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中医基础

脾(胃)病证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噎隔(含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返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食道憩室、食管癌、贲门癌等之噎膈)
 
    噎膈是指饥欲得食,但吞咽梗阻,饮食难下,甚至隔拒不通,或食人即吐的一种病证。凡中年人出现噎膈症状时,医者应疑及本病。尤其是肿瘤高发区,更应提高警惕。应及时结合现代检查方法,尽早明确诊断。
 
    临证时,应与(饮食能人,但经久复出,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阳虚有寒的)反胃;与(无吞咽困难及饮食不下,气逆痰阻于咽喉,无形之邪的)梅核气;与(上则吐逆,下则二便闭塞不通的)关格等三者的鉴别。
 
    内疗辨治
 
    痰气交阻型噎膈
 
    [病因] 多由情志久郁不舒,气机痞塞痰阻,食道不利,咽下梗塞所致。
 
    [症状] 以吞咽梗阻,胸膈痞满,随情绪好坏而增减为证候特点。伴有口干咽燥,咳痰不爽,自觉有物梗阻于咽喉,大便艰涩,舌质偏红,苔白厚腻,脉弦细。
 
    [治法] 理气开郁,化痰润燥。
 
    [主方] 启膈散加减。
 
    气郁不舒型噎膈
 
    [病因] 多由情志不畅,气郁不舒,气结于上,故而吞咽梗塞。
 
    [症状] 以喜怒无常,情志抑郁,沉默不语,常喜太息,吞咽逐渐梗塞,胸膈满闷胀痛,胀甚于痛为证候特点。伴有随情志舒畅抑郁而增减病情,水饮能下,食物困难,形体消瘦,脉多沉弦。
 
    [治法] 疏理气机,开郁散滞。
 
    [主方] 半夏厚朴汤加减。
 
    阴津枯槁型噎膈
 
    [病因] 多由气郁化火,耗灼阴津,阴津枯竭,导致虚火上逆所致。
 
    [症状] 以食人格拒不下,或虽食下而复吐出,甚则水饮难进,心烦口干,胃脘灼热,大便干结如羊矢为证候特点。伴有形体消瘦,皮肤干枯,小便短赤,舌质光红,干裂少津,脉象细数。
 
    [治法] 滋阴养血,润燥生津。
 
    [主方] 沙参麦冬汤加减。
 
    气虚阳微型噎膈
 
    [病因] 多由脾胃阳虚,中气衰微,肾阳不足引起。
 
    [症状] 以水饮不下,泛吐多量粘液白沫,面浮足肿,面色白,形寒气短为证候特点。伴有精神疲惫,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 温补脾肾。
 
    [主方] 补气运脾汤合右归丸加减。
 
    瘀血内结型噎膈
 
    [病因] 由于瘀血留着,阻滞食道所致。
 
    [症状] 以饮食难下,或虽下而复吐出,胸膈疼痛而固定不移为证候特点。伴有形体消瘦,肌肤枯燥,呕吐物如赤豆汁,舌质紫,脉象细涩。
 
    [治法] 滋阴养血,破结行瘀。
 
    [主方] 通幽汤加味。
 
    气血两亏型噎膈
 
    [病因] 多起于酒色过度,或七情所伤,使气血日益损耗,气血两亏,则传导运化失职,渐成噎膈。
 
    [症状] 以饮食不下,胸膈噎塞,病久不愈,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心悸为证候特点。伴有滴水难进,勉强下咽则口开眼白,或胸膈疼痛,腹胀肢体浮肿,失眠,眼花,呼吸气短,神疲乏力,形体枯瘦,手足发麻,语声低微,自汗不止,泛吐清涎,舌质淡白,脉细微如丝。
 
    [治法] 补气益血,滋阴扶阳。
 
    [主方] 五福饮加味。
 
    火逆上冲型噎膈
 
    [病因] 多系外因天暑地热,远行劳倦,燥火灼人;内由素禀阳盛之体,或饮酒过度,嗜食辛香燥热、炙博肥甘,内外二因合而成为火逆上冲,乃致为噎膈。
 
    [症状] 以起病多急,自觉胸膈烦热灼痛,唇焦口燥,冷饮或可咽下,食物噎塞不下,逐渐胸膈痞闷梗塞为证候特点。伴有形体消瘦,面赤口渴,虽欲冷饮但下咽则痛,口糜口臭或唇舌生疮,全身不恶寒反恶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癃闭,舌红苔黄燥,脉洪数有力。
 
    [治法] 清热降火,生津散结。
 
    [主方] 凉膈散加减。
 
    外治专方
 
    1.爵棠噎膈外用方1
 
    本方具有理气化瘀作用,主治于食管痉挛噎膈证。曾治30例(均经西医确诊),分别用药1—2天,痊愈2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此方为爵棠祖传秘方。
 
    2.爵棠噎膈外用方2
 
    本方经程爵棠老中医临床验证多例,收效迅速,治疗食管痉挛、饮食不下,多用药1次而愈。
 
    名家经验学说
 
    秦伯未
 
    饮食、吞咽困难,常觉喉头、胸膈有物堵塞,尤其对于干燥之品,更难顺下,称做“噎膈”。前人根据病因分为:“气膈”、“血膈”、“痰膈”、“火膈”、“食膈”五种。但主要原因不外忧思气结,酒色伤阴。张景岳所谓:“噎膈证,必忧愁思虑,积劳积郁,或酒色过度伤阴,阴伤则精血枯竭,气不行则噎膈病于上,精血枯涸则燥结病于下”。故本病初起偏于气结,先觉食道梗塞,然后发生气噎,常随精神抑郁加甚,心情舒畅减轻。逐渐增重,出现血结现象,水饮可入,谷食难下,下亦转出,胸脘时痛,或吐血便血,或吐出如赤豆汁,或大便艰难坚如羊矢。此时,津液枯槁已极,形体消瘦,终至水饮点滴不下,胃气告竭。此病预后多不良,特别见于老年体弱,更不易治。
 
    初起,宜解郁润燥,用启膈散。日久血结用通幽汤(生熟地、桃仁、红花、当归、甘草、升麻)加郁金,去升麻,并用五汁安中饮韭菜汁、牛乳、生姜汁、梨汁、藕汁)调养。按风、痨、臌、膈称为四大证。总的治法,有理气、化痰、祛瘀、生津、健脾、润肠等。但香燥消克之剂,必须防止损伤气阴,柔润滋阴之剂,又当注意影响健运。
 
    牛仁鹏 杨惠莲 乔占波
 
    噎膈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有单独以噎存在的病证,有噎膈并存的病证,两者必须严格区别。概而言之,以噎为主的病证多属功能性,而噎膈并存的病证多为器质性。古人将噎膈列为四大难证,后世又将称为“不治之症”之说。
 
    临床上以噎为始,逐渐出现膈的表现,最后形成噎膈者,则多为器质性病变所致。但本病早期患者往往易被人忽视而漏诊,至症状明显就医时,多属中晚期患者,这是影响疗效的常见原因之一。
 
    对噎膈病人,首先要进行条件许可内的各项现代检查,以明确是单纯的“噎证”(即非器质性),还是“噎膈”并存之证(即器质性),这样不仅有助于治疗,提高疗效,而且也有助于保持患者的心理平衡。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谓器质性与非器质性只是对患者一定阶段病情的概括,并非绝对的。
 
    噎膈辨证的关键是分清虚实。实证多指气、血、痰三者互结于食道,虚者系指津血之日渐枯槁。本病的病机特点为由实转虚,因虚致实,病情中常呈现虚实夹杂的局面。一般规律是早、中期以实证为多,常显示气郁、痰阻、血瘀共存的病理状态,使人难以区分,故治疗上必须是理气、祛痰、化瘀并施,方能取得疗效,鲜见单以任何一法而取效者。此一阶段是否需要滋阴润燥,要视情况而定,因为这一阶段(指早、中期)的关键是邪实。
 
    晚期患者由于长期不能进食,机体处于严重的津液亏乏,精血亏损局面,阴虚则内热,热盛津更伤,终则形成津亏热结的结局,此刻滋养津液应成为主要治则。五汁安中饮为其代表方剂,事实上单以五汁安中饮是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噎膈膏功能生津增液,解郁散结。沙参麦冬汤养阴清热,三方共用有助于提高疗效。此期邪结食道是客观存在,开闭散结是否选用,仍需视情况而定,邪不去则正难复,正愈损。因此,加用山豆根、半边莲、露蜂房、徐长卿、穿山甲、三七、水蛭、桃仁、红花、龙葵等解毒散结、活血化瘀之品对本病的治疗是有益的。
 
    人体阴阳相系,病情进展,由于病人长期的摄人不足,阴津乏源,加之脏腑活动的内在消耗,使阴精竭耗,最后可致阴损及阳而见阳气衰微之各种表现,治以温阳为主,兼以滋阴。然此属晚期患者,可谓之阴竭阳微,脏腑俱败,针药实难奏效。结合支持疗法,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尚可给病人带来生机。
 
    防治宜忌
 
    1.平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勿食过烫过热以及粗糙霉变食物,戒烟禁饮烈酒。既病之则宜吃营养丰富而易消化之食品,忌食油腻、腥味、发物、生冷、粗硬之物。
 
    2.保持心情舒畅,精神乐观饱满,避免经常性的情志刺激,忧思恚怒,以防气血郁滞和痰浊滋生。既病之则宜安心静养,极为重要。但应远离房事和绝止纵欲。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