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中医文化

对《论语》食养思想的现代诠释之三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三限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不撤姜食,不多食。”
 
    这是《论语》对食养的“三限食”原则。筵席上的肉食再多,食用量不能超过主食;喝酒虽不限量,但不能喝醉;用餐时不忌讳吃姜,但不能够多食。孔夫子的限肉、限酒、限姜说,如今看来也是非常进步的。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所包含的意义,既存在主副关系问题,也存在荤素关系问题,是饮食领域内自古被关注的事。关于主副关系问题,已有前言,不再赘述。关于荤素的关系问题,正确的仍是孔子的一分为二观。第一,对荤食食之太过不行。《黄帝内经》中已有“膏粱厚味,足生大疔”的认识,强调了过多食荤是造成多疾的原因。
 
    第二,不食荤不行。限制肉食摄入量与禁食肉食是绝对不同的概念,以素食为主确实具有减少血管硬化、净化血液、降低血脂和胆固醇、避免机体中毒的效果,从而使人们从中获得健康。但素食中缺乏含高热值的营养素———脂肪,脂肪的缺乏和不足会严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从导致性激素含量降低、影响性器官成熟开始,就给人种的低质量种下了祸根。同时,也影响蛋白质、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代谢、吸收和利用,使机体无法得到充足的养分。权衡利弊,正确的观点应当是主副搭配,荤素搭配,取长补短,全面汲取。
 
    “唯酒无量,不及乱”,既反映出酒在当时人生活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又反映出酗酒造成的危害。杯酒生花,在古代的文献中,酿酒、沽酒、饮酒、祭酒、赐酒、敬酒、陪酒、劝酒、酗酒、解酒、戒酒、罚酒、骂酒的内容无有不及的。酒对人体的生理学意义是肯定的,适量饮酒能兴奋精神、促进血管扩张、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呼吸量、增进人的食欲、消除机体疲劳等。酒还可以单独作为药物,或进入复方及作为辅料与其他药物一起使用,共同参与对多种疾病的治疗。酒与药的这种有机结合,起码有五个方面的作用:改变药性,引药归经;增强温补肝肾的作用;增强活血通络的作用;矫正药物的不良气味,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一句话,作为治病、健身之用,酒是有益的。
 
    饮酒“不及乱”,一个“乱”字反映出孔子对酗酒危害的深刻认识。这与祖国医学理论和实践中的认识是完全吻合的:《千金要方》中的酒“味苦、甘、辛、大热、有毒”,《本草纲目》中的酒“少饮则活血行气、壮精御寒、消愁谴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本草备要》中的“酒多饮发怒助欲,致生湿热诸病”,《饮膳正要》中的酒“多饮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醉饮过度,丧生之源”等的论述,无一不切中要害。醉酒就是酒精中毒,引起肝脏、脾胃、十二指肠、胰腺、心脏、神经、骨骼等重要组织器官的损害。有资料表明,嗜酒者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生率较高,是不喝酒者的12倍。
 
    “不撤姜食,不多食”,首先强调的是姜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姜亦药亦食,被应用甚早,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文物中已有它的身影。它具有祛寒温暖、开胃增食、除腥增味、强身健体的功能,王安石在《字说》中称:“姜能强御百邪。”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姜“可蔬,可和,可果,可药”。
 
    作为治病的药物,姜“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日用本草》)。《东坡杂记》中还有描写钱塘净慈寺和尚“服食生姜四十年,故不老”,年逾八十,尚颜如童子的记载,说明经常食姜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抵抗病邪和延年益寿。药理研究认为,姜对消化、呼吸、循环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部分细菌和原虫具有杀灭作用,与中医传统的认识相一致。国外还有生姜抗癌机理的最新报道,为姜的药用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途径。
 
    “不多食”,是因为姜毕竟属于辛辣食物,多食则耗气、生火,引出身体相应的不适来。《本草纲目》说:“食姜久,积热患目。”《本草新编》说:“多服散气,岂特发汗哉。”孔夫子虽不是医家,其提出的“不多食”的告诫,又何尝不是行家之语呢!除姜之外,凡辛辣之味均有助火生热之弊,凡火热之体、火热之候、火热之感不可耐受者,均应少食或忌食,患有肠道炎症、皮肤炎症、头面诸窍(口、咽、喉、牙、耳、鼻等)炎症、肛肠部炎症和高血压的患者,也要限食。(温长路)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