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药材认识

苎麻根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出处】苎根始见于《别录》,《本草经集注》云:苎麻,即今之绩苎尔,又有山苎亦相似,可入用也。《本草图经》云:苎根旧不载所出州土,今闽、蜀、江、浙多有之。其皮可以绩布。苗高七、八尺;叶如楮叶,面青背白,有短毛。夏秋间着细穗、青花,其根黄白而轻虚。二月、八月采。又一种山苎亦相似。《纲目》云:苎,家苎也;又有山苎,野苎也;有紫苎,叶面紫;白苎,叶面青;其背皆白。《纲目拾遗》云:野苎麻,生山上河堑旁

【拼音名】Zhù Má Gēn

【别名】苎根、野苎根、苎麻茹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根和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hmeria nivea(L.)Gaud.[Urtica nivea L.]
采收和储藏:冬、春季采挖,除去地上茎和泥土,晒干。一般选择食指粗细的根,太粗者不易切片,药效亦不佳。

【原形态】多年生半灌木,高1-2m。茎直立,圆柱形,多分枝,青褐色,密生粗长毛。叶互生;叶柄长2-11cm;托叶2,分离,早落;叶片宽卵形或卵形,长7-15cm,宽6-12cm,先端渐尖或近尾状,基部宽楔形或截形,边缘密生齿牙,上面绿色,粗糙,并散生疏毛,下面密生交织的白色柔毛,基出脉3条。花单性,雌雄通常同株;花序呈圆锥状,腋生,长5-10cm,雄花序通常位于雌花序之下;雄花小,无花梗,黄白色,花被片4,雄蕊4,有退化雌蕊;雌花淡绿色,簇球形,直径约2mm,花被管状,宿存,花柱1。瘦果小,椭圆形,密生短毛,为宿存花被包裹,内有种子1颗。花期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在我国河南、山东及陕西以南各地广为栽培,也有野生。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发芽适宜气温22-25℃,生长最适温度为23-30℃,气温在8℃以下幼苗停止生长,0℃以下苗易冻死。年降水量800-1000mm,相对湿度80%左右最为适宜。怕风,忌渍水。对土壤适应性强,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土壤pH5.5-6.5的砂质壤土或粘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苎麻品种繁多,有白叶苎麻和绿叶苎麻等。分深根型、中根型、浅根型三类。用种子、分根、扦插、压条、分株繁殖,亦可用组织培养方法培育试管苗。种子繁殖:用育苗移栽法,选背风向阳、灌排方便、土质疏松之处作苗床。春季3月上。中旬或秋季8月上、中旬播种,种子可与细土或草木灰拌匀后撒播于苗床,薄覆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盖草,浇水,保持湿度。出苗后,待有10-12片真叶时,即可移栽。每1hm2用种量7.5-15kg。分根繁殖:又称分蔸繁殖,将种根挖出,分切成数块,选健壮、无病虫害的带有节及芽的种块,随即栽种。亦可用边蔸、抽亮、抽行等方法获得种根。或将细很切成小段,早春育苗,待苗高20cm时移栽。扦插繁殖:选租壮麻茎,剪成12-15cm小段,具有3-4个芽,斜插在苗床上,覆土压实,保持土壤湿度,待生根出苗后移栽。压条繁殖:待头麻开始成熟,茎杆大部变褐色时,在植株旁挖深约5cm的浅沟,将茎杆弯曲至地面,在靠地面处,切一伤口,麻杆顶端露出土面,填土压实,待生根后与母体分离移栽。分株繁殖:苗高15-20cm时,切取过密较矮的麻苗,稍带细根,摘除部分叶片,剪去梢部栽种。移栽方法,秋末、冬初或早春空穴栽,每lhm2按深根型栽3.75万-4.5万兜、浅根型2.5万-3万蔸。实生苗4.5万-6万蔸,每蔸2-3株。穴深10-15cm,穴径12-18cm。栽后填土压实,浇水。
田间管理 头麻追肥2-3次,一般施催苗肥、提苗肥、壮苗肥;二、三麻追肥2次,施催苗肥、齐苗肥。冬季施有机肥,可沟施或穴施,并结合培土。苗高1m时,可割除茎杆,促进地下部生长,称破杆,可兼收1次麻。或在植株高60cm时,将麻株扭曲挽成小结,称闭蔸。遇雨季要及时排涝。冬季要齐地砍杆,清理麻园。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立枯病、根腐线虫病、青枯病、疫霉病、白纹羽病、茎腐病、角斑病、褐斑病等,虫害有苎麻赤蛱蝶、苎麻天牛、银纹夜蛾、卷叶虫、苎麻黄蛱蝶、金龟子等为害。

【性状】
性状鉴别 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稍弯曲,长4-30cm,直径0.4-5cm;表面灰棕色,有纵纹及多数皮孔,并有多数疣状突起及残留须恨;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皮部棕色,木部淡棕色,有的中间有数个同心环纹,中央有髓或中空。根略呈纺锤形,长约10cm,直径1-1.3cm;表面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断面粉性。气微,味淡,有粘性。
以色灰棕、无空心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外侧破碎。皮层约10余列细胞,近中柱鞘纤维处为厚角细胞。中柱鞘纤维壁极厚,胞腔小。韧皮射线明显;韧皮纤维单个或数个成束,壁厚,非木化。形成层成环。本质部射线宽2-10列细胞;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径向排列,少数切向排列。髓部薄壁细胞较大。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并含草酸钙簇晶,木射线细胞尚含方晶;另有粘液道及含揉质细胞。
根横切面:韧皮部狭窄,韧皮纤维较少,韧皮射线不明显;木质部主要为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导管稀少;无髓。
3.理化鉴别 本品水煎液加三氯化铁试液,显墨绿色。取水煎液滴在滤纸上,于紫外光灯下显蓝色荧光。

【化学成份】根含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在稀酸中加热可生成咖啡酸(caffeic acid)及奎宁酸(quinic acid)[1]。

【药理作用】止血作用 用野苎麻的提取物血凝浸泡大、小鼠尾端的人工创面,可使出血量减少,出血时间缩短;如给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家兔肌内注射血凝后,凝血时间缩短,但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变化。用浸有血凝的药棉覆盖于大鼠的肝、肾伤口,未见明显的止血作用。从对苎麻的成分研究过程中,发现咖啡酸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因此人工合成了血凝酸胺(咖啡酸二乙胺盐),给家兔静脉注射7mg/kg,或小鼠腹腔注射10mg/20g,凝血时间及出血时间均显着缩短,血凝酸胺在试管内无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但对60Co照射的小鼠能使白细胞及血小板显着增加。

【毒性】血凝酸胺毒性极低,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1583±80mg/kg。家兔静脉注射,对血压、呼吸无明显影响,连续静脉注射10日对心电图及肝、肾功能也均无改变。

【炮制】
1.苎麻根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苎麻根炭《医学正传》:煅存性。现行,取净苎麻根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凉透。
饮片性状:苎麻根为圆形或类圆形厚片,木部淡黄色,中间有数个同心环纹,纤维性,皮部灰褐色。周边灰棕色至灰褐色。气微,味淡,嚼之略有粘性。苎麻根炭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味微苦。

【性味】甘;性寒;

【归经】肝;心;膀胱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毒。主血热妄行所致的咯血;吐血;衄血;血淋;便血;崩漏;紫癜;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小便淋沥;痈疮肿毒;虫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汤熏洗。

【注意】无实热者慎服。《本草经疏》:病人胃弱泄泻者勿服,诸病不由血热者亦不宜用。{药论}1.论苎麻根清热凉血之功 缪希雍:(苎根)《别录》专主小儿赤丹,为其寒能凉血也。渍苎汁疗渴者,除热之功也。《日华子》用以治心膈热,漏胎下血,胎前产后心烦,天行热疾,大渴发狂,及服金石药人心热,罯毒箭、蛇虫咬,皆以其性寒能解热凉血故也。(《本草经疏》)2.论苎麻根安胎机制①汪绂:孕妇两三月后,相火日盛,血益热,胎多不安。苎根甘咸入心,能布散其光明,而不为郁热,此安胎良药也。(《医林纂要·药性》)②张秉成:苎麻根,甘寒养阴,长于滑窍凉血,血分有湿热者亦属相宜。大抵胎动因于血热者多,或因伤血瘀者亦有之。安胎之义,其即此乎。(《本草便读》)3.论苎麻根补行兼备①朱丹溪:苎,大补肺金而行滞血,方药似未曾用,故表而出之。(《本草衍义补遗》)②刘若金:苎根,丹溪谓其大补阴而即行滞血,是以补为行也。夫甘寒之药能泻火,此味止血淋,治丹毒,或入血分而泻热乎?但就其安胎、治漏血尤效,则补阴活血之功,又岂徒以泻热与他味同论乎。其和血者便在补阴,而能行能止之故可以思矣。(《本草述》)4.论苎麻根泄热通利而下行,非胎动者所宜张山雷:白苎性寒,古方多言其主治小便不通,五淋热结等证,则有泄热通利之力,是以《日华本草》谓其甘寒而滑。乃近人偏以为妊娠安胎之用,盖以苎麻之质坚韧,取其坚固胎元之意。实则既寒且滑,必非胎动者所宜。且根主下行,尤为妊娠禁品。考古今医药诸书,惟《梅师方》用以治胎动忽下黄汁,此外殊不多见。丹溪且言其行滞血,则更与胎动大相刺谬,又何可为安胎套药耶?(《本草正义》)5.论苎麻根、葛根之异同 汪绂:苎根亦如葛,皆能养心清肺散火。但葛色白,入气分,散阳明之火;苎色赤,入血分,散厥阴之火。散火即以补心也。(《医林纂要·药性》)

【附方】李时珍《本草纲目》:苎麻作纻,可以绩纻,故谓之纻(今按:此纻字疑应作苎)。凡麻丝之细者为絟,粗者为纻。陶弘景云:苎即今绩苎麻是也。麻字从广从林(音派),象屋下林麻之形,广音掩。今按:《说文》:宁(音zhu),办积物也。绩纻需久沤,故名为纻。苎麻则又因绩纻而名。

【各家论述】1.《草木疏》:纻, 亦麻也,科生数十茎,宿根在地中,至春自生,不岁种也。荆扬之间,一岁三收,今官园种之,岁再刈,刈便生,剥之以铁,若竹刮其表,厚皮自脱,但得其里韧如筋者,煮之,用缉,谓之徽纻。今南越纻布皆用此麻。2.《蜀本草》:苗高丈已来,南人剥其皮为布,二月、八月采。江左山南皆有之。3.《本草衍义》:苎如荨麻,花如白杨而长,成穗生,每一朵凡数十穗,青白色。4.《纲目》:苎,可刮洗煮食救荒,味甘美。其子茶褐色,九月收之,二月可种。宿根亦自生。5.《三农纪》:苎,植艺:收子作种,头麻者佳,余不堪用。霜降后收子晒干,以沙土匀拌,盛筐内,遇种时以水试之,沉者佳。种宜春深,沙土为上,两合土次之,劚土三四遍,作畦阔半步,长四五步,成畦种之,随用润上半升,苎子一合拌匀,撒毕以帚扫,苗生,有草即拔去。喜润,不宜燥,但干以水浇。约苗高三寸,择肥土作畦移植,子生者三五年方可刈。苎已盛时,宜于周围掘取新科移栽,则本科长茂。或三五年移,将根科最盛者,间此一畦,移栽彼一畦,此畦既盛,又掘彼畦,若此更代,滋生无穷,月月可栽,但得土润为妙。根苗宜收室下,停露地即用苫盖。若根见星月,即变野苎,不堪用。上以糠秕、烘,宜大粪和水,最忌猪屎,栽根,以刀截作半尺,卧栽,每穴二、三尺,各离尺五一窠,次年方堪再刈。若岁久科根盘结,宜分植。若欲致远,密裹封固,禁见天日。6.《植物名实图考》:苎麻,《别录》下品。《农政全书》谓苎徙丝,非苎,北地寒不宜。考《救荒本草》,苎根味甘,煮食甜美。许州田园亦有种者。盖自淮而北,近时皆致力于棉花,御寒时久,而御暑时暂。絺绤之用,唯城市为殷,故种莳者少耳。野苎极繁,芟除为难,不任绩。山苎稍劲,花作长穗翘出,稍异。

【摘录】《中华本草》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