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药材认识

蝼蛄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纲目》:蝼蛄穴土而居,有短翅四足,雄者善鸣而飞,雌者腹大羽小,不善飞翔。吸凤食土,喜就灯光,人药用雄。

【拼音名】Lóu Gū

【英文名】African Mole Cricket, Chinese Mole Cricket

【别名】蝼蝈、天蝼、蝚、蟪姑、蝼窒、蟓蛉、杜狗、炙鼠、津姑、蝼蜮、仙姑、石鼠、硕鼠、蛄、土狗、地狗、拉拉古、土狗崽、地牯牛、拉拉狗、拉蛄

【来源】
药材基源:为蝼蛄科动物非洲蝼蛄和华北蝼蛄的全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 et Beauvois2.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在夜晚用灯光诱捕,或翻地时捕捉。捕后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
1.非洲蝼蛄,成虫全体淡黄褐色或暗褐色,全身密被短小软毛。体长2.8-3.3cm。头圆锥形,暗褐色,触角丝状,复眼卵形,黄褐色。咀嚼式口器。前胸背板坚硬膨大,卵形,背中央有一条下陷的纵沟。前翅革质软短,黄褐色。后翅大,膜质透明,淡黄色,前足发达,扁铲状;中足较小;后足长大,腿节发达,在胫节背侧内缘有3-4个能活动的刺。腹部纺锤形,柔软,尾毛1对。
2.华北蝼蛄,与前种的主要区别是体形较大,体长3.9-4.5cm,体色略浅,腹部圆筒形,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活动的刺1根,有时消失。数量较少。余同前种。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庭院、田园及潮湿处,尤其是在大量施用过有机肥料的地方,多而密集。昼伏夜出,有很强的趋光习性。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性状】
性状鉴别(1)非洲蝼蛄,虫体多断碎,完整者长2-3.3cm,宽4-10mm。头部呈茶棕色杂有黑棕色;复眼黑色有光泽;翅膜质多破碎,足多碎落,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刺3-4根。腹部近纺锤形,有节,皱缩,呈浅黄色。质软蝗碎有特异臭气。
(2)华北蝼蛄,体型稍大,长3.9-4.5cm,体色稍浅,腹部圆筒形,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刺1根。

【化学成份】蝼蛄机体组织中含15种氨基酸,主要有精氨酸(arginine),胱氨酸(cystine),组氨酸(histidine),赖氨酸(lysine),牛磺酸(tau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及微量的亮氨酸 (leucine)等。前肠中有牛磺酸。中肠中含淀粉酶(amylase),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s),如麦芽糖酶(maltase),松三糖酶(melezitase),蔗糖酶(sucrase)及海藻糖酶(trehalase)。尚有β-半乳糖苷(β-galactoside),β-果糖甙(fructoside),胰蛋白酶样蛋白酶(trypsin-like proteinase),凝乳酶(chymosin,rennin),氨肽酶(aminopeptidase),氨基三肽酶(aminotripeptidase),氨基乙酰基-L-亮氨酸二肽酶(glycyl-L-leucine dipeptidase)脂酸酶(lipase)等。

【药理作用】蝼姑粉混悬液灌胃,对家兔不能证实其利尿作用。

【毒性】蝼蛄长期喂饲,对家兔与小白鼠并未见中毒现象。

【炮制】拣净杂质,除去翅足,或焙至黄褐色用。

【性味】味咸;性寒;小毒

【归经】膀胱;小肠;大肠经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消肿解毒。主小便不利;水肿;石淋;瘰疬;恶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5g;研末,1-2g。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注意】体虚者慎服,孕妇禁服。

【附方】①治水病肿满喘促,不得眠卧:蝼姑五枚,晒令于,研为未。食前,以暖水调下半钱至一钱,小便通利为效。(《圣惠方》)②治面浮水肿:土狗一枚,轻松一字。共为细未,每用少许,鼻中,其黄水尽从鼻中出。(《杨氏家藏方》分水散)③治石淋,导水:蝼蛄七枚,盐二两。同于新瓦上铺盖焙干,研未。温酒调一钱匕服。(《本草图经》)④洽小便不通:蝼蛄三枚(微炒),苦瓠子三十粒(微炒)。捣细罗为散。每服以冷水调下一钱。(《圣惠方》)⑤洽颈项漂疡:带壳蝼姑七枚,生取肉,人丁香七粒,于壳内烧过,与肉同研,用纸花贴之。(《救急方》)⑥治小儿脐风汁出:甘草(炙,挫)、蝼姑(炙焦)各一分。上二味,捣罗为散,掺敷脐中。(《圣济总录》甘草散)⑦治紧唇:自死蝼蛄,灰,敷之。(《千金方》)⑧治齿牙疼痛:土狗一个,旧糟裹定,湿纸包煨焦,去糟,研未敷之。(《本事方》)

【临床应用】治疗水肿:取蝼蛄去尽头、爪、翼,置锅内以文火焙焦,研成细未。每日2钱,分3次用开水或米汤送服,5-7天为一个疗程。临床试治各种类型水肿17例,多数患者于服药后1-2小时尿量及次数即开始增加;1天后大便亦由硬变坎或为稀水,次数增多;佳之水肿逐渐消退,轻者2-5天,重者8-15天,治程中来见毒性反应及副作用。

【摘录】《中华本草》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