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药材认识

水蓼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出处】
出自1:陶弘景:蓼,此类又多,人所食,有三种:一是紫蓼,相似而紫色;一名香蓼,亦相似而香,并不甚辛而好食;一是青蓼,人家常有,其叶有圆者、尖者,以圆者为胜,所用即是此。
2.《唐本草》:水蓼叶大似马蓼,生下湿水旁。
3.《本草拾遗》:诸蓼并冬死,惟香蓼宿根重生,人为生菜,最能入腰脚也。
4.《本草衍义》:水蓼,今大率与水红相似,但枝低尔。今造酒,取以水浸汁,和面作曲,亦假其辛味。

【拼音名】Shuǐ Liǎo

【别名】蓼、蔷、蔷虞、虞蓼、泽蓼、辣蓼草、柳蓼、川寥、药蓼子草、红蓼干草、白辣蓼、胡辣蓼、辣蓼、辣柳草、撮胡、辣子草、水红花、红辣蓼、水辣蓼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水蓼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hydropiper L.[Persicaria hy-dropiper(L.)Spach」
采收和储藏:在播种当年7~8月花期,割起地上部分,铺地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60cm。茎直立或斜升,不分枝或基部分枝,无毛,基部节上有不定根。单叶互生;有短叶柄;托叶鞘筒形,长约1cm,褐色,膜质,疏生短伏毛,先端截形,有短睫毛;叶片披针形,长4-8cm,宽0.8-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有黑色腺点,叶缘具缘毛。总状花序穗状,顶生或腋生,细长,上部弯曲,下垂,长4-10cm,苞片漏斗状,有褐色腺点,先端具短睫毛或近无毛;花被4-5深裂,裂片淡绿色或淡红色,密被褐色腺点;雄蕊6,稀8,比花被短;花柱2-3,基部合生,柱头头状。瘦果卵形,侧扁,暗褐色,具粗点。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水边、路旁湿地。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栽培】
生物学特性同 生长于低山和平坝半阴的潮湿处或浅水中。在肥沃的粘土和沙土里生长较好。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8~10月采割成熟果序,晒干脱粒,贮藏备用。3~4月播种。开宽1.3m畦,按行窝距各约25cm开窝,每1hm2用种子3750g,与火灰、人畜粪水拌匀,撒播窝里。
田间管理 苗高10~15cm时匀苗、补苗,每窝留苗5~6株,并除草、松土、追肥 1次,苗高20~25cm时再进行1次,施肥量要较前稍多。

【性状】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有分枝,长30-70cm;表面灰绿色或棕红色,有细棱线,节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中空。叶互生,有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0cm,宽0.7-1.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表面棕褐色,下表面褐绿色,两面有棕黑色斑点及细小的腺点;托叶鞘筒状,长0.8-1.1cm,紫褐色,缘毛长l-3mm。总状穗状花序长4-10cm,花簇稀疏间断;花被淡绿色,5裂,密被腺点。气微,味辛。辣。
以叶多、带花、味辛辣浓烈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长方形细胞,外被用质层。下皮层为2-3列厚角细胞。皮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中柱鞘纤维断续排列成环,壁木化。韧皮部较窄。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或数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射线宽6-13列细胞。髓部薄壁细胞大,含草酸钙簇晶及淀粉粒;中心部分常成空隙。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不规则多角形,垂周壁较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上、下表皮均有多列性非腺毛、腺毛及气孔,以下表皮为多。气孔平轴式,少数不定式或不等式。多列性非腺毛大多稍弯曲,长184-797μm,基部直径29-60μm,细胞壁稍厚,基部细胞具孔沟。腺毛头部顶面观类圆形或椭圆形,4-6(-8)细胞;柄2细胞并列。海绵组织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少方晶。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0min,滤过。取滤液2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滴,水浴上加热,显樱红色。
(2)薄层色谱 取粉末1g,加乙醇15ml,热回流2h,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状,加乙醇0.5ml溶解供点样。以槲皮素乙醇溶液为对照品。在聚酰胶薄层板(上海试剂四厂)用乙醇-水(7:3)展开,展距7.5cm,取出晾干,喷5%三氯化铝乙醇试液,于紫外分析仪(365nm)下观察荧光斑点,供试品溶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荧光。

【化学成份】水蓼全草含水蓼二醛(Polygodial,tadeonal),异水蓼二醛(isotadeonal,isopolygodial),密叶辛木素(confertifo-lin),水蓼酮(Polygonone)[1,2],水蓼素-7-甲醚(Persicarin-7-methylether)[3],水蓼素(persicarin),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甙(quercitrin),槲皮黄甙(quercimeritrin),金丝桃甙(hyperosi-de)[4,5],顺/反阿魏酸(cis/trans-ferulic acid),顺/反芥子酸(cis/trans-sinap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草木犀酸(melilotic acid),顺/反对香豆酸(cis/trans-P-coumaricacid),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龙胆酸(gentisicacid),顺/反咖啡酸(cis/trans-caffe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 acid),对羟基苯乙酸(p-hydroxyphe-nyl acet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水杨酸(salicylic acid),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6]。地上部分还含有甲酸(formicacid),乙酸(acetic acid),丙酮酸(pyruvic acid),缬草酸(valericacid),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acid),及焦性没食子酸(pyrogallic acid)和微量元素[7]。其茎和叶中含有3,5,7,3′,4′-五羟基黄酮(3,5,7,3’,4-pentahy-droxyflavone)即是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7-O-葡萄糖甙(quercetin-7-O-glucoside),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及少量生物碱和D-葡萄糖(D-glucose)[8]。其叶中含异水蓼醇醛(isopolygonal),水蓼醛酸(polygonic acid),11-乙氧基桂皮内酯(11-ethoxycinnamolide),水蓼二醛缩二甲醇(polygodialacetal),水蓼酮,11-羟基密叶辛木素(valdiviolide),7,11-二羟基密叶辛木素(fuegin)[9],八氢三甲基萘醇二醛(warburganal),八氢三甲基萘甲醇(drimenol),异十氢三甲基萘并呋喃醇(isodri-meninol)[10]。Β-谷甾醇(β-要sitosterol)[11]和花白甙(leucoantho-cyanin)[12]。还含槲皮素-3-硫酸酯(quercetin-3-sulphate),异鼠李素-3,7-二硫酸酯(isorhamnetin-3,7-disulphate)及柽柳素-3-葡萄糖甙-7-硫酸酯(tamarixetin-3-glucoside-7-sulphate)[13],7,4’-二甲基槲皮素(7,4’-dimethylquercetin),3’一甲基槲皮素(3’-methylquercetin)[14]。

【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水蓼叶用于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及痔疮出血,以及其他内出血,其作用与麦角相似,但较弱,所不同者本剂还有镇痛作用。水蓼中所含的甙能加速血液凝固。
2、降血压作用:挥发油(含Polygonone)对哺乳动物能降低血压(主要由于血管扩张引起),降低小肠及子宫平滑肌的张力。
3.抑菌作用:叶、茎中含鞣质,体外试验对痢疾杆菌有轻度抑制作用。50%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
4.对皮肤的刺激作用:挥发油具辛辣味,有刺激性,敷于皮肤可使之发炎。
5.水蓼根乙醇提取物对雌性大鼠、小鼠有抗生育作用。

【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15ml,于水浴上加热,滤过,取滤液2ml,加镁粉及浓盐酸数滴,溶液显樱红色。(检查黄酮)

【炮制】净制:采得后洗净尘屑、泥土,晒干。

【性味】辛;苦;性平

【归经】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行滞化湿;散瘀止血;祛风止痒;解毒。主湿滞内阻;脘闷腹痛;泄泻;痢疾;小儿疳积;崩漏;血滞经闭痛经;跌打损伤;风湿痹痛;便血;外伤出血;皮肤瘙痒;湿疹;风疹;足癣;痈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煎水浸洗;或捣敷。

【注意】
1.《千金·食治》:蓼食过多有毒,发心痛。和生鱼食之,令人脱气,阴核疼痛。妇人月事来,不用食蓼及蒜,喜为血淋带下。
2.《药性论》:蓼叶与大麦面相宜。

【附方】水蓼饮《圣济总录》:主治霍乱不吐利。蓼草膏《外科启玄》:祛恶解毒收疮。

【各家论述】
1.《别录》:蓼叶,归舌,除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
2.《唐本草》:主被蛇伤:捣敷之;绞汁服,止蛇毒入腹心闷;水煮渍脚捋之,消脚气肿。
3.《本草抬遗》:蓼叶,主痃癖,每日取一握煮服之;又霍乱转筋,多取煮汤及热捋脚;叶捣敷狐刺疮;亦主小儿头疮。
4.《纲目》:杀虫。
5.《本草求原》:洗湿热zi癞,擦癣。
6.《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损伤,通筋骨。
7.《岭南采药录》:敷跌打,洗疮疥,土痒消肿。
8.《重庆草药》:治巴骨流痰,跌打损伤。
9.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利湿消滞,杀虫止痒。治菌痢,肠炎,风湿痛,皮肤湿疹。
10.《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解毒,利尿,行气,止痢。

【摘录】《中华本草》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