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亚罗椿
|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
|
【拼音名】Yà Luó Chūn
【别名】浆果糠秧勒。
【来源】 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浆果楝的根、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padessa baccifera(Roth.)Miq.[Melia baccifera Roth;Cipedessa fruticosa B1.] 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均可采挖,去净泥土,切片,鲜用或晒干;叶,随时可采,鲜用。
【原形态】浆果楝 灌木或小乔木,高1-10m。树皮淡褐色;小枝幼时被细柔毛,后渐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连叶柄长8-25cm,叶轴被疏柔毛至无毛;小叶9-13,对生,具短柄,叶片膜质,长卵圆形至椭圆形,长1.5-8cm,宽1-3cm,先端短渐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无毛或沿中脉有疏柔毛,下面沿中脉和侧脉被稀疏、紧贴的长柔毛。圆锥花序长8-13cm,近无毛;花两性,5基数,白色或淡黄色,径约3mm;花萼裂齿阔三角形,外面被细柔毛;花瓣膜质,长椭圆形,长约2.5mm,短尖,近无毛;雄蕊管无毛;子房无毛。果实紫红色,径约4mm。花期4-6月,果熟期12月至翌年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600m的常绿阔叶林、疏林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省。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截疟。主感冒;皮肤瘙痒;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全国中草药汇编》:孕妇忌服。
【摘录】《中华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