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药材认识

石韦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出处】
出自1.《别录》:石韦,生华阴山谷石上。二月采叶,阴干。
2.《本草图经》:石韦,今晋、绛、滁、海、福州、江宁府皆有之。丛生石上,叶如柳,背有毛,而斑点如皮,故以名。二月、七月采叶,阴干用。石韦一名石皮。而福州自有一种石皮,三月有花,其月采叶煎浴汤,主风。
3.《纲目》:石韦,柔皮曰韦,zhe亦皮也。多生阴崖险罅处。其叶长者近尺,阔寸余,柔韧如皮,背有黄毛,亦有金星者名金星草,叶凌冬不

【拼音名】Shí Wéi

【英文名】Pyrrosia Leaf, Leaf of Shearer's Pyrrosia, Leaf of Japanese Felt Fern

【别名】石zhe、石皮、石苇、金星草、石兰、生扯拢、虹霓剑草、石剑、虹霓剑草、金汤匙、肺心草、会全草、石耳朵、蛇舌风、小叶下红

【来源】
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庐山石韦、西南石韦、华北石韦和有柄韦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yrrosia lingua(Thunb.)Farw.[Acrostichum lingua Thunb.]2.Pyrrosia sheaeri(Bak.)Ching[Polypodium sheareri Bak.]3.Pyrrosia gralla(Gies.)Ching4.Pyrrosia davidii(Bak.)Ching[Polypodium davidii Bak.]5.Pyrrosia petiolosa(Christ)Ching[Polypodium petiolosum Chris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1.石韦,植株高10-30cm。根状茎细长,横生,与叶柄密被棕色披针形鳞片,顶端渐尖,盾状着生,中央深褐色,边缘淡棕色,有睫毛。叶远生,近二型;叶柄长3-10cm,深棕色,有浅沟,幼时被星芒状毛,以关节着生于根状茎上;叶片革质,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6-20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并不延于叶柄,全缘;上面绿色,偶有星状毛和凹点,下面密被灰棕色的星芒状毛;不育叶和能育叶同型或略短而阔;中脉上面稍凹,下面隆起,侧脉多少可见,小脉网状。孢子囊群满布于叶背面或上部,幼时密被星芒状毛,成熟时露出;无囊群盖。
2.庐山石韦,植株高20-60cm。根状茎横生,密被披针形鳞片,边缘有锯齿。叶簇生;叶柄粗壮,长10-30cm,以关节着生于根状茎上;叶片坚革质,阔披针形,长20-40cm,宽3-5cm,向顶部渐狭,锐尖头,基部稍变宽,为不等圆耳形或心形,不下延;侧脉两面略下凹。孢子囊群小,在侧脉间排成多行;无囊群盖。
3.西南石韦,植株高达25cm。根状茎长而横生,密被褐色鳞片,披针形,长渐尖头,全缘。叶近生;叶柄长2-5cm,以关节着生于根状茎上;叶片软革质,长3-10cm,中部宽6-15mm,狭披针形,向两端渐变狭,下面的星状毛较长,有时叶片较大,侧脉不明显。孢子囊群在侧脉间紧密而整齐的排列;无囊群盖。
4.华北石韦,植株高达25cm。根茎长而横生,密被披针形鳞片,长渐尖,全缘。叶远生;叶柄长2-5cm,以关节着生;叶片软革质,线形至狭披针形,长3-8cm,中部宽6-15mm,上面幼时疏被星状毛,老时脱落,有凹点,下面密被短而细的橙褐色星状毛,干后有时向上内卷;侧脉不明显。孢子囊群在叶背面整齐地排列成数行。无囊群盖。
5.有柄石韦,植株高5-20cm。根状茎长而横生,密被褐棕色的卵状披针形鳞片,边缘有锯齿。叶远生,二型,厚革质,上面无毛,有排列整齐的小凹点,下面密被灰棕星状行;孢子叶柄远长于叶片,长约3-12cm,营养叶柄与叶等长;叶片长圆表或卵状长圆形,先端锐尖或钝头,基部略下延,孢子叶干后通常内卷,几成筒状;叶脉不明显。孢子囊群成熟时满布叶片背面;孢子囊呈圆的两面形,无盖,隐没于星状毛中。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石韦附生于海拔100-1800m的林中树干或溪边石上。
2.庐山石韦生于海拔500-2200m的林中树干或石上。
3.西南石韦生于林中岩石上。
4.华北石韦生于海拔300-1800m的岩石上。
5.有柄石韦生于海拔200-2200m的山地干旱岩石上。
资源分布:1.石韦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地区。
2.庐山石韦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3.西南石韦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
4.华北石韦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湖北、湖南、四川。
5.有柄石韦分布于西南及吉林、辽宁、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广西。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阴凉干燥的气候,生于岩石上。
栽培技术 分株敏殖:3月栽种,栽前选营养叶片较多的老株,连根挖起,每3-4节剪成1段,放水中浸1昼夜,吸足水分后栽种。应选树下岩石有苔藓植物的地主才易栽活。栽时按行株距23-27cm,把苔藓植物刨开,放入1-2段根茎,用湿润的腐殖质土压紧。亦可利用石坎壁栽种,将种苗放在缝隙里,用湿润的腐殖质土塞稳。
田间管理 栽后每年冬季撒1次腐殖质土,厚约1cm。干旱时应浇水。

【性状】
性状鉴别 (1)石韦 叶向内卷或平展,二型,革质。叶片均为披针形或矩圆披针形,长6-20cm,宽2-5cm。上表面黄棕色;下表面主、侧脉明显,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密被浅棕色的星状毛。能育叶下表面除有星状毛外,尚有孢子囊群。叶柄长3-10cm。气微,味淡。
(2)庐山石韦 叶一型,坚革质。叶片阔披针形,长20-40cm,宽3-5cm,先端渐尖,基部呈耳状偏斜,全缘;上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在黑色凹点,下表面密布短阔的星状毛。孢子囊群呈星点状,在侧脉间排列成行。叶柄粗壮,长10-30cm,直径3-5mm。
(3)西南石韦 叶一型,软革质。叶片披针形,长5-10cm;下表面被厚而疏松的星状毛,毛的分枝长,呈长针状,深褐色,略有光泽。孢子囊群多行。叶柄长约5cm。
(4)华北石韦 叶向内卷成筒状或平展,一型,软革质。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向两端渐狭,长3-8cm,宽0.6-1.5cm;下表面密生短而细的星状毛。孢子囊群多行。叶柄长2-5cm,直径1.5-3mm。
(5)有柄石韦 叶向内卷几成筒状,二型,革质。叶片矩圆形或矩圆披针形,基部下延至叶柄,长3-6cm,宽0.5-2cm;能育叶下表面布满棕色孢子囊群。叶柄长3.5-11cm,长于叶片,直径1-2mm。
显微鉴别 (1)石韦 叶表面观:下表皮可见星状毛,具7-11个分枝,分枝长150-180μm,宽34-45μm,柄由2-3个细胞组成,长120-180μm。叶横切面:正中分体中柱下方常有1个小分体中柱;靠近上表皮有下皮细胞;主脉上下表皮内侧的厚壁组织较少。叶柄基部横切面:分体中柱4-6个。
(2)庐山石韦 叶表面观:下表皮的星状毛,具8-11个分枝,分枝长100-200μm,宽22-34μm;柄由2-6细胞组成,长110-330μm。叶横切面:正中分体中柱下方有数个小分体中柱;靠近上表皮有下皮细胞;主脉上下表皮内侧的厚壁组织较发达,横长排列。叶柄基部横切面:分体中柱11-15个,其中2个较大,其余略呈马蹄形排列。
(3)西南石韦 显微特征与华北石韦基本相同;但星状毛的分枝较长,一般在600μm以上。
(4)华北石韦 叶表面观:下表皮的星状毛具6-10个分枝,分枝长200-560μm,宽12-45μm;柄由3-5个细胞组成,长160-280μm。叶横切面:正中分体中柱下方无小分体中柱。靠近上表皮无下皮细胞;主脉下表皮内侧无厚壁组织。叶柄基部横切面:分体中柱6-10个。
(5)有柄石韦 叶表面观:下表皮的星状毛具8-11个分枝,分枝长260-370μm,宽50-70μm;柄由3-9细胞组成,长180-600μm。叶横切面:正中分体中柱下方内侧具很少的厚壁组织。叶柄基部横切面:分体中柱6-9个。

【化学成份】
1.石韦全草含里白烯(diploptene),杧果甙(mangiferin),异杧果甙(isomangiferin),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又从叶中分离得到: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异槲皮素(isoquercitrin),三叶豆甙(trifolin),绿原酸,β-谷甾酸,蔗糖(sucrose)。
2.庐山石韦全草含里白烯,杧果甙,香草酸(vanill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延胡索酸(fumar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β-谷甾醇,蔗糖,异杧果甙,绿原酸。
3.华北石韦全草含绿原酸。
4.有柄石韦全草含绿原酸。北京产者还含杧果甙,而四川产者不含杧果甙。

【药理作用】
1.庐山石韦:1.1.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小鼠口服庐山石韦提取物101(水煎浓缩液)、410、411、1A母及晶1均有明显镇咳作用(二氧化硫引咳法),但均不及可待因。从小鼠半数致死量和镇咳有效剂量的比值来看,410用半数致死量的1/10即有明显镇咳效应,其效价高于原生药和其他成分。小鼠口服410,腹腔注射410、411、411-1C、1A母、晶4均有明显的祛痰作用(酚红法)。在位气管袋的狗每天服410,连服3或6周,气管袋内的痰量未有明显变化,但临床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可使痰量减少,可能由于气管袋没有慢性炎症,痰液没有病理性增高之故。但各种提取物均无明显平喘作用(豚鼠组织胺喷雾法)。
1.2.对大鼠慢性气管炎的治疗作用:用二氧化硫刺激产生慢性气管炎后,每天口服410,10天为一疗程,共两个疗程,用药组浆液腺和粘液腺腺泡的体积都比对照组小,大、小支气管的杯状细胞均比对照组少,尤以小支气管中的减少较为明显。这与临床上用药后痰液减少的现象是符合的。此外,用药组的炎症以及上皮细胞的病变也比对照组轻,这可能和支气管内粘液的分泌、积聚减少,改善了局部及全身情况有关。是否庐山石韦本身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2.有柄石韦:2.1.镇咳平喘作用:小鼠口服庐山石韦提取物(水煎液)及异芒果甙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二氧化硫引咳法),但不及可待因的作用明显。有柄石韦水煎浓缩后之乙醇提取液,用石灰乳调节至pH=9,滤液先后通过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树脂,流出浓减压蒸干得浓缩Ⅰ号,阴离子应用5%氢氧化钠洗涤,洗脱液经中和,冷冻,去盐,蒸干得浓缩Ⅱ号。小鼠口服浓缩Ⅰ号及Ⅱ号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Ⅰ号的镇咳效果与可待因相近。经药理筛选延胡索酸2g/kg、咖啡酸0.3g/kg,或异芒果甙0.8g/kg灌胃,对小鼠SO2引咳均有镇咳作用。经小鼠酚红法试验,异芒果甙0.4g/kg或咖啡酸0.8g/kg腹腔注射或异芒果甙3.1g/kg灌胃,均有祛痰作用,但庐山石韦水煎浓缩液15g/kg腹腔注射和50g/kg灌胃均无祛痰作用,可能是剂量不够。也有减少支气管液的分泌作用。
2.2.抗菌作用:100%石韦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
2.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异芒果甙具有显着的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在原代人胚肌皮单层细胞培养上25-250ug/ml的异芒果甙与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直接作用、药物在病毒感谢同时以及先感染病后给药或先给药后感染均能显着抑制HSV-Ⅰ所致细胞病变,在同样浓度时,其作用较其它药为强;异亡果甙>碘苷>无环鸟苷>亡果甙>环胞苷(平均空斑减数率分别为69.5%、67.6%、63.3%、56.8%及56.6%)。阻止病毒复制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异芒果甙2.4.其它作用:石韦能增强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并有某些抗癌作用。将石韦以热水浸出再冷冻干燥,使浓度为样品的750mg/ml浓度时,在体外试验中,对前列腺素生物合成的抑制率为42%。

【毒性】
1.小鼠灌服各种提取物,半数致死量(g/kg)如下:101为90;410为48;411为17。
2.小鼠灌胃有柄石韦的各种提取液其LD50为17-90g/kg,异芒果甙为4.65g/kg。

【鉴别】
(1)取石韦、庐山石韦、华北石韦、有柄石韦粉末各5g,置索氏提取器中,用甲醇提取至提取液近无色。取提取液各2ml分置试管中,加镁粉少许,再加浓盐酸1-2滴,除有柄石韦外,其余3种石韦提取液均沿管壁出现粉红色。(检查黄酮类)(2)薄层色谱 取石韦、庐山石韦、华北石韦、有柄石韦粉末各5g,置索氏提取器中用石油醚(沸程60-90℃)-氯仿(3:1)适量提取,至提取液近无色,浓缩提取液至2.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取4种供试品溶液及里白烯对照品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青岛)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上行展开,取出晾干,喷5%磷钼酸乙醇溶液,120℃烘10min,供试品层析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同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以同样方法进行薄层色谱,以β-谷甾醇为对照品,用正己烷-丙酮(5:1)展开,喷5%浓硫酸的乙醇溶液,于120℃烘10min,供试品层析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同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炮制】
1.拣净杂质,洗去泥沙,刷净茸毛,切段晒干。
2.《别录》:用之须去黄毛。
3.《日华子本草》:入药去梗,须微炙用。一法以羊脂炒干用。

【性味】苦;甘;寒

【归经】肺;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清肺化痰;凉血止血。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痰热咳喘;咯血;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涂敷。

【注意】阴虚及无湿热者忌服。

【附方】石韦散《千金要方》:通淋止血。石韦汤《全生指迷方》:小便不利;小腹胀痛;

【各家论述】
1.《本草崇原》:石韦,主治劳热邪气者,劳热在骨,邪气在皮,肺肾之所主也。五癃者,五液癃闭,小便不利也。石韦助肺肾之精气,上下相交,水精上濡,则上窍外窍皆通,肺气下化,则水道行而小便利矣。
2.《本经逢原》:石韦,其性寒利,故《本经》治劳热邪气,指劳力伤津,癃闭不通之热邪而言,非虚劳之谓。治妊娠转胞,同车前煎服。
3.《长沙药解》:石韦,清金泄热,利水开癃,《金匮》鳖甲煎丸用之治疟日久结为症瘕,以其泄水而消瘀也。
4.《本经》: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
5.《别录》: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藏,去恶风,益精气。
6.《日华子本草》:治淋沥遗溺。
7.《本草图经》:炒末,冷酒调服,疗发背。
8.《滇南本草》:止玉茎痛。
9.《纲目》:主崩漏,金疮,清肺气。
10.《植物名实图考》:治痰火,同瘦肉蒸服。
11.《闽东本草》:治痢疾。

【摘录】《中华本草》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