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药材认识

苦菜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1.《名医别录》:苦菜,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阴干。
2.陶弘景:《桐君录》云,苦菜三月生,扶疏,六月花从叶出,茎直花黄,八月实黑,实落根复生,冬不枯。今茗极似此。
3.《唐本草》:茗乃木类,殊非菜流,茗春采为苦荼。按《尔雅·释草》云,荼,苦菜。《释木》云,槚,苦荼。二物全别,不得比例。又《颜氏家训》按《易通卦验·玄图》曰,苦菜生于寒秋

【拼音名】Kǔ Cài

【英文名】Herb of Common sowthistle

【别名】荼草、选、游冬、苦马菜、老鸦苦荬、滇苦菜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苦苣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nchus oleraceus L.
采收和储藏:冬、春、夏三季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苦蕊菜 一或二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纺锤状。茎直立,中空,不分枝或上部分枝,无毛或上部有腺毛,具乳汁。叶互生;下部叶叶柄有翅,基部扩大抱茎,中上部无柄,基部宽大戟耳形,叶柔软无毛,大头状羽状全裂或羽状半裂,顶裂片大或先端裂片与侧生裂片等大,少有不分裂叶,边缘有刺状尖齿,长10-18(-22)cm,宽5-7(-12)cm。头状花序,顶生,数枚,排列成伞房状;梗或总苞下部初期有蛛丝状毛,有时有疏腺毛;总苞钟状,长10-12mm,宽6-10(-25)mm,暗绿色,总苞片2-3列;舌状花黄色,两性结实;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细长,柱头2深裂。瘦果,长椭圆状倒卵形,压扁,亮褐色、褐色或肉色,边缘有微齿,两面各有3条高起的纵肋,肋间有细皱纹;成熟后红褐色,冠毛白色,毛状,细状,细软。花期4-6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田边、山野、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纺锤形,灰褐色,有多数须根。茎呈圆柱形,上部呈压扁状,长45-95cm,直径4-8mm,表面黄绿色,茎基部略带淡紫色,具纵棱,上部有暗褐色腺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皱缩破碎,完整叶展平后呈椭圆状广披针形,琴状羽裂,裂片边缘有不整齐的短刺状齿。有的在茎顶可见头状花序,舌状花天酒地淡黄色,或有的已结果。气微,味微咸。

【化学成份】
本品地上部分含一新二糖类化合物,还含苦苣菜甙(sonchuside)A、B、C、D,葡萄糖中美菊素(glucoza-luzanin)C,9-羟基葡萄糖中美菊素(macroliniside)A,假还阳参甙(crepidiaside)A及毛连菜甙(picriside)B、C。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甙(cinaroside),金丝桃甙(hyperoside),蒙花甙(linarin),芹菜素(apigenin),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
花中分到木犀草素(luteolin),槲皮素,槲皮黄甙(quercimer-itrin),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甙,木犀草素-7-O-呋喃葡萄糖甙(isocynaroside)及木犀草素-7-β-D-glucuronopyranoside。
种子油中含玟鸠菊酸(vernolic acid)13.7%。
叶中还含维生素(vitamin)C。

【药理作用】全草(产于澳大利亚者)含抗肿瘤成分,在小鼠大腿肌肉接种肉瘤-37后第六天,皮下注射苦茶的酸性提取物,6-48小时后杀死小鼠,肉眼及显微及显微镜观察,均可见到肉瘤受到明显的伤害(出血、坏死)。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肠炎;痢疾;黄疸;淋证;咽喉肿痛;痈疮肿毒;乳腺炎;痔瘘;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汤熏洗;或取汁涂搽。

【注意】
1.《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忌之。
2.《随息居饮食谱》:不可共蜜食。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五藏邪气,厌谷胃痹。
2.《名医别录》:疗肠澼,渴,热中疾,恶疮。耐饥寒。
3.《日华子本草》:敷蛇咬。
4.《本草衍义》:折之白乳汁出,常常点瘊子自落。
5.《滇南本草》:凉血热,寒胃,发肚腹中诸积,利小便。
6.《本草会编》:明目,主诸痢。
7.《本草纲目》:治血淋痔瘘。
8.《医林纂要》:泻心解暑,去热除烦,通乳。

【摘录】《中华本草》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