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药材认识

茄子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拼音名】Qié Zi

【英文名】fruit of Garden Eggplant, fruit of Eggplant

【别名】落苏、昆仑瓜、草鳖甲、酪酥、白茄、表水茄、紫茄、黄茄、东风草、银茄、黄水茄、酱茄、糟茄、昆仑紫瓜、矮瓜、吊菜子、鸡蛋茄、卵茄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茄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melongena L。 [S. esculentum Du- nal;S; melongena L.uar .esculentum (Dunal) Nee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果熟时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至亚灌木,高60-100cm。茎直立、粗壮,上部分枝,绿色或紫色,无南海或有疏刺,全体被星状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4.5cm;叶片卵状椭圆形,长8-18cm,宽5-11cm,先端钝尖,基部不相等,叶缘常波状浅裂,表面暗绿色,两面具星状柔毛。能孕花单生,不孕花蝎尾状与能孕花并出;花萼钟形,顶端5裂,裂片披针形,具星状柔毛;花冠紫蓝色,直径约3cm,裂片三角形,长约1cm;雄蕊5,花丝短,着生于花冠喉部,花药黄色,分离,先端孔裂;雌蕊1,子房2室,花柱圆球形,柱头小。浆果长椭圆形、于形或长柱形,溶紫色、淡绿色或黄白色,光滑,基部有宿存萼。花期6-8月,花后结实。

【生境分布】原产亚洲热带,Sendtner认为原产阿拉伯。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栽培】
生物学特性 性喜高温,生育的适温是22-30℃,适于中性到微碱性土壤,能忍受较高的土壤溶液浓度,喜肥不耐旱,在耕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肥保水能力强的冲积土上栽培最为合适。忌连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可以直播,也可用育苗移栽法。但现在茄子栽培已全部采用育苗移栽方式。在栽培季节上,一般分昌茄子和晚茄子两种,早茄子栽培于早春,阳畦育苗,晚霜后露地定植,也可阳畦育苗,宁植后覆盖塑料薄膜的早熟栽培;晚茄子育苗较晚,于小麦收获后定植,且育苗可在露地进行。北方地区一般采用早茄子的春夏露地栽培;于1月底2月初,将经过浸种、催芽处理的种子撒播于育苗阳畦内,要求阳畦温度保持在25-30℃,光照要充足。经5-6d后,可出苗,播后10d左右苗出齐,子叶平展时,要及时移植。第1次移植时,将小苗直接移入营养土方内,等长出两片真叶时,再移入大营养方中。定植前8-10d,要加强通风锻炼,早熟品种一般用平畦,密植方式,晚熟品种采用与甘蓝等是作的栽培方式。
田间管理 定植后应及时中耕,促发根,缓苗后如干旱,可浇水,地表干时及时中耕、培土以蹲苗,追1次催果肥,灌1次催果水可用氮素化肥,每1hm2施入18.75-30kg;雨季应注意排水防涝;炎热多雨季节,必须坚持定持定期使用杀虫、杀菌药剂。

【性状】性状鉴别 果实呈不规则圆形或长圆形,大小不等。表面棕黄色,极皱缩,先端略凹隐,基部有宿萼和果梗。宿萼灰黑色,具不明显的5齿,果梗具纵真纹理,果皮革质,有光泽。种子多数,近肾形,稍扁,淡棕色,长2-4mm,宽2-3mm,气微,味苦。

【化学成份】
果实含胡芦巴碱(trigonelline),水苏碱(sta-chydrine)[1],茄碱(solanine)[2],飞燕草甙(delphin),对-香豆酸(p-caumaric acid),飞燕草素-3-葡萄糖甙(delphiidin-3-monoglu-coside)[3],飞燕草素-3-[4-(对-香豆酰)-鼠李糖基(1→6)葡萄糖甙]-5-葡萄糖甙(dilhinidin-3-[4-(P-coumaroyl)-rhamnosyl(1→6)glucoside]-5-glucoside),紫苏宁(shisonin)[4],罗必明(lubi-min)[5],ζ-羟基谷氨酸(ζ-hydroxyglutamic acid)[6],甲羟戊酸(mevalonic acid即hiochic acid)[7],另报道从果实中分得除罗必明外的其他倍半萜[8]。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9],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10].种子中分得替告皂甙元(tigogein),薯蓣皂甙元(sios-genin)[11],8-羊毛甾醇(lanos-terol),24-亚甲基-8-羊毛甾烯-3β-醇(24-methylenelanost-8-en-3β-ol),环木菠萝烷醇(cycloartanol),环木菠萝烯醇(cycloartenol),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羽扇豆醇(lupeol),β-香树脂醇(β-amyrin)[12],茄子中含7种必需氨基酸:苏氨酸(threonine),缬氨酸(va-line),亮氨酸(leuc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赖氨酸(lysine),蛋氨酸(methionine)[13]。
另外,茄子中还含有苹果酸(malic acid)和少量枸橼酸(citric acid)[14]。

【药理作用】果、叶(新鲜或干燥后之粉末)口服或注射其提取物,能降低兔与人的血胆甾醇水平,并有利尿作用;但有人给健康男人每日口服此植物干粉12-24g/日,未能证实此结果。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活血;消肿。主肠风下血;热毒疮痈;皮肤溃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食疗本草〉:不可多食,动气,亦发痼疾。熟者少食之,无畏。患冷人不可食,发痼疾。

【各家论述】
1.孟诜:主寒热,五藏劳。又醋摩之,敷肿毒。
2.崔禹锡《食经》:主充皮肤,益气力,脚气。
3.《日华子本草》:治温疾,传尸劳气。
4.《滇南本草》:散血,止乳疼,消肿宽肠,烧灰米汤饮,治肠风下血不止及血痔。
5.《医林纂要》:宽中,散血,止渴。
6.《随息居饮食谱》:活血,止痛,消痈,杀虫,已疟、瘕疝诸病。

【摘录】《中华本草》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