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民族医药

瑶族医学特色诊疗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诊病方法
瑶医的流传是采用师徒相承的方法,依靠师傅口授,徒弟通过记忆、领会、随师学习及今后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而定,因此亦常有师门的不同。但总的说,疾病的诊断是医生通过眼看、耳听、鼻嗅、口问、手摸等方法,搜集疾病表现的各种症状和体征,结合天时、地域及其他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辨清冷、热二病,分别所属病证,为治疗原则和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治疗方法
瑶医皆医药相兼,自采自用,不仅用药经验独出心裁,且对药物的应用方法,应用形式也别具一格。
(一)应用方法
瑶医用药大多就地取材,药物多为鲜用,即采即用,一般不炮制而直接用于病人,是瑶医用药的特点之一。瑶族居住的广阔山区,素有“植物王国”之称,是天然药物产地,用鲜药可以就地取材,不需加工、贮藏,同时鲜药的有效成份未经破坏,所以疗效比干药好,因而瑶族群众家家户户庭院有种植草药的习俗。对于有毒性的药物也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炮制,如半夏需按中药炮制方法去其毒性。有些药物也加以特殊处理,如治疗伤寒方中的副禾本科植物糁子(Eleusinecoracana),用时将其炒热,乘热倒在地面上,反复操作三遍,让其吸地气后,与生姜、甜酒共炒至热,供煎服。
(二)应用形式
瑶医用药,不拘一格,用药形式多种多样,如煎剂、内服膏剂、散剂、药汁丸剂、酒剂、鲜药捣汁内服、鲜药含服、搽剂、外敷剂、滴耳(眼)剂、烟熏剂、熏洗剂、沐浴剂、食疗剂、佩挂剂等等应用形式。
(三)用药原则
瑶医经过长期的实践,将药物分为四大类。凉药:如竹叶伸筋、铁马鞭、矮地茶、葫芦茶、铁菱角等。表药:如泽兰、甜酿草,六月黄花等。暖药:如满山香(岩鹰爪)、小叶柞死风、石龙藤。打药:竹叶老根(寮刁竹)。瑶医认为;消炎解毒、利水消肿的为凉药;解除表证治疗疳积病的药物称为表药;驱逐寒湿活血药为暖药;治疗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和打胎的为打药。此为瑶医在治疗疾病以及瑶医进行药物交易时的惯用语。
此外,瑶医亦重视饮食疗法,认为饮食疗法,经济实惠,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故常用谷、果、菜、鸡、鱼、肉、蛋等类食品,或配合少量药物治病。例如用大蒜头2~3瓣捣烂,加适量片糖冲甜酒,治疗上吐下泻;用柑橘榨汁加入蜂蜜治疗哮喘;荞麦、三七、鳝鱼煮食治肺痈吐脓血;胡椒、乌龟肉、猪肚共炖治虚寒胃痛等等。
药浴则为瑶医药的又一特色。瑶医称之为“庞桶药浴”。
瑶家到处可见到用杉木做成的高1米,宽0.6米,长0.7米的大木桶,这便是用药水洗澡的“庞桶”,又称为“黄桶”。过山瑶十分重视洗澡,无论严冬酷暑,每人每晚都必须入“庞桶”内浸泡洗身,既洗涤刀耕火种时沾染的炭灰泥迹,又通过温水浸泡解乏,使血脉流通,便于入睡。在冬天浸泡后,更能在料峭的山风中抗御寒冷,瑶医在过山瑶这一良好的生活习俗上,利用生产、生活中的自然资源,采集药物,经煎煮后用药液浸泡擦身的治疗方法,防治疾病,强身健体。
瑶族用药水洗身,不分男女老幼,全家皆洗,一家人轮流洗,水脏了就换,冷了再加热。规矩是:先客后主,先小后大,先老后少。现在一些平地居住的瑶民,也逐渐采用了换药水的方式进行药浴。妇女生孩子,满三朝均洗药水澡,婴儿洗后健康免疫,产妇可以驱风去瘀,补身强体,产后一星期就可以劳动。用艾叶煎液给初生婴儿沐浴,可免患皮肤病,用葫芦卷须在年终除夕之夜给小儿洗澡,据说可免出麻疹。瑶族人民过端午节,家家户户都采用鲜药草洗澡,对于防治春季流行病起了很好的防治作用。
瑶族药浴原理是借水的温度、水的机械刺激和药物的作用,对机体发挥治疗效能的。当利用热药液在皮肤或患处熏洗时,由于温热刺激,引起皮肤各处的血管扩张,能促进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新陈代谢旺盛,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机能,并能疏通经络,促进经络的调节活动功能。药液又能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过神经系统,形成新的反射,从而破坏了原有的病理反射联系,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由于皮肤和粘膜有呼吸作用,药浴所用药物不同亦具有滋补强壮,清热解毒、消炎杀菌、疏通腠理、清洁伤口、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等不同的作用,可治疗多种疾病。正因为如此,在瑶族广泛流传一句瑶族民谣:“若要长生不老,天天洗个药水澡。”这就是洗药水澡能成为瑶族的习俗,历数百年而不衰,沿习至今的秘决。至于汉族药浴与瑶族药浴究竟谁开药浴之先河?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瑶族没有形成本民族的文字,故无典籍可考,但瑶族药浴的历史已经源远流长了。
瑶族药浴所用的草药来自瑶族人民居住的大瑶山,一般都自采自用,多采用鲜药,平常亦将采回的草药洗净晒干备用。一般根据药物的性能,搭配使用,常无固定的配方,各种草药的份量,凭他们的习惯、经验而定。瑶族的浴用植物有上百种,可分为以下几大类,分述如下:
1、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类:具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消除疲劳,强身健体之功效。
2、治疗皮肤病类:具有祛风止痒、清热解毒、凉血止痒、清洁皮肤、解毒防疮的功效。
3、清凉类:防暑、疮疖。
4、其他类:小儿高烧、麻疹不透、月子洗澡。
瑶族常用的风湿类浴用植物:
红牛膝、健骨风、钩藤、伸筋草、向日葵、瑶婆风、松筋藤、石姜、钻骨风、见风消、半枫荷、枫球子、香藤、鞋底风、华泽兰等。
常用治疗皮肤病、皮肤瘙痒、湿疹、皮炎、疥疮、漆疮等浴用植物:
博落回、笔筒草、千里光、银花、甜条、红花银糖菜、扛板归、醉鱼草、见风消、香樟、风箱树、密拱、饿蚂蝗、喷白、小叶买麻藤、七月白、牛皮冻等。
常用于产妇强身、健体的药用植物:
益母草、野艾、络石藤、血防藤、水蜡烛等。
治小儿麻疹不透的植物药:
饿蚂蝗、密拱、葛麻藤等。
治骨蒸潮热的植物药:刚鞭木、铁凉伞等。
瑶族药浴一般采用新鲜植物,平时备干品冬季用。药浴设固定配方,常取3~7种药草即可。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