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药材认识

麦芽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Mài Yá

【英文名】Malt

【别名】大麦糵、麦糵、大麦毛、大麦芽。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发芽颖果。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ordeum vulgare L.

【原形态】大麦 越年生草本。秆粗壮,光滑无毛,直立,高50-100cm。叶鞘松驰抱茎;两侧有较大的叶耳;叶舌膜质,长1-2mm;叶片扁平,长9-20cm,宽6-20mm。穗状花序长3-8cm(芒除外),径约1.5cm小穗稠密,每节着生3枚发育的小穗,小穗通常无柄,长1-1.5cm(除芒外);颖线状披针形,微具短柔毛,先端延伸成8-14mm的芒;外稃背部无毛,有5脉,顶端延伸成芳,芒长8-15cm,边棱具细刺,内稃与外稃等长。颖果腹面有纵沟或内陷,先端有短柔毛,成熟时与外稃粘着,不易分离,但某些栽培品种容易分离。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资源分布: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 颖果两端狭尖略呈梭形,长8-15mm,直径2.5-1.5mm。表面淡黄色,背面浑圆,为外稃包围,具5枚,先端长芳已断落;腹面为内稃包围,有1条纵沟。除去内外稃后,基部胚根处长出胚芽及须根,胚芽长披针形,状线形,黄白色,长约5mm,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气无,味微甘。

【化学成份】麦芽主要含α-及β-淀粉酶(amylase),催化酶(catalyticase),过氧化异构酶(peroxidisomerase)等。另含大麦芽碱(hordenine),大麦芽胍碱(hordatine)A、B,腺嘌呤(ade-nine)胆碱(choline),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D、D、E,细胞色素(cytochrome)C。尚含麦芽毒毒,即白栝楼碱(candici-ne)。

【药理作用】
1.助消化作用:本品含α和β淀粉酶。而淀粉是糖淀粉与胶淀粉的混合物。组成糖淀粉的葡萄糖分子以α-1,4甙键相连,且呈直链排列。胶淀粉是由若干个短直链缩合葡萄糖交叉排列。支链淀粉分子中除α-1,4甙键外还有α-1,6甙键。α与β淀粉酶可水解α-1,4甙键,对α-1,6甙键无作用。β淀粉酶能将糖淀粉完全水解成麦芽糖,α淀粉酶则使之分解成短直键缩合葡萄糖(即糊精),后者可再为β淀粉酶水解成麦芽糖。因此淀粉在α和β淀粉酶的作用下可分解成麦芽糖与糊精。麦芽煎剂对胃酸与胃蛋白酶的分泌似有轻度促进作用。
2.降血糖作用:麦芽浸剂口服可使家兔与正常人血糖降低。麦芽渣水提醇沉精制品制成的5%注射液给兔注射200mg,可使血糖降低40%或更多,大多在7小时后才恢复。
3.抗真菌作用:本品所含的大麦碱A和B有抗真菌活性。
4.抑制催乳素释入:生麦芽煎剂100-200g/d口服,可使健康人睡眠或灭吐灵试验时催乳素释放高峰受到抑制,这可能与妇女服用生麦芽汤回乳作用有关,对单纯乳溢症患者,可使乳溢消失或缓解,但灭吐灵试验反应高峰不受抑制,对有垂体催乳素瘤器质性病变的闭经--乳溢综合征无效。
5.其它作用:本品所含的大麦碱其药理作用类似麻黄碱。1.0mg/kg剂量能增强豚鼠子宫的紧张和运动,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对新斯的明引起的猫支气管痉挛,可使之扩张,有效剂量为0.5-1.0mg/kg,但对正常猫的作用很小。还有对放射性的防护作用。

【毒性】本品毒性小,但用作动物饲料大量摄入时,可能引起中毒,因其中含微量麦芽毒素。

【炮制】
1.炒麦芽:取麦芽置锅内微炒至黄色,取出放凉。
2.焦麦芽:同上法炒至焦黄色后,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3.麸制:先将麸皮撒于锅内,待麸皮冒烟时,倒入净麦芽,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黄色为度,取出,除去麸皮放凉。每1kg麦芽,用麸皮90g。

【性味】甘;平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消食化积;回乳。主食积不消;腹满泄泻;恶心哎吐;食欲不振;乳汁郁积;乳房胀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可用30-120g;或入丸、散。

【注意】
1.《食性本草》:久食消肾,不可多食。
2.《汤液本草》:豆蔻、缩砂、木瓜、芍药、五味子、乌梅为之使。
3.《本草经疏》:无积滞,脾胃虚者不宜用。
4.《本草正》:妇有胎妊者不宜多服。
5.《药品化义》:凡痰火哮喘及孕妇,切不可用。

【附方】1.化积散(《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功能消食滞,化痞积,治小儿宿食不化,积滞痞块,面色萎黄,不思饮食,腹大膨胀。2.化滞调中汤(《证治准绳·类方》),治积滞胀满。3.消谷丸(《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治脾虚不能消化水谷,胸膈痞闷,腹胁膨胀,日久不愈,食减嗜卧,日无味者。

【各家论述】
1.《药性论》: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2.千金·食治》:消食和中。熬末令赤黑,捣作麨,止泄利,和清酢浆服之,日三夜一服。
3.《日华子本草》: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消痰,破症结,能催生落胎。
4.《医学启源》:补脾胃虚,宽肠胃,捣细炒黄色,取面用之。
5.《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止呕吐,消宿食,止吞酸吐酸,止泻,消胃宽膈,并治妇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
6.《本草纲目》:麦糵、谷芽、粟糵,皆能消导米面诸果食积。观造饧者用之,可以类推。但有积者能消化,无积而久服,则消人元气也,不可不知。若久服者,须同白术诸药兼用,则无害。7.《本草经疏》:麦糵,功用与米糵相同,而此消化之力更紧,其发生之气,又能助胃气上升,行阳道而资健运,故主开胃补脾,消化水谷及一切结积冷气胀满。
8.《本草汇言》:大麦芽,和中消食之药也。补而能利,利而又能补,如腹之胀满,膈之郁结,或饮食之不纳,中气之不利,以此发生之物而开关格之气,则效非常比也。
9.《本草正》:麦芽,病久不食者,可借此谷气以开胃,元气中虚者,毋多用此以消肾。亦善催生落胎。
10.《药品化义》:大麦芽,炒香开胃,以除烦闷。生用力猛,主消麦面食积,症瘕气结,胸膈胀满,郁结痰涎,小儿伤乳,又能行上焦滞血。若女人气血壮盛,或产后无儿饮乳,乳房胀痛,丹溪用此二两,炒香捣去皮为末,分作四服立消,其性气之锐,散血行气,迅速如此,勿轻视之。
11.《本草述》:谷、麦二芽俱能开发胃气,宣五谷味。第(麦芽)微咸能行上焦滞血,使营和而卫益畅,更能腐化水谷,且脾主湿,血和而湿行,湿行而脾运,尤非谷芽所可几也。
12.《本草求原》:凡麦、谷、大豆浸之发芽,皆得生升之气,达肝以制化脾土,故能消导。凡怫郁致成膨膈等症,(麦芽)用之甚妙,人知其消谷而不知其疏肝也。
13.《医学衷中参西录》:大麦芽,能入脾胃,消化一切饮食积聚,为补助脾胃之辅佐品,若与参、术、芪并用,能运化其补益之力,不至作胀满,为其性善消化,兼能通利二便,虽为脾胃之药,而实善舒肝气。夫肝主疏泄,为肾行气,为其力能舒肝,善助肝木疏泄以行肾气,故又善于催生。至妇人乳汁为血所化,因其善于消化,微兼破血之性,故又善回乳。入丸散剂可炒用,入汤剂皆宜生用。

【摘录】《中华本草》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