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中医基础

中医怎么“看”病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中医怎么看病实在是个有趣的问题。大家都晓得中医有望、闻、问、切之说,关于中西医,已故的中医理论大家任应秋教授曾有一个妙喻,他说,好比现代交通发达,有飞机、轮船、汽车、火车,但也有小毛驴在爬山路。西医再科学,再现代化,也代替不了中医这匹小毛驴。仔细想来,自动化机械有机械力学的原理,小毛驴爬山负重有生物学原理,各有各的科学原理。因此,中医与西医,不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分野,而是研究对象、方法、和策略的分野。那麽中医的辨证辨的究竟是什麽?证指的是什麽?总的来说就是人体生理状况(活动)所出现的偏差(失衡)。人体生理状况由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方面来表述,这就是中医辨证的八纲。人体生理活动的场所主要在五脏六腑和经络,所以又分赃腑辨证和六经辨证。就是辨明五脏六腑和六经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在哪一方面出现了失衡(偏差)。比如结肠炎,中医辨证为脾肾虚寒,辨证论治则是补脾肾之阳。着凉发烧中医辨证为太阳伤寒,治疗则为解表散寒。这里并不用对症的消炎止泻和退烧杀菌药物,但疗效显著。为什麽,人从生下地到活到七八十岁,一直在各种各样数不清的细菌、病毒的包围中生活着,人怎麽活下来的,不是靠每天吃药杀死病毒细菌活下来的。而是人体自身有消灭入侵者的能力。如果感染上了病,一定是生理状况出了偏差,降低了消灭入侵者的能力。所以中医治疗的原则就是,纠正生理活动的偏差,恢复人体自身消灭入侵着的能力。

调整自身力量,依靠自身力量消灭入侵者,同样适用于非典的辨证施治。非典的初期症状基本是典型的太阳伤寒证(解表散寒)。通过解表散寒,恢复了人体生理活动机能,人自己就能消灭流感病毒,同样人自己也能消灭非典病毒。中国人常说两条腿走路所以没必要死等抗非典药物的研制。用清热解毒中药治疗非典,在辨证上就错了,是不会有好的疗效的。

有人说:中医是治病的人,西医是治人的病。也有人说:中医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西医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说法过于尖刻了,不过中医重视宏观的森林,西医重视微观的树木,倒也是事实。

西方人用分析还原的方法看待问题,中国人用整体思辩的方法看待问题。中医把人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体小宇宙,宇宙大人体。在中医看来,人体内部是一个整体,人体与外部环境也是一个整体。人体内部的各结构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各功能之间是互相协调、互相影响的。人和自然环境之间也是密切关联的,中医历来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联系,重视季节、昼夜、地理环境等对人体的影响。反映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东方思想。这种整体思想贯串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治疗和养生等所有领域。

对待疾病,中医学是辨别证,西医学是辨别病。证是整体的、宏观的森林,病是具体的、微观的树木。过去,中医在没有现代科学知识和精密的检验仪器的情况下,发明了一套独特的诊断、治疗疾病的方法─-辨证。首先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收集病人反映出来的客观信息,然后根据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一总纲领,对脏腑、气血以及六经、三焦、卫气营血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以寻找病证的根源和病变的本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最后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这一过程,中医称之为辨证。根据辨出的证,然后就可以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方剂。

神医华佗曾给两个都患了头痛身热、症状完全相同的病人看病,在给他们开方时,一个用了泻下药,一个用了发汗药。有人大惑不解地问华佗:为什么同样症状却要开出了不同的药方?华佗说:他们两个人一个是内实证,一个是外实证,所以要用不同的治法。到了第二天,两个人的病全都好了。在中医看来,不同的病症,可以是同一个证,也就可以采用同一治疗方法;相同的病症,可以是不同的证,也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临床医学经典。它系统创立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其中以六经辨证治疗伤寒,以脏腑辨证治疗杂病的,使中医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辨别病证是不是准确,直接关系到用药处方的效果。

当代名医蒲辅周先生,曾治疗两个消化性溃疡的病人。一位38岁的男子,有胃溃疡和胃出血史,近期由于劳累过度,加上路遇大雨,喝了一点冷葡萄酒,突然吐血不止,急忙送到医院治疗,经西医治疗两天后,大吐血仍没有停止,恐怕引起胃穿孔,决定立即手术。患者家属有顾虑,半夜请求蒲辅周处方止血,蒲老用张仲景的侧柏叶汤三味药让病人煎服。第二天,病人吐血渐止。蒲老在前方基础上,加了西洋参、三七,又调理了几次。治好了病人的溃疡病,以后没有再复发。又有一位42岁男子,患有十二指溃疡已经13年,大便潜血阳性,脘腹疼痛,空腹时更是疼痛难忍。曾找过多位中医诊治,都没有什么效果。后来请蒲老治疗,蒲老给他开了张仲景的四逆散合左金丸,后又进行几次药物加减,彻底治好了他的溃疡病。

这两个病例,都属于西医所说的消化性溃疡病,但蒲老根据不同的病情,区分两者属于不同的证,一个是胃寒血瘀伤络证,一个是肝胃不调兼湿热证,所以分别用了温通胃阳、消瘀止血和疏肝和胃、清利湿热的方法,因此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中医看病是直观的、形象的,重视直觉体悟的认知方法。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不是从解剖形态出发,而是从功能出发。与动态功能相比较,实体的结构形态是不重要的。比如说中医讲脏象而不讲脏器,讲气阴阳而不讲形,讲经络而不讲神经。中医很多概念只代表功能,不一定非有实体结构,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脏象、气、阴阳、经络主要是通过直觉体悟感知的,不是由实证、实验方法得出的。脏象的生理结构与人体实际解剖部位并不相同,而是指功能相同、时空节律形态具有同步性、全息性和一组动态结构。如中医有一个著名的命题——左肝右肺,这并不是指肝在左边、肺在右边,而是指左与肝都具有上升的阳性功能,右与肺都具有下降的阴性功能。经络主要是循经感传的认知固化的产物。中医在诊断、辨证上更体现了这一特点。望闻问切四诊是一套由表知里的诊断方法,通过对脏器经络的功能性变化的感知,把握疾病发生病因、病变机理。中医诊断辨证是否高明与这个医生认知、感悟能力的高低有密切关系。

一些心脏病患者凌晨三四点醒了就再也睡不着了,这是因为三四点正当寅时,一年之中正月建寅,是万物复苏生发的开始,一日之中寅时身人体也是各部开始由静转动,各部分对血的需求量都开始增加,从而加重了心脏的负担,这就是许多心脏病患者死于凌晨三四点的原因(西医大概也不懂为什麽死于这个时间)。由于各部位对血的需求量增加,相应的脑子得到的血减少了,脑中血清素少了,就造成了失眠。但是喝一杯浓咖啡后,很快又睡着了。咖啡是公认的兴奋剂,怎麽倒变成了安眠剂了呢,对此西医是不懂也决不相信的。咖啡起兴奋作用这没错,但西医不懂咖啡味苦,苦入心,它首先兴奋了心脏,增加了脑的供血量,从而增加了脑中的血清素,所以就又睡着了。以西医的病理药理为指导提取有效成分的中药制剂,就是实实在在的消灭中医了。中医的病理药理都不存在了还有中医吗,这样的中药怎麽还能叫中药呢!取消了中医的病理、药理,消灭的不仅仅是中药而是整个中医。这是明摆着的道理。

现在感冒、流感已是老百姓承受不了的灾难,最少要花几百元,动辄上千元。本来按传统中医理论、经典方剂治疗,不超过三剂药,用不了两元钱,就好了。近两年我为亲戚朋友治疗流感都是如此,而且多数只吃了一付药、不到五毛钱就好了。那为什麽非要叫老百姓花几百元上千元,而且一个星期都退不了烧呢?原因是认为传统中医说感冒是因为着凉,治疗原则是解表散寒不科学。什麽是凉,找不着物质基础,做不出定量分析。几千年中国老百姓凭经验总结出,着凉就容易感冒、发烧,英文中没有感冒这个词汇,就叫着凉,(got cold)。可见外国人从古代也就认为感冒和着凉密切相关。感冒、流感是因为感染了细菌、病毒这没错,但着凉总不失为诱因。因着凉伤害了人体的抗病机能而导致感染细菌、病毒,总是应该去研究的。不去研究就把中医的理论、治则一棍子打死,总不是科学的态度。硬说中医花几毛钱、不超过两元钱,三天之内就能治好病的理论和治则说成是落后的和不科学的,而花上千元、一个星期都退不了烧的反而是先进的科学的,无论如何是说服不了人的。

现在医院遇到感冒就给打点滴抗生素,连中医医院也如此。感冒本来是着凉引起的,你不给散寒反而往血管里注入低于体温二十左右度的凉水,这不仅使表寒未散还给增加了里寒,这就难怪一个星期都退不了烧了。这种治疗不但使患者多受好几天罪,造成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更严重的是有的因几天连续往血管里注入凉水而引起了肺炎,有的(特别是老年人)因凉水使血管收缩、血液温度降低,还会造成脑血栓。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现在连中医医院都用点滴抗生素治感冒,这就是某些当权者追求的中医现代化、科学化。这一化就不能还叫中医了!这是实实在在的消灭中医。把中医的高疗效低费用,改造成低疗效高费用叫做实现了现代化,这究竟是在干什麽!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