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民族医药

藏医的特色疗法滴鼻疗法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
滴鼻法是将药汁滴入鼻腔,达到开窍、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早在公元8世纪,藏医就用此法治病。藏医经典《月王药诊》和《四部医典》专书一章,总结了滴鼻法延用至今。
【疗法介绍】
一、平息法
(1)药方:红花、融酥油、冰糖少许,调汁滴入鼻中,适用于头部风、血交杂病症、阵发性头痛;甘草、余甘子、白糖、融酥油,适用于耳病、腮部疾病、脑病;萝卜汁滴,治头及耳杂疾病;新鲜融酥油汁,治锁骨以上一切龙病;新马粪,用布包裹挤汁,滴入鼻中,止鼻衄、治脑虫及目中虫病。
(2)用法:清晨或晚上,患者仰卧,颈部垫高,头后仰。将鼻药滴入5~7滴,稍卧片刻。
二、清泻法
1、操作方法

(1)药方:山奈、紫贝齿、川乌、光梗丝石竹,各等份,煅存性研末。花斑蝥5个(头足齐全,去内翼)、白硇砂(与斑蝥同量)研末。6味药包入纱布浸泡于童便,半月后取出挤汁。此方为峻泻剂。短穗兔耳草、白硇砂、石菖蒲、广木香、甘草各等份,同上法浸泡于黄牛溲中,挤汁,待用。此方为缓泻剂。

(2)用法:先以油脂涂擦患者头部,炒青稞熨敷额头、然后令患者清洁鼻腔、仰卧,头部后垂。将以上药汁用山羊乳拌和,灌入细竹管,缓慢地将药吹入鼻中7~9滴,稍待后以温开水漱口。如药物流入上腭,即用口呼气堵回,药后静卧数分钟。

2.注意事项

用药时如果药物难以达到病所,可用烟叶粉及光梗丝石竹粉吹入鼻腔少许。如药后鼻中疼痛、作痒及鼻涕增多者,可使患者坐起,擤净鼻涕。如有黄水和脓液排出,或喉部上腭有遗药,则用温开水漱口洗鼻腔,并以白芸香、新鲜酥油焚烟熏之。如果出现“玛尔克”虫侵入脑中而昏厥现象者,将锡片用三果(诃子、毛诃子、余甘子)水浸泡研末,加驴尿滴入鼻中,定会有效。

3.术后处理

在施行滴鼻法时,如果出现鼻衄等反应者,可于头额、上身、印堂等处冷水喷激。喷激无效者,宜服用有关止血方剂,如“百济查里”止血散、“那乙果若”止血散等。也可灸左右肩头鼻孔吹气所至处及小尖脉放血等。如发生目赤、头额、刺痛,是药力未达病所的原因,可取鼻脉、额脉及舌下脉等处放血,然后再在头部用冷水喷激。

【疗法评析】
一、适应症
适用于头部及锁骨以上各种疾病。特别是清泻法,对感冒久冶不愈渗人鼻腔的鼻塞、脓肿等鼻腔疾病,白喉,炭疽,目赤,麻风,黄水病,头部外伤引起的脉窍溃散等,有显著效果。
二、禁忌症
凡瘟病初起,外部创伤,以及酒醉,食油脂类后,切禁用平息法;凡属隆病引起的头晕,眼朦胧症,倒睫,齿病流脓血,均禁用清泻法。
三、优缺点
用之适当,则能清除鼻腔及头部疾病,醒脑开窍,振奋精神。施术不当,有时可能发生鼻衄、呛肺、昏厥等不良反应和弊端。
四、原理探讨
藏医认为,“鼻为脑之户”。药力通过鼻粘膜吸收,渗人耳、目、头脑等处泻出病邪,起到治疗作用。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