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药材认识

绿豆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出处】
1.《开宝本草》:绿豆,肉平,圆小绿者佳。又有植豆,苗子相似。
2.《日用本草》:绿豆,有官绿、油绿,主疗则一。
3.《纲目》:绿豆,处处种之。三、四月下种,苗高尺许,叶小而有毛,至秋开小花,荚如赤豆荚,粒粗而色鲜者为官绿,皮薄而粉多;粒小而色深者为油绿,皮厚而粉少。早种者呼为摘绿,可频摘也;迟种呼为拔绿,一拔而已。

【拼音名】Lǜ Dòu

【英文名】Mung Bean, Green Gram

【别名】青小豆。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gna radiata (L.)R.Wilczak[Phaseolus radiatus L.;P.mungo auct.non L.]
采收和储藏:立秋后种子成熟时采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簸净杂质。

【原形态】绿豆 一年生直立或顶端微缠绕草本。高约60cm,被短褐色硬毛。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9-12cm;小叶3,叶片阔卵形至菱状卵形,侧生小叶偏斜,长6-10cm,宽2.5-7.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楔形或截形,两面疏被长硬毛;托叶阔卵形,小托叶线形。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梗短于叶柄或近等长;苞片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有长硬毛;花绿黄色;萼斜钟状,萼齿4,最下面1齿最长,近无毛;旗瓣肾形,翼瓣有渐窄的爪,龙骨瓣的爪截形,其中一片龙骨瓣有角;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密被长硬毛。荚果圆柱形,长6-8cm,宽约6.mm,成熟时黑色,被疏褐色长硬毛。种子绿色或暗绿色,长圆形。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全国各省区多有栽培。

【性状】
性状鉴别 种子短矩圆形,长4-6mm。表面绿黄色、暗绿色、绿棕色,光滑而有光泽。种脐位于种子的一侧,白色,条形,约为种子长的1/2。种皮薄而坚韧,剥离后露出淡黄绿色或黄白色2片肥厚的子叶。气微,嚼之具豆腥气。以粒大、饱满、色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灰白色或类白色。①淀粉粒极多,主为单粒,肾形、长圆形、类圆形、圆三角形或卵圆形,有的一端稍尖凸,直径3-30μm,脐点短缝状、星状或点状,有的辐射状开裂,少数层纹可见。②种皮栅状细胞成片,顶面观呈类多角形或稍延长,孔沟细密,胞腔细小或不明显,稍下胞腔条状;底面观胞腔大,可见含一晶体。③种皮支持(滴漏)细胞侧(断)面观呈哑铃状,长17-55μm,侧壁中部厚至8μm;表面观呈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14-38μm,可见环状增厚壁。④星状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有多数浅短分枝状突起,枝端较平截,细胞直径19-34μm,胞腔内含黄棕色物。⑤色素块较多,黄棕色或红棕色,存在于星状细胞或薄壁细胞中。⑥主为螺纹或环纹导管,直径5-14μm。

【化学成份】绿豆种子中含胡萝卜素(carotene),核黄素(riboflavine);蛋白质以球蛋白类(blobulin)的为主,其组成含蛋氨酸(methiomine),色氨酸(tryptophane)和酪氨酸(tyrosine)。糖类主要有果糖(fructose),葡萄糖(glucose),麦芽糖(maltose)。绿豆的磷脂成分中有磷脂酸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磷脂酸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磷脂酸肌胺(phosphatidylinositol),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glycerol),磷脂酸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消暑;利水;解毒。主暑热烦渴;感冒发热;霍乱吐泻;痰热哮喘;头痛目赤;口舌生疮;水肿尿少;疮疡痈肿;风疹丹毒;药物及食物中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120g;研末;或生研绞汁。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
1. 孟诜:今人食绿豆皆挞去皮,即有少壅气,若愈病须和皮,放不可去。
2.《本草拾遗》:反榧子壳,害人。
3.《本草经疏》:脾胃虚寒滑泄者忌之。

【附方】①解暑: 绿豆淘净,下锅加水,大火一滚,取汤停冷色碧食之。如多滚则色浊,不堪食矣。(《遵生八笺》绿豆汤)②治消渴,小便如常: 绿豆二升,净淘,用水—斗,煮烂研细,澄滤取计,早晚食前各服一小盏。(《圣济总录》绿豆汁)③治十种水气: 绿豆二台半,大附子一只(去皮、脐,切作两片)。水三碗,煮熟,空心卧时食豆,次日将附子两片作四片,再以绿豆二合半,如前煮食,第三日别以绿豆、附子如前煮食,第四日如第二日法煮食,水从小便下,肿自消,未消再服。忌生冷毒物盐酒六十日。(《朱氏集验医方》)④治小便不通,淋沥: 青小豆半升,冬麻子三合(捣碎,以水二升淘,绞取汁),陈橘皮一合(末)。上以冬麻子汁煮橘皮及豆令熟食之。(《圣惠方》)⑤治赤痢经年不愈: 绿豆角蒸熟,随意食之。⑥治小儿遍身火丹并赤游肿: 绿豆、大黄。为末,薄荷蜜水调涂。⑦治痈疽: 赤小豆、绿豆、黑豆、川姜黄。上为细末,未发起,姜汁和井华水调敷;已发起,蜜水调敷。(⑤方以下出《普济方》)⑧治金石丹火药毒,并酒毒、烟毒、煤毒为病: 绿豆一升,生捣末,豆腐浆二碗,调服。一时无豆腐浆,用糯米泔顿温亦可。(《本草汇言》)⑨解乌头毒: 绿豆四两,生甘草二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各家论述】
1.《纲目》:绿豆,消肿治痘之功虽同赤豆,而压热解毒之力过之。且益气、厚肠胃、通经脉,无久服枯人之忌。但以作凉粉,造豆酒,或偏于冷,或偏于热,能致人病,皆人所为,非豆之咎也。豆粉须以绿色黏腻者为真,外科治痈疽,有内托护心散,极言其效,丹溪朱氏,有论发挥。绿豆肉平、皮寒,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宜连皮生研,水服。按《夷坚志》云,有人服附子酒多,头肿如斗,唇裂血流,急求绿豆、黑豆各数合,嚼食,并煎汤饮之,乃解也。
2.《本草经疏》:绿豆,甘寒能除热下气解毒。阳明客热则发出风疹,以胃主肌肉,热极生风故也,解阳明之热,则风疹自除。胀满者,湿热侵于脾胃也,热气奔豚看,湿热客于肾经也,除湿则肿消,压热则气下,益脾胃而肾邪亦自平也。
3.《本草求真》:绿豆味甘性寒,据书备极称善,有言能厚肠胃、润皮肤、和五脏及资脾胃,按此虽用参、芪、归、术,不是过也。第书所言,能厚、能润、能和、能资者,缘因毒邪内炽、凡脏腑经络皮肤脾胃,无一不受毒扰,服此性善解毒,故凡一切痈肿等症无不用此奏效。
4. 孙思邈:治寒热、热中,止泄痢、卒澼,利小便胀满。
5. 孟诜:研煮汁饮,治消渴,又去浮风,益气力,润皮肉。
6.《日华子本草》:益气,除热毒风,厚肠胃;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
7.《开宝本草》:主丹毒烦热,风疹,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
8.《纲目》:治痘毒,利肿胀。
9.《本草汇言》:清暑热,静烦热,润燥热,解毒热。
10.《本草述》:治痰喘及齁HA。
11.《本经逢原》:明目。解附子、砒石、诸石药毒。
12.《会约医镜》:清火清痰,疗痈肿痘烂。

【临床应用】
1.治疗农药中毒:对误服1059农药中毒者,用绿豆1斤,食盐2两,捣细加冷开水约2000ml浸泡数分钟后,过滤饮用。尽量多喝,每天最多可喝3000-5000ml。神志不清者可用胃管灌入。或用绿豆4两至1斤制成生豆浆,初服3-5匙,每3-5分钟1次,逐渐增加至每次半碗。曾治15例,均在24小时后临床症状消失。除个别发生呕吐外,未发现其他副作用。
2.治疗腮腺炎:用生绿豆2两置小锅内煮至将熟时,加入白菜心2-3个,再煮约20分钟,取汁顿服,每日1-2次。治疗34例(病程3-4天),全部治愈。若在发病早期使用更好。
3.治疗铅中毒:每天取绿豆4两,甘草5钱,煎汤,分两次配合维生素C300mg内服,10-15天为一疗程。9例轻度中毒及28例铅吸收者,经连续治疗二疗程,基本治愈。
4.治疗烧伤:取生绿豆粉2两,和75%酒精(白酒亦可)适量调成糊状,30分钟后加入冰片3钱,调勾备用。伤面暴露,除去脱落上皮及异物,用1%新洁尔灭溶液清洗后,将药糊涂于创面上,约0.5mm厚,每日2-3次。通过近百例中、小面积烧伤的观察,一般对浅Ⅱ度效果良好,对部分深Ⅱ度亦有效。平均20天治愈。用药后渗出物少,结痂快,不留疤痕,输液和抗菌素使用可大量减少。缺点是初涂时稍有痛感;若在涂药前先涂以普鲁卡因溶液可减轻疼痛。

【摘录】《中华本草》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