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药材认识

莲子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Lián Zǐ

【别名】藕实、水芝丹(《本经》),莲实(《尔雅》郭璞注),泽芝(《纲目》),莲蓬子(《山西中药志》)。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果实或种子。秋末、冬初割取莲房,取出果实,晒干;或收集坠入水中、沉于淤泥内的果实,洗净、晒干。或除去果壳后晒干。经霜老熟而带有灰黑色果壳的称为石莲子;除去果壳的种子称为莲肉。

【原形态】
莲(《别录》),又名:荷(《诗经》),芙渠(《尔雅》),芙蓉、水芝(崔豹《古今注》)。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肥厚横走,外皮黄白色,节部缢缩,生有鳞叶与不定根,节间膨大,内白色,中空而有许多条纵行的管。叶片圆盾形,高出水面,直径30~90厘米,全缘,稍呈波状,上面暗绿色,光滑,具白粉,下面淡绿色:叶柄着生于叶背中央,圆柱形,中空,高达1~2米,表面散生刺毛。花梗与叶柄等高或略高;花大,单一,顶生,直径12~23厘米,粉红色或白色,芳香;萼片4或5,绿色,小形,早落;花瓣多数,长圆状椭圆形至倒卵形,先端钝,由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多数,早落,花药线形,黄色,药隔先端成一棒状附属物,花丝细长,着生于花托下;心皮多数,埋藏于花托内,花托倒圆锥形,顶部平,有小孔20~30个,每个小孔内有1椭圆形子房,花柱很短,果期时花托逐渐增大,内堡海绵状,俗称莲蓬,长宽均5~10厘米。坚果椭圆形或卵形,长1.5~2.5厘米,果皮坚硬、革质;内有种子1枚,俗称莲子。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自生或栽培于池塘内。我国大部地区有分布。主产湖南、湖北、福建、江苏、浙江、江西。以湖南产品最佳,福建产量最大。此外,山东、安徽、山西、河南、辽宁、黑龙江、云南、贵州、陕西等地亦产。

【性状】
①石莲子(《别录》)
又名:甜石莲、壳莲子、带皮莲子。呈卵圆形成椭圆形,两头略尖,长1.5~2厘米,直径0.8~1.2厘米,表面灰棕色或灰黑色,被灰白色粉霜,除去后略有光泽,可见密生的浅色小点;顶端有小圆孔,基部有短果柄,果柄旁有圆形棕色小突起。质坚硬,不易破开;果皮厚约1毫米,内表面红棕色。内种子一颗,即莲肉。气无,味涩檄甘。以色黑、饱满、质重坚硬者力佳。
②莲肉(《纲目》)
又名:石莲肉(《局方》)。呈椭圆形,长1.2~1.7厘米,直径0.7~1.2厘米。外皮红棕色或黄棕色,有纵纹,紧贴于种仁上,不易剥离;一端有深红棕色的乳状突起,多有裂口。有的种子已除去外皮,其表面呈黄白色,种仁2片,肥厚,质坚硬,有扮性,中央有大形空隙,内有绿色的胚芽(莲心)。气无,味甘淡微涩。以个大、饱满、整齐者为佳。

【化学成份】
含多量的淀粉和棉子糖,蛋白质16.6%,脂肪2.0%,碳水化物62%,钙0.089%,磷0.285%,铁0.0064%。
子荚含荷叶碱、N-去甲基荷叶碱、氧化黄心树宁碱和N-去甲亚美罂粟碱。氧化黄心树宁碱有抑制鼻咽癌能力。

【炮制】拣尽杂质即可,或砸碎、去皮、去心用。或将石莲子置锅内水煮后,切开,去皮,晒干。

【性味】
甘涩,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本草蒙筌》:味甘涩,气平寒,无毒。
③《本草再新》:味甘,性微凉,无毒。
④《随息居饮食谱》:鲜者甘平,干者甘温。

【归经】
入心,脾、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胃、膀胱三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兼入手少阴经。
③《本草新编》:入心、脾、肝、肾四脏。

【功能主治】
养心,益肾,补脾。涩肠。治夜寐多梦,遗精,淋浊,久痢,虚泻,妇人崩漏带下。石莲子并能止呕、开胃,常用治噤口痢。
①《本经》:主补中、养神、益气力。
②盂诜:主五脏不足,伤中气绝,利益十二经脉血气。
③《本草拾遗》:令发黑,不老。
④《食医心镜》:止渴,去热。
⑤《日华子本草》:益气,止渴,助心,止痢。治腰痛,泄精。
⑥《日用本草》:止烦渴,治泻痢,止白浊。
⑦《滇南本草》:清心解热。
⑧《纲目》: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止脾泄久痢,赤白浊,女人带下崩中诸血病。
⑨《本草备要》:清心除烦,开胃进食,专治噤口痢、淋浊诸证。
⑩《随息居饮食谱》:镇逆止呕,固下焦,愈二便不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注意】
中满痞胀及大便燥结者,忌服。
①《本草拾遗》:生则胀人腹,中薏令人吐,食当去之。
②《纲目》:得茯苓、山药、白术、枸杞子良。
③《本草备要》:大便燥者勿服。
④《随息居饮食谱》:凡外感前后,疟、疸、疳、痔,气郁痞胀,溺赤便秘,食不运化,及新产后皆忌之。

【附方】
①治久痢不止:老莲子二两(去心),为末,每服一钱,陈米汤调下。(《世医得效方》)
②治下痢饮食不入,俗名噤口痢:鲜莲肉一两,黄连五钱,人参五钱。水煎浓,细细与呷。(《本草经疏》)
③治噤口痢:石莲不以多少,不炒,剥去壳,将肉并心,碾为细末。铡艮二钱,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④治心火上炎,湿热下盛,小便涩赤,淋浊崩带,遗精等证:黄芩、麦门冬(去心)、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炙)各半两,石莲肉(去心)、白茯苓、黄芪(蜜炙)、人参各七钱半。上锉散。每三钱,麦门冬十粒,水一盏半,煎取八分,空心食前服。(《局方》清心莲子饮)
⑤治心经虚热,小便亦浊:石莲肉(连心)六两,炙甘草一两。细末。每服二钱,灯心煎汤调下。(《仁斋直指方》莲子六一汤)
⑥治小便白浊,梦遗泄精:莲肉、益智仁、龙骨(五色者)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用清米饮调下。(《奇效良方》莲肉散)
⑦补虚益损:莲实(去皮)不以多少,用好酒浸一宿,入大猪肚内,用水煮熟,取出焙干。上为极细末,酒糊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温酒送下。(《医学发明》水芝丸)
⑧治病后胃弱,不消水谷:莲肉、粳米各炒四两,茯苓二两。共为末,砂糖调和。每用两许,白汤送下。(《士材三书》莲肉糕)
⑨治翻胃:石莲肉,为末,入些豆蔻末,米汤乘热调服。(《仁斋直指方》莲子散)
⑩治产后胃寒咳逆,呕吐不食,或腹作胀:石莲肉两半,白茯苓一两,丁香五钱。上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用姜汤或米饮调下,日三服。(《妇人良方》石莲散)

【各家论述】
①《纲目》: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土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此其权舆也。昔人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有清心莲子饮;补心肾,益精血,有瑞莲丸,皆得此理。
②《本经逢原》:石莲子,本莲实老于莲房,堕入淤泥,经久坚黑如石,故以得名。为热毒噤口痢之专药。……补助脾阴而涤除热毒,然必兼人参之大力开提胃气,方始克应。若痢久胃气虚寒,口噤不能食,则为戈戟也。
③《玉楸药解》:莲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涩之性,最宜滑泄之家,遗精便溏,极有良效。
④《医林纂要》:莲子,去心连皮生嚼,最益人,能除烦、止渴、涩精、和血、止梦遗、调寒热。煮食仅治脾泄、久痢、厚肠胃,而交心肾之功减矣。更去皮,则无涩味,其功止于补脾而已。
⑤《重庆堂随笔》:莲子,交心肾,不可去心,然能滞气。
⑥《王氏医案》:莲子,最补胃气而镇虚逆,若反胃由于胃虚,而气冲不纳者.但日以干莲子细嚼而咽之,胜于他药多矣。凡胃气薄弱者常服玉芝丸,能令人肥健。至痢症噤口,热邪伤其胃中清和之气,故以黄连苦泄其邪,即仗莲子甘镇其胃。今肆中石莲皆伪,味苦反能伤胃,切不可用。惟鲜莲子煎之,清香不浑,镇胃之功独胜,如无鲜莲,干莲亦可。

【摘录】《*辞典》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