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药材栽培

药用动物饲养饲养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饲养

当前人工伺养的药用动物,多为野生的和半驯化的动物,不能生搬硬套家畜、家禽等已有很高驯化程度的动物那种饲养方式和方法,必须走出一条适应药用动物生物学规律的新路子。所以,应用生态学的研究在药用动物饲养上非常重要,其中种群生态学和系统生态学的理论更有指导意义。因为人类要想得到比野生状态下更多的产品,必须实行密集生产,这样能使动物的密度比野外大许多倍;动物群的组成与结构,年龄比例和性别比例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新的比例关系是为获取优质高产的动物药产品而在人类有计划的安排下形成的。另外,动物生存的环境,如气候调节、食物供应、场舍布局、污物清除等,都是在人工控制下进行。这样,就使人工养殖的药用动物产生了新的种内、外生态关系,并在繁殖、生长发育和动物药生产上,显示出新的生产潜力。

(1)食物链基本理论及其对药用动物饲养业的指导意义

地球上的能源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日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而贮存于体内,植物可以被草食动物所食用,草食动物又可被肉食动物所食用,于是,基于营养的关系,而将环境中的各种生物联系起来,形成链索状关系,称为“食物链”。例如:藻类一甲壳类—海马—凶猛鱼类;马尾松一松毛虫一蜈蚣。研究药用动物食物链的组成及其量的调节,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如对珍贵药用动物的种群保护和复壮,就必须了解该动物的生存环境中动物和植物的关系,动物在食物链上的前一环节(食物)和后一环节(天敌)的数量及其发展趋势,才能知道所要保护动物的种群是将要得到发展或是走向灭绝。

在生态系统中,所有的机体,为了维持生命和繁衍后代,都需要摄取营养物质和能量,物质和能量的移动,是在食物链上逐级传递的。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也叫“营养层次”。在各营养级中,第一营养级的数量最大,生产率最高,而后依次递减,形成了各营养级之间的塔形关系,称为“食物塔”。各塔级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大体为10:1,即生态学上著名的“数量金字塔定律”。从我国药用动物饲养业现有水平的实际情况出发,上述几个概念,在实际饲养工作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些概念可以引导我们去研究药用动物所在食物链中各个环节上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数量变化;并进一步研究在对药用动物种群保护和发展上如何有效地施加影响,在人工饲养上指导我们有计划地准备饲料种类和数量,清除敌害;科学地安排动物群的性别和年龄比例,并分群饲养,使动物药产量稳定地增长,以最小的饲养成本换取最大的生产价值。

(2)根据食性研究药用动物的饲料组成和供应

各种药用动物都有它的特殊食性。在食物范围上有广食性、狭食性之分;在食物性质上有肉食性、草食性和杂食性之分。人工饲养工作必须在充分了解动物食性的基础上,根据其营养要求,对食物供应、加工调制、饲养工具配备和饲养制度的建立等,进行全面地研究,才能保证药用动物在家养条件下的生存。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三大虫类(蜜蜂、家蚕、紫胶虫)的饲养;淡水鱼类(青、草、鲢、鳙、鲤、鲫、鳇等)的饲养;禽类(鸽、鸡、鸭、鹅类)的饲养和草食兽(兔、马、牛、羊等)、杂食兽(猫、狗)的饲养等。近年来,野生动物的养殖范围不断扩大,其中也包括药用动物饲养业的发展。

药用动物的食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药用动物在野生状态下,其食性在不同季节,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有明显的变化。认识动物食性的相对性,掌握食性的可变范围,对药用动物的饲养工作很有必要。如植食性的土鳖虫,适当地搭配一些动物性食物,可以提高其生长发育速度;哈士蟆蝌蚪,增加一些动物性饵料,可以促使其提前变态,缩短饲养期;家禽在补充动物性饲料后,可以明显提高产卵能力,种公畜在配种期补充动物性饲料,可以提高配种能力,改善精液质量,另一方面,肉食性动物在饲料中适当增加植物性饲料,可以补充维生素及其微量元素的不足,保持旺盛的食欲。大量的事实证明,动物的食性在人工训练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通过改变其食性,可扩大其食物范围,开辟饲料来源,促进动物更好的生长发育。

根据野生动物在食性上的特异性和相对性,在人工养殖时主要应以动物营养的基本要求来考虑其饲料组成、配比,并根据其摄食方式研究饲料的加工形式和饲喂方法,在饲养实践中不断地研究改进,最后,即会获得最佳的饲料组合。

(3)根据药用动物的行为研究饲养管理方式

通过食物链的研究,不但可以了解到各种动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而且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各种动物间的行为关系。行为学的内容很广泛,如动物的季节活动和昼夜活动规律;争夺占领区、居住地、食物和配偶上的种内、外斗争;动物的社会性活动方式(个体、群体……)以及各种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这些,对药用动物饲养方式的选择和饲养方法的运用都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药用动物的饲养管理方式大体上可分为散放饲养和控制饲养两大类:

1)散放饲养:散放饲养是我国多年来沿用的饲养方式,特别是个体饲养业者多采用。这种饲养方式又可分两种类型:

①全散放型。这种类型要求有较大的区域范围,分布密度较小,但由于总分布面积大,总生产量也较大,投入的人工、物力少,成本低,动物基本上仍处于野生状态,故又称为“自然散养”。这种类型要求以本地区固有的或从外地引入的重要药用动物为发展对象;在本散养区内培育成优势种,并具有很大的种群生产力;散养区内的地势、气候、植被以及动物群落组成条件有利于本种动物的发展。气候适宜,食物丰富,没有限制种群数量发展的敌害;具有限制本种动物水平扩散的天然屏障,把动物的活动范围,局限在一定的面积和区域之内。

②半散放型。这种饲养类型比全散放型活动范围小,养殖密度大,在人力、物力上要有适当的投资,单产比全散放型高,这种饲养类型要求在药用动物水平扩散的天然屏障基础上,配合以人工隔离措施。如电牧拦、铁丝网、土木结构围墙、水沟等,将动物限制在一定的半散放区范围内活动。在动物采食天然食料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人工食料。在一般情况下,仅是补充精料、食盐和饮水。有计划地采取措施,改善动物生活环境,清除敌害,保证药用动物正常的繁殖和生长发育。

2)控制饲养:控制饲养也可简称为“精养”。这种方式是将动物基本上置于人工环境下,占地面积小,饲养密度大,劳动投资较多,但是单产较高。如圈养(茸鹿、麝)、笼养(灵猫、鹌鹑)、池养(龟、鳖)、箱养(蜜蜂)、室养(家蚕)等。它对自然环境的气候变化和饲料丰欠,可因人工补充而具有更大的独立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能力在不断地飞速发展。从饲养密度和技术水平上又可分为两种类型:

①半密集饲养型。这种类型基本上包括了中国目前大多数的药用动物场,是以人工操作为基础对动物进行驯养和半驯养。这种饲养类型,在中国人民群众中有着雄厚的基础和传统的习惯,同时也适合我国当前的经济水平。

②高密度饲养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单位面积内个体数量很大;与生产有关系的环境条件稳定在最佳状态;饲料、饮水供应及污物清扫等生产过程达到自动化;动物个体生长速度加快,生长期明显缩短;产品质量与产量大幅度地提高,饲养消耗减少,生产成本降低。这种类型中最突出的是养禽业,包括鹌鹑、乌鸡等药用禽类在内。

在制定饲养制度方面,要根据各种动物的季节活动和昼夜活动规律来确定。动物在野生状态下繁殖,生长发育、蜕皮、换毛和休眠等周期性季节活动规律,是划分每年生产期的基本依据;动物在野生状态下的摄食、饮水、排泄等周期性昼夜活动规律,是建立每天饲喂制度的依据,另外,制定饲养管理制度时,还应考虑人的活动规律,譬如,药用动物在野生状态下,多为夜出性活动或晨昏性活动,而人的社会性活动则是白天进行的。所以,在制定每天的饲喂制度时,适当改变饲喂时间是完全可以做到并有利于生产工作的。

选择好饲养方式和制定了恰当的饲养制度之后,在具体的饲养管理技术上,也必须针对不同种的动物进行全面研究。根据各种药用动物养殖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讨论以下三点。

第一,是防逃,无论是散放饲养或控制饲养都要防逃。散放饲养主要由于生活条件优于相邻环境,而主动吸引动物居于本区域内一般不易逃失;控制饲养由于密度大;动物易逃失主要依靠人工屏障控制,水生动物可用陆地为屏,陆生动物可以水为障。大型兽类用围墙铁栅控制。飞行鸟类用笼网控制。目前最难解决的是既能在水中活动,又能在陆地活动的一些小型药用动物如蛤蚧(爬行动物)、哈士蟆(两栖动物)等。目前蛤蚧采用了垒沙法,哈士蟆采用尼龙细网法、电围栏法都有一定效果,但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成本仍属过高,效果不理想,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还应深入研究。例如从垂直攀附能力来看,幼年的哈士膜和蛤蚧高于成年,可否按不同发育阶段,用不同性质和不同造价的围墙,进行分群隔离,由于隔离范围小造价相对降低。又如目前国外已有利用蛇类看守粮库和贵重物品库,以防鼠害;利用鱼类惧怕白色的特性,而在捕捞上形成“白板赶鱼法”等解决动物逃失的经验,都可参考应用。

第二,疾病防治,是从管理技术角度谈疾病防治。“以防为主”的方针,在药用动物饲养上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动物多为小型动物,一个个单独地治疗很困难,用药物治疗在成本也很不经济,就是比较大型的药用动物,如鹿、麝等野性很强,人工强行捕捉用药时,往往会造成病情恶化,加速死亡。野生动物自愈能力较强,应当加强护理工作,并根据药用动物不同种类、年龄、生长发育阶段,可将适量的药物投放到饮水、食料中达到治疗的目的。

根据上述情况,为了防止疫病的发生,首先要保持环境卫生,加强管理工作,采用消毒、隔离和预防接种三项措施。

消毒的目的就是防止疫病发生,消灭病原微生物,因此要对各种动物生活现场、设备、使用工具等选用适当的药物,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进行定期消毒。对工作人员或参观人员进入养殖室也要严格消毒。

隔离,就是要严格划分饲养区,合理布局。饲养员要细心检查,发现有个别动物发病立即拿出群外。普通病者可隔离饲养,以待其痊愈。诊断确定为传染病者,均应立即火化或远距离深埋。污染的饲草、粪便等要在适当的地方堆积发酵,做到消灭病源。

预防接种是防止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不同种类的动物,应用不同种类的苗预防不同的疾病。预防接种方法很多,如注射法、刺种法、口服法、喷雾法等,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运用,定期接种。

第三,防止自残。药用动物的自残现象,表现为甲动物嚼食乙动物,或通过争斗使一方或双方致残。这些现象不仅表现在肉食动物中,草食动物也同样出现。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如居住空间不足;食物和饮水的缺乏或质量不佳:环境不够安静;外激素的干扰以及性活动期体内的生理变化等。

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措施,动物的自残现象是可以防止和减轻的。群饲动物要掌握密度适当,防止饥饿(如药用虫类);肉食兽类要防止产后食仔(如灵猫);药用蛇类主要是成年期出现自残,宜于分养;哈士蟆的自残现象多出现于蝌蚪期,要适当投给动物性饲料;乌鸡、野鸡(环颈雉)等争斗多因占领区引起,草食兽类的争斗多因争偶而发生。这些可以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加以控制。

(4)动物饲养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目前动物饲养科学发展很快,很多新的饲养技术不断被采用,在提高动物的繁殖数量加快生长速度、提高产品质量与数量等方面,都起到显著作用。下面从气候、营养、饮水等方面做简单叙述:

1)气候:动物的生产期与植物一样受到自然气候的密切影响,为了获取更多更好的动物产品,延长生产期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如人工补充光照、温度和湿度都能达到预期目的。在生产和研究上有的采用“单因子强化法”(即单独增加光照、温度或湿度等一种因素,其他都与自然环境一样),有的采用人工气候综合强化法(如人工气候室、气候棚舍等),根据动物不同阶段的生理要求,给予稳定的最佳气候条件。

2)营养:在现代动物饲养学的研究中,对许多种动物的饲料组成、营养配比都已形成完整的设计,并在生产实践中经过验证行之有效。过去,在保证动物的维生素供应上。需要每日投给大量的青饲料,而现在用多种维生素添加剂;在营养供应方面,以某些氨、基酸做为营养添加剂,对改进动物毛绒、肉蛋质量,以及各种动物药产品质量具有明显效果。

3)给水:在动物饲养中,给水的时间、次数、质量等对动物各种生理过程有直接影响,而且通过给水也能摄取维生素、矿物质及各种微量元素。生产实践证明,天然水的成分、对很多动物药的质量有明显影响,是地道药材形成的重要因素。所以给水和饲料供应一样。也是人类影响动物的一种手段。从动物对水分的摄取来看,以通过采食青绿多汁的新鲜饲料而吸收水分(结合水)和通过对营养成分的分解而同时获取水分(结晶水)最为理想。目前磁化水对促进动物的消化机能、生长发育,甚至对某些疾病的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出现可喜的苗头。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中国医疗器械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中国保健品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中国中药材网 - 糖酒招商网 - Toocle.com - China Medical Device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