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药材认识

竹节香附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出处】出自《中药志》。

【拼音名】Zhú Jié Xiānɡ Fù

【英文名】Radde Anemone Rhizome,Radde Anemone

【别名】两头尖、草乌喙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多被银莲花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emone raddeana Rege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晒干。

【原形态】多被银莲花,多年生草本,高10-30cm。根茎横生,呈细纺锤形,长2-3cm,直径3-7mm。基生叶1;叶柄长5-15cm,无毛或疏被长毛;三出叶,小叶具柄,小叶片轮廓宽卵形或近圆形,3深裂或2全裂,裂片再2-3浅裂或不裂,边缘具缺刻状圆齿,两面无毛或在近基部有长毛。苞片3,轮生,叶状,但较小,具柄。花梗1,长1-1.3cm,被毛;花两性;萼片9-15,花瓣状,白色,长圆形或线状长圆形,长1.2-1.9cm,宽2.2-6mm,先端圆或钝,两面无毛;花瓣无;雄蕊多数,长4-8mm;心皮约30,密被短柔毛,花柱稍弯。瘦果。花期4-6月,果期5-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m的山地林中或草地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东北部。

【性状】
1.性状鉴别 根茎类长纺锤形,两端尖细,微弯曲,其中近一端处较膨大,长1-3cm,直径2-7mm。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具微细纵皱纹,膨大部位常有1-3个支根痕呈鱼鳍状突起,偶见不明显的3-5环节。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类白色或灰褐色,类角质样。气微,味先淡后微苦而麻辣。
以质硬、断面类白色者为佳。
2.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切向延长,外壁增厚。皮层为10余列类圆形薄壁细胞。维管束外韧型,10余个排成环状,韧皮部细胞皱缩,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6-24个。射线宽阔。髓部较大,为类圆形薄壁细胞,薄壁细胞内充满淀粉粒。
3.粉末特征:灰褐色。①淀粉粒众多,单粒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11μm,脐点点状或短缝状,层纹不明显;复粒由2-4分粒组成。②表皮细胞红棕色、黄色或亮黄色,横断面观细胞扁平,有较厚的角质层,外缘波状,常可见外壁呈脊状或瘤状突入细胞内。③网纹、螺纹或梯纹导管多见,直径10-33μm,少有具缘纹孔导管。

【化学成份】根茎含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薯蓣皂甙元(diosgenin),竹节香附皂甙(raddeanin)R0、A、B、C、D、E、F,红背银莲花皂甙(raddeanoside)R8、R9,毛茛甙(ranunculin),白头翁素(anemonin)及竹节香附皂甙H,其中竹节香附皂甙A又叫做多被银莲花素(anemodeanin)A。

【药理作用】抗癌作用:多被银莲花素A30ug/ml,在体外能显着抑制小鼠S180和腹水型肝癌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其抑制率随作用时间(12-48小时)延长而增加,它对DNA合成48小时的ID50为21ug/ml。Ip多被银莲花素A10mg/kg×5天能提高小鼠血浆cAMP含量61%。由于TdR,Urd和Leu分别是DNA,RNA和蛋白质合成的前身物,它们的参入率可反映细胞代谢的活力。多被银莲花素30ug/ml能显着抑制这些前身物参入体外培养的S180和AH细胞,提示多被银莲花素A对癌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一般认为ID50在1-100ug/ml者为有效药物。多被银莲花素A作用后,AH细胞的DNA合成不能恢复,其抑制作用似属DNA模板损伤型。另外提高细胞内或细胞外的cAMP含量有防止细胞癌变及抑制其分裂的作用。多被银莲花素A可提高小鼠血浆cAMP含量的61%(与对照组比较),说明小鼠ip本品后对抑制癌细胞可能有利。

【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2g,加甲醇10ml,置水浴上微热,振摇10min,滤过。取滤液2ml,加1%氢氧化钠溶液2ml,置水浴上加热3min,溶液呈澄明的鲜黄色;再加1%盐酸溶液使成酸性,溶液鲜黄色消退,生成乳白色混浊。
(2)取本品粗粉1g,加70%乙醇10ml,置水浴上微沸10min,滤过,取滤液2ml,蒸干,加醋酐1ml使溶解,沿壁缓缓加入硫酸,界面即显紫红色,入置,上层呈污绿色。(检查皂甙)

【性味】辛;热;有毒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散寒止痛;消痈肿。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骨节疼痛;痈疮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膏药上敷贴。

【注意】《四川中药志》:孕妇忌用。

【各家论述】
1.《品汇精要》:治疗风湿及腰腿湿痹痛。
2.《本草原始》:风湿邪气,痈肿金疮,四肢拘挛,骨节疼痛,多入膏药中用。
3.《中药志》:散风寒,消肿。
4.《药材学》:治伤风感冒,祛风痰。

【摘录】《中华本草》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