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药材认识

芫花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出处】《本经》

【拼音名】Yuán Huā

【别名】芫(《山海经》),去水(《本经》),败花、赤芫、儿草(《吴普本草》),毒鱼、杜芫(《别录》),头痛花(《纲目》),闷头花、老鼠花(《东还纪程》),闹鱼花(《中国树木分类学》),棉花条、大米花(《江苏植药志》),芫条花、野丁香花(《山东中药》),九龙花、浮胀草、地棉花(《湖南药物志》),银腰带、小叶金腰带(《江西草药》)。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花蕾。春季花未开放前采摘,拣去杂质,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
落叶灌木,高可达1米。茎细长而直立,幼时有绢状短柔毛。叶通常对生,偶为互生,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3~5.5厘米,宽5~20厘米,略为革质,全绿,先端尖,幼时两面疏生绢状细柔毛,脉上较密,老时上面渐脱落;叶柄短,密布短柔毛。花先叶开放,淡紫色,通常出于枝顶叶腋,3~7朵簇生;花酶性,无花瓣;萼圆筒状而细,长约1厘米,密被绢状短柔毛,先端4裂,裂片卵形,长不及1厘米;雄蕊8,2轮,着生于萼筒上,不具花丝;雌蕊1,子房上位,1室,花柱极短或缺乏,柱头头状。核果革质,白色。种子1粒,黑色。花期2~4月。果期5月。
本植物的根(芫花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于路旁、山坡,或栽培于庭园。分布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地。产安徽、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福建、湖北等地。

【性状】干燥花蕾呈弯曲或稍压扁的棒锤状,长约1厘米,直径约0.3厘米,常单朵或3~7朵成簇。上端稍膨大,裂为4片,淡黄棕色,下端较细,灰棕色,密布白色绒毛。花心较硬,呈紫红色。全花质软。气微香,久嗅能致头痛,味微甘。嚼之有辣感。以花蕾多而整齐。淡紫色者为佳。

【化学成份】芫花含芫花素、羟基芫花素、芹菜素及谷甾醇;另含苯甲酸及刺激性油状物。

【炮制】
芫花:拣净杂质,筛去泥土。醋芫花:取净芫花,加醋拌匀,润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醋吸尽,呈微黄色,取出,晾干。(每芫花100斤,用醋25斤)
①陶弘景:芫花,用之微熬,不可近眼。
②《纲目》:芫花留数年陈久者良。用时以好醋煮十数沸,去醋,以水浸一宿,晒干用,则毒灭也,或以醋炒者次之。

【性味】
辛苦,温,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苦,微温,有小毒。
③《药性论》:有大毒。

【归经】
入肺、脾经。
①《长沙药解》:入足太阳膀胱经。
②《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③《本草求真》:入脾,肺、肾。

【功能主治】
逐水,涤痰。治痰饮癖积,喘咳,水肿,胁痛,心腹癥结胀满,食物中毒,疟母,痈肿。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鬼疟,疝瘕,痈肿。
②《别录》: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五水在五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
③《药性论》:治心腹胀满,去水气,利五脏寒痰,涕唾如胶者。主通利血脉,治恶疮风痹湿,一切毒风,四肢挛急,不能行步,能泻水肿胀满。
④《日华子本草》:疗嗽,瘅疟。
⑤《纲目》:治水饮痰辩,胁下痛。
⑥《本草原始》:煎汁渍丝线,系痔易落,(并能)系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含漱。

【注意】
体质虚弱及孕妇禁服。

【附方】
①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芫花(熬),甘遂、大戟。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飘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伤寒论》十枣汤)
②治卒得咳嗽:芫花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以枣十四枚,煎令汁尽,一日一食之,三日讫。(《补缺肘后方》)
③治水病通身微肿,腹大,食饮不消:芫花(微炒),甘遂(微炒),大黄(锉碎、醋炒拌干)、葶苈(炒令紫色)各一两,巴豆(去心,皮,麸炒,研出油尽)四十枚。上五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饮下三丸,不知,稍增至五丸,以知为度。(《圣济总录》小消化丸)
④治蛊胀:枫壳、芫花各等分。上用酽醋浸芫花透,将醋再煮枳壳烂,擂芫花末,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数丸,温白汤送下。(《普济方》枳壳丸)
⑤治时行毒病七、八日,热积聚胸中,烦乱欲死:芫花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渍故布薄胸上。不过三薄,热即除,当温暖四肢护厥逆也。(《千金方》凝雪汤)
⑥治疟母弥年,经吐、汗、下,荣卫亏损,邪气伏藏胁间,结为癥癖,腹胁坚痛:芫花(炒),朱砂(研)各等分。为末,炼蜜丸,如小豆。每服十丸,浓煎枣汤下,下后即与养胃汤。(《仁斋直指方》消癖丸)
⑦治痈:尧花为末,胶和如粥敷之。(《千金方》)
⑧治急性乳腺炎,兼治深部脓肿:芫花二钱至一两,鸡蛋三至五个。二味同煮,蛋熟后剥去壳,刺数小洞放入再煮,至蛋发黑为度,吃蛋喝汤,每天一至二次,每次一至二个。服后有头昏、恶心者,可吃蛋不喝汤。如反应甚者,以菖蒲煎服解之。孕妇忌服。勿与甘草同服。(《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⑨治白秃头疮:芫花末,猪脂和涂之。(《集效方》)
⑩治牙痛,诸药不效者:芫花碾为末,擦痛处令热。(《魏氏家藏方》芫花散)
⑾治小瘤:先用甘草煎膏,笔蘸妆瘤傍四围,干后复妆,凡三次,然后以药:大戟、芫花、甘草(等分),上为末,米醋调,别笔妆敷其中,不得近著甘草处。次日缩小,又以甘草膏壮小晕三次,中间仍用大戟、芫花、甘草如前法,自然焦缩。(《世医得效方》)
⑿治心痛有虫:芫花一两(蜡炒),雄黄一钱。为末,每服一字,温醋汤下。(《乾坤生意》)
⒀治诸般气痛:芫花(醋煮)半两,延胡索(炒)一两半。为末,每服一钱。疟疾,乌梅汤下;妇人血气痛,当归酒下;诸气痛,香附汤下;小肠气痛,茴香汤下。(《仁存堂经验方》)
⑷治酒疸,心懊痛,足胫满,小便黄,饮酒发赤斑黄黑,由大醉当风入水所致:芫花、椒目等分。烧末,服半钱,日一两遍。(《补块肘后方》)
⒂治一切菌毒:芫花生研,新汲水服一钱,以利为度。(《世医得效方》)
⒃治妇人积年血气癥块结痛:芫花一两(醋拌炒令干),当归一两(锉,微炒),桂心一两,上药,捣罗为末,以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热酒下十丸。(《圣惠方》)
⒄突发咳嗽。用芫花一升,加水三升煮汁一升,以枣十四枚,放入汁中煮干,一天吃五枚,必愈。
⒅咳嗽有痰。用芫花一两(炒),加水一升,煮开四次,去渣,再加入白糖半斤。每服约一个枣子大的量。忌食酸咸物。
⒆干呕胁痛(伤寒有时头痛,心下痞满,痛引两胁,干呕短气,汗出而不恶寒)。用芫花(熬过)、甘遂、大戟,等分为末。以大枣十枚、水一升半,煮成八合后,去渣纳药。体壮者服一钱,弱者半钱,清晨服下。能下泻则病除,否则次晨再服药。此方名十枣汤。
⒇水肿。用上方(十枣汤)加大黄、甘草五物各一两,大枣十枚,同煮,如法服。另方:药中再加硭硝一两。
(21)久疟,腹胁坚痛。用芫花(炒)二两,朱砂五钱,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枣汤送下。
(22)水盅胀满。用芫花、枳壳等分,先以醋把芫花煮烂,再加可枳壳煮烂,一起捣匀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
(23)子宫结块,月经不通。用芫花根三两,锉细,炒黄,研为末。每服一钱,桃仁煎汤调下。泻下恶物即愈。
(24)牙痛难忍,诸药不效。用芫花末擦牙令热。痛定后,以温水漱口。
(25)痈肿初起。用芫花末和胶涂搽。
(26)痔疮。用芫根一把,捣烂,慢火煎成膏,将丝线于膏内度过,以线系痔,当有微痛的感觉。等痔疮干落后,即以纸捻蘸膏纳入肛门中,可以便痔疮断根。另方:只捣汁浸线一夜即用,不必熬膏。

【临床应用】
①治疗传染性肝炎
初步观察,黄芫花对急、慢性肝炎有促使谷丙转氨酶值趋于正常和自觉症状改善的作用,特别对转氨晦持续不降的病例,用药一定时间后可获得改善。但对其它肝功能指标的改变并不突出。制剂与用法:㈠水浸膏片(每片含干浸膏0.35克),成人每服5片,每日3次。㈡脱脂醇浸膏片(含量同上),成人每次2片,日服3次。㈢黄芫花酮片(每片含黄酮50毫克),每次2片,日服3次。
②治疗精神病
取黄芫花花蕾及叶晒干研粉,过筛备用。成人每天2~4克,连服3~7天。治疗精神分裂症、躁抑症、神经官能症、癫痫等计153例,结果痊愈71例(46.5%),好转46例(30.1%)。一般连服3~7天即可见效。如不见效,休息几天,再服一疗程。其主要作用能使兴奋型病人安静,抑郁型病人情绪活跃,忧虑型病人有所缓解。又报道每日用黄芫花粉4~10克,饭前顿服,治疗精神病152倒,有效率达73%。副作用有不同程度的胃部灼痛和腹泻。体弱者偶有虚脱现象。凡发热、体弱、消化道疾患、孕妇均忌服。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尚有黄芫花,为同科植物河朔芫花的干燥花蕾。与芜花相似而略小,长约0.3~1厘米。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有白色细绒毛。产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亦同等使用。

【摘录】《*辞典》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中国医疗器械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中国保健品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中国中药材网 - 糖酒招商网 - Toocle.com - China Medical Device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