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药材认识

铅霜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出处】出自 《日华子本草》。 《本草衍义》:铅霜,涂木瓜失酸味。

【拼音名】Qiān Shuānɡ

【英文名】lead-cream, lead acetate is made of lead and acetic acid

【别名】铅白霜、玄白、玄霜、水银霜、铅糖

【来源】
药材基源:为用铅加工制成的醋酸铅。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性状】本品为针晶或板状结晶体。白色,具金属光泽。体重,于干燥空气中易风化成颗粒或粉末,无金属光泽。无臭,味酸。易溶于水或甘油,稍溶于乙醇,不溶于醚。其水溶液有甜味。以色白、具金属光泽者为佳。

【化学成份】主要成分为醋酸铅[Pb(C2H3O2)2·3H2O]。

【药理作用】
1.收敛止泻作用 小量对局部有收敛作用,大量则呈腐蚀性。内服适量能收敛肠粘膜,而制泌,止泻。
2.其他作用 有消痰、镇惊作用。
3.毒性 吸入属剧毒,对实验动物致癌证据充分。人接触可能致癌。成人经口致死量>30g或为50g,大鼠腹腔注射LD50为0.15g/kg。家兔静注致死量为50mg/kg。狗灌胃致死量为0.3g/kg。

【鉴别】(1)取本品约0.5g,加水2ml,振摇,即溶解成澄明溶液,滴加硫酸,即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铅);并放出醋酸气。(检查铅盐及醋酸盐)(2)取本田约0.5g,加水2ml,使其溶解。将水溶液分为2份:1份滴加碘化钾试液1滴,生成浅黄色沉淀;1份滴加铬酸钾试液1滴,生成深黄色沉淀。(检查铅盐)(3)取本品少许,置坩埚烧之,变成黄色或橙红色粉末。(检查铅盐)

【性味】甘;酸;寒;无毒

【归经】心;肺经

【功能主治】坠痰;镇惊;止血;解毒敛疮。主痰热惊痫;鼻衄;牙疳;口疮;溃疡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5厘;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为溶液外涂。

【注意】脾胃虚弱及外感风寒之痰嗽均忌服。内服过量,能引起铅中毒。《本草经疏》:胃弱脾虚肠滑者不宜用。风寒咳嗽多痰者并忌之。

【附方】①治小儿惊热,镇心神:铅霜半两(纲研),人参半两(去芦头),茯神半两,朱砂半两(研细、水飞过),麝香一分(细研)。上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薄荷汤下五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圣惠方》铅霜丸)②治小儿惊热,心肺积热,夜卧多惊:铅霜、牛黄各半分,铁粉一分。研匀。每服一字,竹沥调下。(《圣济总录》)③治诸?潮发,牙关紧急,口噤不开,不能进药:蟾酥一小片,铅白霜一字。上研令极细,用乌梅肉蘸药,于两口角揩擦良久乃开,以进别药。(《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开关散)④治鼻衄不止:铅白霜末,新汲水(调)服一字。(《十全博救方》)⑤治喉痹:铅白霜、甘草各半两,青黛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末,醋和为丸,如鸡头实大。含化咽津,痰出。(《圣济总录》比金丸)⑥治咽喉肿痛,清凉咽膈:铅白霜、南硼砂、柿霜、糖霜。上各等分,为细末。每服半钱,咽下,食后。(《杨氏家藏方》铅霜散)⑦治大小人口疮,牙齿腐蚀,气臭出血者:铅白霜二钱,铜绿二钱,白矾一大块。上为末。以翎羽扫上疮,以温浆水漱之。(《宣明论方》)⑧治口舌疮:铅霜一分,龙脑半钱,滑石一分。上药细研为散。每用少许,贴疮上,有涎即吐却。(《圣惠方》铅霜散)⑨治堕肠、翻花、鼠奶等痔,热痛不可忍,或已成疮者:铅白霜、白片脑各半字,用好酒少许,研成膏子涂之。(《婴童百问》胜雪膏)⑩治小儿身上有赤,或瘀肿,或如火丹,烦渴,浑身赤引壮热:铅霜半两,绿豆粉半两。上药细研为散,以芸薹菜汁调涂之。(《圣惠方》铅霜散)11.治三消渴疾:铅霜、茜根、消石各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冷水调下。(《圣济总录》消石散)12.治室女月水滞涩,心烦恍惚者:铅白霜半两。细研为散。每服一钱匕,温地黄汁一合调下;如无地黄汁,用生干地黄煎汤下。(《圣济总录》铅霜散)

【各家论述】
1.《日华子本草》:消痰,止惊悸,解酒毒,疗胸膈烦闷,中风痰实,止渴。
2.《本草图经》;治风痰及婴孺惊滞。
3.《本草衍义》:治上膈热涎塞。
4.《纲目》:治吐逆,镇惊去怯,黑须发。
5.《纲目》:铅霜,其坠痰、去热、定惊、止泻,盖有奇效,但非久服常用之物尔;病在上焦者,宜此清镇。
6.《本草经疏》:铅霜味甘酸,气大寒,无毒,凡中风惊,未有不因痰热所生,胸膈烦闷多渴,亦火热炎灼所致,甘寒能除热生津,则痰结消,惊悸平,风自愈也。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