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药材认识

罂粟壳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出处】出自《本草发挥》

【拼音名】Yīnɡ Sù Ké

【英文名】Poppy capsule, Opium poppy capsule

【别名】御米壳、米囊皮、米罂皮、粟壳、米壳、烟斗斗。

【来源】
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L.的干燥果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paver somniferum L.
采收和储藏:6-8月采摘成熟果实,破开,除去种子,晒干。

【原形态】罂粟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60cm,栽培者可达1.5m。无毛,或在植物体下部与总花梗上具极少的刚毛,有乳状液计。根通常单生,垂直。茎直立,不分枝,无毛,具白粉。叶互生,无托叶;茎下部的叶有短柄,上部的叶无柄,抱于茎上;叶片长5-30cm,宽3-20cm,朱端渐尖或钝,基部心形,叶脉明显,略突起,边缘为不整齐的波状锯齿,两面无毛,被白粉成灰绿色。花单一,顶生,常下垂,具长柄,花梗长可达25cm,无毛或稀具极流的刚毛;萼片2,长椭圆形或阔印形,绿色,边缘膜质,早落;花瓣4,有时为重瓣,近圆形或近扇形,长4-7cm,宽3-7cm,边缘浅波状或各种分裂,白色、粉红色、红色至紫色;雄蕊多数,生于子房的周围,花丝纤细,白色,花药黄色,2室纵裂;雌蕊1,于房长方卵圆形,无毛,l室,胚珠多数,着生于倒膜胎座上,无花柱,柱头5-18枚,辐射状排列,成扁盘状。蒴果球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4-7cm,直径4-5cm,无毛,成熟时外皮黄褐色或淡褐色,孔裂。种子多数,细小,肾形,直径0.5-1cm,表面粗蜂窝状,灰褐色。花期4-6月,果期6-8月。

【性状】
性状鉴别 果壳椭圆形或瓶状卵形,长4-6cm,直径2-4cm,有时破碎成片状。表面黄褐色或棕褐色,有纵或横的割痕,顶端有柱头7-15个,辐射状排列成盘状,基部有时有残存果柄。果皮硬脆,木质。断面可见7-15个侧膜胎座,其上有点状突起,为种子脱落的残痕。气清香,味徽苦。
显微鉴别 果壳横切面:外果皮细胞1列,外被厚角质层。中果皮外侧为3-4列厚角细胞,其下为薄壁组织;维管束在,位于胎座基部的1个较大,其外侧有纤维束,韧皮部有乳汁管。内果皮为1列切向延长的细胞,壁稍厚,木化,纹孔明显。胎座薄壁组织中有小型维管束散在。

【化学成份】果实含有吗啡(morphine),那可汀(narcotine),那碎因(narceine),罂粟碱(papaverin),可待因(codeine),原阿片碱(protopine),景天庚酮糟(sedoheptulose),D-甘露庚酮糖(D-mannoheptulose),D-甘油基-D-甘露辛酮糟(D-glycero-D-mannooctulose),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赤藓醇(erythritol),异紫堇杷明碱(isocorypalmine),杷拉乌定碱(palaudine),多花罂栗碱(salutaridine),罂粟壳碱(narcotoline),半日花酚碱(laudanidlne),右旋网叶番荔枝碱(reticuline)和多糖。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1. 镇痛作用:吗啡有显着的镇痛作用,并有高度选择性,镇痛时,不但病人的意识未受影响,其他感觉亦存在。对持续性疼痛(慢性痛)效力胜过其对间断性的锐痛。如增加剂量对锐痛亦有效。其镇痛原理除提高痛阈外,对疼痛反应的改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用吗啡后,痛刺激虽照旧感觉到,但象紧张、恐惧、退缩等普通应有的反应却己消失,病人痛而不苦。经常伴随疼痛的不愉快情绪若被取消,疼痛也就较易耐受。可待因的镇痛作用约为吗啡的1/4。右旋吗啡的抑制中枢作用很弱,在剂量低于3200mg/kg时,对小鼠无镇痛作用,而左旋吗啡在剂量5mg/kg时即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1.2.催眠作用:吗啡有催眠作用,但睡眠浅而易醒,不能视为真正的催眠药。可待因则并不导致睡眠。
1.3.呼吸抑制与镇咳作用:吗啡对呼吸中枢有高度选择性抑制作用,在低于镇痛的剂量时,对呼吸已有抑制。这时,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降低,可用于治疗呼吸困难(心脏性哮喘)。呼吸抑制的最先表现为频率减少,此时由于深度加大的代偿作用,换气量尚无影响。中毒时由于抑制加深,频率减少太甚,则呼吸的深度加大亦不能代偿,而出现严重的缺氧。呼吸中枢麻痹为吗啡中毒的直接死亡原因。可待因对呼吸抑制的作用远较吗啡为轻。在吗啡的作用下,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应性提高,这是呼吸抑制造成缺氧的结果。吗啡中毒时,呼吸的维持有赖于缺氧对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此时若吸入纯氧或高浓度的氧,可使自动呼吸立即停止,故给氧时应行人工呼吸。罂粟碱能作用于颈动脉窦与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而有轻度兴奋呼吸的作用,但在治疗上无大意义。吗啡的止咳作用也很强,主要由于对咳嗽中枢的抑制。止咳所需的剂量比止痛小,例如吗啡2-4mg即可产生显着止咳作用,而止痛则需5-15mg。可待因镇咳作用不及吗啡强,但已够满意,而又没有吗啡的许多缺点(成瘾性强、易致便秘、抑制呼吸等),所以为最常用的镇咳药。那可汀具有与可待因相等的镇咳作用,但无其他中枢抑制作用,不会产生精神或肉体的依赖性,亦不抑制呼吸,对动物,大量时反有兴奋呼吸的作用。那可汀对动物及人给予 lmg/kg即显止咳功效,据报道,给麻醉猫iv2.5和10mg/kg 比给可待因有更强而持久的止咳作用。本品毒性较小,大鼠po超过800mg/kg才产生死亡,故其安全度很大。狗每天po30mg/kg,每周给药5天,连用13周未见毒性反应。人每天口服30-60mg,对各种肺及上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咳嗽均有镇咳作用,并未产生成瘾及不良作用,那碎因止咳作用约与可待因相等。兔iv50mg/kg,能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强加快,剂量150-200mg/kg,能特异性的对抗吗啡的抑制呼吸作用,而对巴比妥类的抑制呼吸作用则无效。
1.4.罂粟碱对大鼠单胺神经递质的影响:罂粟碱能显增加大鼠纹状体及边缘区多巴胺代谢物二羟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升高约50-70%,5-羟色胺代谢物5-羟吲哚醋酸(5HIAA)增加约30%,而对脑及心脏内的单胺递质本身含量未见有明显影响。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治疗剂量对卧位病人的血压、心率及节律无甚作用,对血管运动中枢也无明显影响。但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吗啡有舒张外周小血管及释放组织胺的作用。血容量减少的病人应用吗啡易引起低血压,吗啡与吩噻嗪类药物合用对呼吸抑制有协同作用,并有引起低血压的危险。肺心病人应用吗啡曾有引起死亡的报告,必须注意。罂粟碱能松弛各种平滑肌,尤其是大动脉平滑肌(包括冠状动脉、脑动脉、外周动脉及肺动脉),当存在痉挛时,松弛作用更加显着。可用于外周动脉或肺动脉栓塞。对狗有长时间舒张冠状血管及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但因其表现正性肌力及收缩压降低的作用,故并不足以防止心绞痛。大剂量可抑制心肌传导及延长不应期,治疗量对心电图无明显影响,高剂量可防止氯仿一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脏颤动。那可汀也能抑制平滑肌及心肌,但在止咳剂量时,这些作用并不出现。对狗给予那可汀能释放组胺,大剂量时导致支气管痉挛及血压下降。中毒剂量可致动物惊厥。罂粟碱(Pap)对去甲肾上腺素(Ne)、KCl、CaCl2诱发兔主动脉条收缩效应的抑制作用无选择性,由于Ne1umol/L和高钾引起兔主动脉条收缩分别依赖于细胞内贮存钙释放和细胞外钙内流。因此推测Pap可能主要是通过促进细胞内Ca2+的排出和贮存而发挥作用。Pap对KCl、CaCl2和Ne引起兔脉动脉收缩的影响:Pap对KCl与Ne引起肌条收缩的抑制作用强度无差别。两条曲线基本上重叠;而对CaCl2引起肌条收缩的抑制作用较Ne更弱,说明Pap对去极化肌条和极化肌条的抑制作用强度相似。
3.对消化道及其他平滑肌器官的作用:吗啡可致便秘,主要由于胃肠道及其括约肌张力提高,加上消化液分泌减少和便意迟钝。因而使胃肠道内容物向前推进的运动大大延缓。治疗量使吗啡对胆道压力显着增加,病人感觉上腹不适,甚则则发生胆胶痛。胆道痉挛时不宜使用(或与解痉药物同用),吗啡能使奥状氏括约肌收缩,阻止排空,因而提高管内压。可待因抑制肠蠕动的作用远弱于吗啡,不易引起便秘。虽然大量吗啡可使支气管收缩,但在治疗量时则罕有发生,在支气管性哮喘发生期间有应用吗啡致死的报告,故禁用吗啡。罂粟碱能抑制肠平滑肌,但作用很弱,也不能消除吗啡引起的胆管痉挛,对于醋甲胆碱引起的哮喘(人)也无效。吗啡还有显着的缩瞳作用,可作为吗啡中毒时诊断依据之一。
4.其它作用:反复应用吗啡后可产生耐受性,但只有中枢抑制作用有耐受性,如镇痛、催眠、抑制呼吸等,其兴奋作用以及其对瞳孔、平滑肌等作用则无耐受性。故有吗啡瘾的人经常便秘、瞳孔缩小。一般连续服用2-3wk后即产生耐受性。停药后耐受性于数天至两个星期以内消失。如再用,第2次耐受性产生更快。获得耐受性的瘾者,剂量可用到普通治疗量之20-200倍,甚至有l天用至5g而不中毒者。耐受性的产生大概由于某些神经组织对吗啡的敏感性降低所致。凡连续服用吗啡2wk以上,即可成吗啡瘾者,有时连服数日即可成瘾。成瘾后,患者于每次服用后即出现欣快症(欣快症为一种情绪上的变化,患者处在一种特殊的愉快状态中,无忧无虑,对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听之任之,漠不关心。此种特殊的愉快状态为导致成瘾的重要原因。在吗啡的欣快症中正确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还存在,同时对其个人的举动和行为的批判态度也完全保存,运动机能也无障碍。其表现为喜孤寂,沉醉于幻想之中)。如到时得不到吗啡,则5-8小时后即呈现严重戒断症状。瘾者非常萎靡,有兴奋状态,其程度可达到阵发性的哭泣与叫喊,不断乞求给予吗啡。连打呵欠与喷嚏,涕泪交流,冷汗淋漓,也可发生呕吐与腹泻。不能睡眠。如此持续2-3小时后,大部分症状始可消退。有时亦有循环虚脱与意识丧失。如给以足量吗啡,则所有戒断现象立即消失。吗啡瘾的戒断治疗比较困难,并且容易复发。可待因的欣快症与成瘾性均很低,罂粟碱与那可汀没有成瘾性。

【毒性】吗啡对小鼠的LD50(mg/kg);sc为531,ip为500,小鼠sc盐酸可待因的LD50为 300mg/kg。罂粟碱小鼠po的LD50为2500mg/kg。那可汀对小鼠的LD50(mg/kg):po为 1090,sc为725,iv为47及83。但亦有报道,由于小鼠sc吸收不良,给予3500mg/kg,10只 小鼠中只有2只死亡,故LD50无法测出。上述差异可能是由于药物的水溶性小,实验时用的溶剂不同所致。那碎因对小鼠、兔、猫及狗的急性毒性颇相似,其LD50都在1.8-2.2g/kg范围内。隐品碱对小鼠的LD50为110mg/kg。蒂巴因对小鼠的惊厥半效量(CD50),ip为 20mg/kg,sc为28mg/kg。对小鼠的LD50:ip为25mg/kg,sc为31mg/kg。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2g,加0.5%盐酸乙醇溶液20ml,热回流10min,趁热滤过,滤液用氨水调至中性,蒸干,加5%盐酸4ml溶解残渣,一份滴加碘化铋钾试液,产生橙红色沉淀;另一份滴加碘化汞钾试液,产生灰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2g,用己醇温浸得侵膏,加3倍量5%盐酸溶出,提取液作供试品溶液。另取对照品吗啡、可待因、罂粟碱加5%盐酸制成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点样于硅胶G(北京)薄层板上,用氯仿-甲醇-氨水(15:4:1)展开,展距16cm。喷以碘化铋钾-碘碘化钾(1:1)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
1.酶罂粟壳: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后去柄,切丝,晒干。
3. 蜜罂粟壳:取罂粟壳丝,加炼熟的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罂粟壳丝100斤,用炼熟蜂蜜25斤)《纲目》:凡用(罂粟壳)以水洗润,去蒂及筋膜,取外薄皮,阴干细切,以米醋拌炒入药,也有蜜炙、蜜炒者。

【性味】酸;涩;寒

【归经】肺;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敛肺;涩肠;固肾;止痛。主久咳劳嗽;喘息;泄泻;痢疾;脱肛;遗精;白带;心腹及筋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止咳嗽,蜜炙用;止泻痢,醋炙用。

【注意】
1.《滇南本草》:初起痢疾或咳嗽忌用。
2.《纲目》:得醋、乌梅、橘皮良。

【附方】①治久嗽不止:粟壳去筋,蜜炙为末,每服五分,蜜汤下。(《世医得效方》)②治劳喘嗽不已,自汗者:御米壳不拘多少,炒,为末,每服二钱,入乌梅同煎,水一盏,温服;食后有汗,加小麦三十粒,同煎温服。(《宣明论方》小百劳散)③治水泄不止:罂粟壳一枚(去蒂膜),乌梅肉、大枣肉各十枚。水一杯,煎七分,温服。(《经验方》)④治一切痢,不问赤白,或一日之间一二百行:罂粟壳(去上下蒂顶鬲,锉成片子,蜜炒令赤色,净称)、厚朴各三斤(去粗皮净称,用生姜汁淹一宿,炙令姜汁尽为度)。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米饮调下。忌生冷、油腻、鱼鮓毒物三日。(《百一选方》百中散)⑤治久痢不止:一、罂粟壳醋炙为末,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姜三片,煎八分温服。(《纲目》) 二、粟壳十两。去膜,分作三份,一份醋炒,一份蜜炒,一份生用,并为末,蜜丸芡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下。(《纲目》)⑥治小儿久新吐泻,不思乳食,或成白痢:罂粟壳一两(炒),陈皮一两(炒),诃子一两(炮,去核),缩砂仁、甘草(炙)二钱。上为未,三岁半钱,米饮下,食前。(《普济方》罂粟散)

【各家论述】
1.李杲:罂粟壳收敛固气,能入肾,故治骨病尤宜。
2.《丹溪心法》:治嗽多用粟壳,不必疑,但要先去病根,此乃收后药也。治痢亦同。
3.《纲目》:罂子粟壳,酸主收涩,故初病不可用之,泄泻下痢既久,则气散不固而肠滑肛脱;咳嗽诸病既久,则气散不收而肺胀痛剧,故俱宜此涩之、固之、收之、敛之。按杨氏《直指方》云,粟壳治痢,人皆薄之,固矣,然下痢日久,腹中无积痛,当止涩者,岂容不涩,不有此剂,何以对治乎?但要有辅佐耳。又王硕《易简方》云,粟壳治痢如神,但性紧涩,多令呕逆,故人畏而不敢服,若用醋制,加以乌梅,则用得法矣。
4.《本草经疏》:罂粟壳,古方治嗽及泻痢、脱肛、遗精多用之,今人亦效尤辄用,殊为未妥。不知咳嗽惟肺虚无火或邪尽嗽不止者,用此敛其虚耗之气;若肺家火热盛,与夫风寒外那未散者,误用则咳愈增而难治。泻痢脱肛,由于下久滑脱肠虚不禁,遗精由于虚寒滑泄看,借其酸涩收敛之气,以固虚脱,如肠胃积滞尚多,湿热方炽,命门火盛,湿热下流为遗精者,误用之则邪气无从而泄,或腹痛不可当,或攻入手足骨节,肿痛不能动,或遍身发肿,或呕吐不下食,或头面俱肿,或精窍闭塞,水道不通,变证百出而淹延不起矣,可不慎哉!5.《医学启源》:固收正气。
6.《滇南本草》:收敛肺气,止咳嗽,止大肠下血,止日久泻痢赤白。
7.《纲目》:止泻痢,固脱肛,治遗精久咳,敛肺涩肠,止心腹筋骨诸痛。
8.《本经逢原》:密炙止嗽,醋炙止痢。
9.《本草从新》:固肾,治遗精多溺。
10.《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慢性衰弱之久下痢、肠出血、脱肛、贫血拘挛之腹痛、腰痛、妇女白带。又用于慢性久咳嗽、肺结核、咳血、喘息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