褐色。无臭,味微涩。
(2)斑叶地锦叶上表面具一紫斑,下表面有毛;蒴果密被白色细柔毛;种子卵形,有棱。以叶色绿、茎色绿褐或带紫红色、具花果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l)地锦草呈长圆形有4个棱角,其中2个更明显。表皮细胞1列,棱角处有厚角组织;皮层散有多数乳汁管,直径7-15μm。中柱鞘纤维呈断续的环状排列。韧皮部狭窄。形成层不明显。
木质部较宽,导管呈放射状排列。髓部较大,中空。
(2)斑叶地锦与地锦草区别为横切面呈长圆形,无棱角;表皮非腺毛众多。
粉末特征:(1)地锦草绿褐色。叶脉周围细胞正面观:细胞类长圆形,整齐紧密地排列在叶脉两侧;细脉末端周围细胞放射状排列成圆形。叶脉周围细胞横断面观:可见叶脉维管束周成圆形的维管束鞘。种皮细胞多成片存在,黄棕色,其正面观细胞呈多角形,直径约13.6μm,壁极厚,胞腔小。分枝状无节乳汁管,内含颗粒状物质,茎中乳汁管较粗,直径约16μm,叶中乳汁管较细,直径6-9μm。
(2)斑叶地锦与地锦草粉末特征的区别是:非腺毛数多,非腺毛壁上的细小突起更明显;乳质管内含颗粒状及板片状物质,叶中乳汁管较易观察。

【化学成份】
1.地锦草含有三种黄酮甙,其中两个甙的甙元为山柰酚(kaempferol),另一个甙的甙元为槲皮素(quercetin)。还含香豆精类成分:东莨菪素(scopoletin),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阿牙潘泽兰内酯(ayapin)。又含棕榈 酸(palmit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 acid),没食子酸甲酯(methylgallate)和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
2.斑叶地锦含β-香树脂酸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乙酸蒲公英赛醉酯(taraxeryl acetate),乙酸羽扇烯酸酯(lupenylacetate),3β-乙酰氧基-30-去甲羽扇豆烷-20-酮(3β-acetoxy-30-norlupan-20-one),a-香树脂酮醇(a-amyrenonol),谷甾醇(sito-sterol),乙酸粘霉烯醇酯(glut-5-en-3β-yl acetate),乌苏-9(11),12-二烯-3β-醇(ursa-9(11),12-dien-3β-ol),斑叶地锦素(eumaculin)A,紫云英甙(astragal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山柰酚-3-O-(2-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甙[kaempferol-3-O-(2-O-gal-loyl)-β-D-glucoside],槲皮素-3-O-(2-没食子酰)-β-D-葡萄糖甙[quercetin-3-O-(2-galloyl)-β-D-glucoside],1,3,4,6-四-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1,3,4,6-tetra-O-galloyl-β-Dglucose),老鹳草靶质(geraniin)。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多种体外抑菌试验方法证明本品鲜汁、水煎剂、水煎醇提物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施氏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肠炎杆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等均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地锦草注射液及地锦草去鞣质等的精提物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菌作用。本品所含的黄酮在体外具有较强的广谱抑制菌作用,于0.002-0.63mg/ml浓度时对20种常见致病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在0.005-1.25mg/ml时呈杀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005mg/ml,绿脓杆菌为0.32mg/ml,痢疾杆菌为0.16-0.63mg/ml。但黄酮与小鼠的全血、家兔红血球或血清共同孵育30分钟后,抗菌效力即大大减弱,但小鼠sc黄酮时,其尿液可具明显的抗菌作用。从地锦草中分得的没食子酸及槲皮素也有明显抑菌作用。此外,地锦草煎剂对钩端螺旋体有一定抑制作用。以0.125mg/胚的黄酮与病毒于体外混合后接种,或1mg/胚剂量先接种病毒后给药治疗,均对流感病毒亚洲甲型所致鸡胚感染有效。
2.解毒作用:地锦草不仅对白喉杆菌有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对白喉杆菌外毒素也具有明显的中和作用。实验证明,100、50及25%的地锦草酊剂与白喉外毒素于低温作用30分钟后注射于豚鼠皮下,均对IMLD或aMLD之白喉外毒素有明显中和效果,能减低动物死亡率,但煎剂作用不明显。
3.止血作用:地锦草粉未局部使用,对实验性犬股动脉切开出血有止血作用。
4.缓解六六六对小鼠组织病理学的毒性作用:14%工业六六六200ppm对动物心、肝、脾、肾组织可引起严重损害。维生素C4000ppm可减轻六六六引起的组织病变,而地锦草能防止六六六对各组织的损害。同时长时期饲喂地锦草对实验动物肝脏和心肌引起轻度颗粒变性外,对肾脏无影响,但对脾肝造血系统有兴奋作用。淋巴细胞和原始母细胞性增加。

【毒性】地锦草水煎浓缩乙醇提取液给家兔灌胃(20g生药/kg)观察1周,或给大鼠灌胃(15g生药/kg)每日2次,连续16天,停药后观察1周,均未发现任何异常现象。本品毒性小。地锦草片(水煎醇提物)给家兔ig20g/kgl次,观察l周或给大鼠ig15g/kg,1日2次,连续16天,停药后观察l周上述动物均未见有何异常表现。

【鉴别】理化鉴别 取上述药材粗粉各2g,加甲醇2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用石油醚抽取3次,将甲醇提取液浓缩至4ml,供以下实验:①将提取液滴在滤纸上,滴加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斑点加深为深黄色。取提取液2ml加入数滴浓盐酸及少量镁粉,溶液呈红色。(检查黄酮类)②将提取液滴在滤纸上,再滴加0.1%溴酚蓝溶液,立即在蓝色的背景上显黄色斑点。(检查有机酸)

【性味】味辛;性平

【归经】肺;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止血。主痢疾;泄泻;黄疸;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乳汁不下;跌打肿痛及热毒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者可用15-3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撒。

【各家论述】
1.《本草汇言》:地锦,凉血散血,解毒止痢之药也。善通流血脉,专消解毒疮。凡血病而因热所使者,用之合宜。设非血热为病,而胃气薄弱者,又当斟酌行之。
2.《别录》:主心气,女子阴疝血结。
3.《嘉佑本草》:主通流血脉,亦可用治气。
4.《品汇精要》:主调气和血。
5.《纲目》:主痈肿恶疮,金刃扑损出血,血痢,下血,崩中,能散血止血,利小便。
6.《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胃部痞满疼痛,冷骨风,臭痰,痔疮及下乳。
7.《浙江民间草药》:健胃止泻,治小儿疳积。
8.《上海常用中草药》:止血,利尿,健胃,活血解毒。治黄疸,痢疾,腹泻,尿路感染,便血,尿血,子宫出血,痔疮出血,跌打肿痛,女人乳汁不通,蛇咬伤,头疮,皮肤疮毒。《福建中草药》:清热凉血,消肿解毒。

【摘录】《中华本草》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