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药材认识

牛肉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拼音名】Niú Ròu

【英文名】Beef

【别名】牛、水牛

【来源】
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2.Bubalusbubalis Linnaeus.

【原形态】
1.黄牛,体第1.5-2m,体重一般在280kg左右。体格强壮结实,头大额广,鼻阔口大,上唇上部有两个大鼻孔,基间皮肤硬而光滑,无毛,称为鼻镜。眼、耳都较大。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角之长短、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中空,内有骨质角髓。四肢匀称,4路,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着地,称悬蹄。尾较长,尾端具丛毛,毛色大部分为黄色,无杂毛掺混。
2.水牛,体比黄牛肥大,长达2.5m以上。角较长大面扁,上有很多工发纹,颈短,腰腹隆凸。四肢较短,蹄较大。皮厚无汗腺,毛粗而短,体前部较密,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疏。体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的。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其性格温驯,生长较快。食植物性饲料。
资源分布:1.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2.全国大部分地区均饲养,以南方水稻田地区为多。

【化学成份】牛肉的化学组成因牛的种类、性别、年龄、生长地区、饲养方法、营养状况、体躯部位等而不同,其成分含率差距可以很大。大体上,每100g(食部)含蛋白质20.1g,脂肪10.2g;维生素(vitamine)B10.07mg,维生素B20.15mg,钙7mg,磷170mg,铁0.90mg。又含胆甾醇(cholesterol)125mg%。牛肉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甚多,故其营养价值甚高。牛肉的特殊成分,参见霞天膏条。

【性味】味甘;水牛肉性凉;黄牛肉性温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虚劳赢瘦;腰膝酸软;消渴;吐泻;痞积;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煎汁,适量,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生裹或作丸摩。

【注意】牛自死、病死者,禁食其肉。

【各家论述】
1.《别录》:主消渴,止啘泄,安中益气;养脾胃。
2.《千金·食治》:止唾涎出。
3.《本草拾遗》:消水肿,除湿气,补虚,令人强筋骨、壮健。
4.《滇南本草》:水牛肉,能安胎补血。
5.《韩氏医通》: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
6.《丹溪心法》:倒仓法,治瘫劳蛊癞等证,推陈致新,扶虚补损,可吐可下。用黄色肥牯牛腿精肉二十斤或十五斤,取长流水于大锅内煮,以肉烂成渣为度,滤去渣,用肉汤再熬如琥珀色。隔宿不吃晚饭,大便秘者,隔宿进神芎丸,不秘者不用。五更温服一钟,伺膈间药行,又续续服至七、八钟,病人不欲服,强再与之。必身体皮毛皆痛。方见吐下。寒月则重汤温之。病在上,欲吐多者须紧服,又不可太紧,恐其不纳;病在下,欲利多者,须疏服,又不可太疏,恐其不达,临时消息。大抵先见下,方可使吐,须极吐下,伺其上下积俱出尽,在大便中见如胡桃肉状无臭气则止。吐利后或渴,不得与汤。其小便必长,取以饮病者,与一、二碗,非惟可以止渴,抑且可以涤濯余垢。睡一二日,觉饥甚,乃与粥淡食之。待三日后,始与少菜羹自养。半月觉精神焕发,形体轻健,沉痾悉定矣。法曰:肠胃为市,以其无物不有,而谷为最多,故曰仓。仓,积谷之室也。倒者,倾去旧积而涤濯使之洁净也,经曰:胃为受盛之官。故五味入口,即入于胃,留毒不散,积聚既久,致伤冲和,诸病生焉。今用黄牯牛肉,肉者胃之药也,熟而为液,无形之物也,横散入肉络,由肠胃而渗透肌肤毛窍爪甲无不入也。积聚久则形质成,依附肠胃回薄曲折处,以为糟粕之窠臼,阻碍津液气血,熏蒸燔灼成病,自非剖肠刮骨之神妙,孰能去之,又岂合勺铢两之丸散,所能窍犯其藩墙户牖乎。夫牛肉全重厚和顺之性,润枯泽槁,岂有损也。
7.《纲目》:韩愗言,牛肉补气,与黄芪同功。观丹溪朱氏倒仓法论而引申触类,则牛之补土可心解矣。盖肉者胃之药也,熟而为液,无形之物也,故能由肠胃而透肌肤、毛窍、爪甲,无所不到。在表者因吐而得汗,在清道者自吐而去,在浊道者自利而除,有如洪水泛涨,陈莝顺流而去,盎然涣然,润泽枯槁,而有精爽之乐也。
8.《医林纂要》: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

【摘录】《中华本草》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