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药材认识

菊芋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拼音名】Jú Yù

【别名】洋姜、番羌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菊芋的块茎或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anthus tuberosus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块茎,夏、秋季采收茎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菊芋 多年生草本,高1-3m。具块状地下茎。茎直立,上部分枝,被短糙毛或刚毛。基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有叶柄,叶柄上部有狭翅;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10-15cm,宽3-9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锯齿,上面粗糙,下面被柔毛,具3脉。头状花序数个,生于枝端,直径5-9cm,有1-2个线状披针形的苞叶;总苞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开展;舌状花中性,淡黄色,特别显着;管状花两性,阴云育,花冠黄色、棕色或紫色,裂片5。瘦果楔形;冠毛上端常有2-4个具毛的扁芒。花期8-10月。

【生境分布】现我国大多数地区有栽培。原产北美。

【性状】性状鉴别:根茎块状。茎上部分枝,被短糙毛或刚毛。基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长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10-15cm,宽3-9cm,3脉,上表面粗糙,下表面有柔毛,叶缘具锯齿,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叶柄上都具狭翅。

【化学成份】块根含菊糖(inulin),蔗糖1F-β-D-果糖转移酶(sucrose 1F-β-D-fructosyltransferase),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ibulose-l,5-bisphosphatecarboxylase),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旋覆花酶(inulase),果糖低聚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 叶含向日葵精(heliangine),肿柄菊内酯(tagitinin)E,密花绵毛叶菊素(erioflorin)。叶的腺毛含勒普妥卡品(leptocarpin),14-羟基勒普妥卡品(14-hydroxyleptocarpin),巴德来因(budlein)A,巴德来因A巴豆酸酯(budlein A tighate),巴德来因A2-甲基丁酸酯(budlein A2-methylbutyrate),巴德来因 A异丁酸酯(budleinA isobutyrate),巴德来因A甲基丙烯酸酯(budlein A methylacry-late),4,5-异-巴德来因A异丁酸酯(4,5-iso-budlein Aisobutyrate),4,15-异-阿吹坡利西内酯醇异丁酸酯(4,15-iso-a-tripliciolide isobutyrate),4,15-异阿吹坡利西内酯醇甲基丙烯酸酯(4,15-iso-atripliciolide methyl acrylate,4,15-异阿吹坡利西内酯醇巴豆酸酯(4,15-iso-atripliciolide tiglate),4,15-异阿吹坡利西内酯醇当归酸酯(4,15-iso-atripliciolide angelate),3-羟基-阿吹坡利西内酯醇巴豆酸酯(3-hydroxy-atripliciolide tiglate),8β-14二羟基木香烯内酯(8β,14-dihydroxy costunolide),去乙酰锯齿泽兰内酯(desacetyleupaserrin),14-乙酰氧基替替佛灵环氧当归酸酯(14-acetoxy tlthifolin epoxyangelate), 1α, 2-二羟基羽状半裂素(lα,2-dihydroxy pinnatifidin),棘壳孢菌素(pyrenocin)A、B,茉莉酮酸(jasmonic acid),甲基β-D-吡喃葡萄糖块茎酮酸酯(Meβ-D-glucopyranosyl tuberonate),甲基β-D-吡喃葡萄糖向日葵酸酯(Meβ-D-glucopyranosyl helianthenate)A、B、C、D、E、F,甲基块茎酮酸葡萄糖甙(Me tuberonic acid giucoside)。 地上部分的挥发油含向日葵醇(helianthol)A、芳香性成分中主要含有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消肿。主热病;肠热出血;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块根1个,生嚼服。

【附方】本品为菊科植物,自国外引种栽培,块茎可食,形如芋头、生姜,故有菊芋、洋姜等名。

【摘录】《中华本草》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