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中医文化

从宫廷谋杀案说到附子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3年~前49年),大将军霍光的妻子想让自己的女儿做皇后,想法谋害当时的皇后许氏。许氏分娩之后,霍光的妻子就胁迫御医淳于衍利用服药的机会进行谋害。淳于衍暗中将捣好的中药附子带进宫中,偷偷掺合在许皇后要吃的药丸内。许皇后服药后不久,即感到全身不适,很快昏迷死亡。

附子是一味剧毒药,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旁生块根(子根),大辛大热,含有许多生物碱类,如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等。药理实验指出,口服0.2毫克乌头碱,即可产生中毒症状,表现为口腔、咽喉部刺痛、烧灼感,口唇及舌头的麻木感,语言不流利,舌体不灵活;重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眼花,四肢肌肉强直,阵发性抽搐,牙关紧闭,甚至引起心室颤动、心源性休克而死亡。

鉴于此,古往今宋,不少医生对它的使用都持慎重态度。

然而,中医理论认为,药物的有毒无毒是相对的,“有是证,用是药”,根据病人的“证”选用剧毒药物,药物的针对性强,能够发挥其专注、强大、峻猛的治疗作用。此时有毒之药就成了有益之品。

以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遵循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是发挥剧毒类药物临床效应、有效防止其毒副作用的根本措施。如附于是大毒之品,由于有回阳救逆,除湿散寒的良好作用,故在临床上有广泛用途。我们还可配伍其它药物,以起到增效减毒的效果。如“四逆汤”以附子配干姜、炙甘草主治少阴虚寒证,姜、草即增强了附子的回阳救逆之功,又缓解了它的毒性,具有一箭双雕之效果。同时,“久煎”可以降低附子的毒性,煎煮的时间越长,其毒性越小。

经验丰富的医学家,能够把附子驯服得俯首听命,用它的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追复散失的元阳,常能收到立竽见影的效果,确是一个神来之笔。医圣张仲景就很善于用附子治病,在他著的《伤寒论》中,用附子者,有20方,37条;《金匮要略》中,用附子者,有11方,16条。著名方剂附子汤、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等,都是屡用屡验、经久不衰的名方,用之得当,疗效绝佳。

《本草正义》写道:附子“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附子若与其它药物配伍,则更有良好的效果。

附子配麻黄,能够温肺化饮治疗肺胀。临床凡是咳喘频发,咯痰清稀,脊背寒冷,舌苔白腻等阳虚饮凝证者,取小青龙汤(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甘草、五味子、半夏)加附子投之,每能奏效。附子大辛大热,不仅祛寒,而且燥湿,与退黄专药茵陈相使而用,温阳化湿,治疗阴黄有良好的效果。附子其气亲下,善补肾阳,温膀胱之气,与石苇等清利通淋之剂同用,可以温阳行气,通淋排石。附子配大黄,可以温阳泄浊治关格,大黄为降浊之要药,有祛浊通腑之力,惟其性寒凉,久服必伐肾阳;附子辛热,功能温散寒浊而开闭结,并能抑制大黄性寒而保存其走泄之性,两药合用,共成温散寒浊、苦辛通降之剂,而奏通关除格之功。附子主入手少阴心经,能够大补心阳,其性走而不守,善于祛除寒邪,疏通血气,用以治疗胸痹,有一举三得之妙。特别是与生脉饮同用,既生脉养饮,又振奋阳气,效果更好。

现代医学对附子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发现附子可使原来低下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合成率提高,并能兴奋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调节性激素;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抵抗力;还有调节植物神经、祛除寒冷的作用。

现在用熟附子已经制成注射液,肌肉注射,可以治疗心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应由医生根据病情使用。

在冬季,附子炖羊肉,是虚寒证老人的优良补品。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附子补阳,羊肉暖中补虚,既有食补的作用,又有药补的效能,相得益彰,两全其美。具体方法是取1~2斤羊肉,洗净,切块,放入锅中,加水,再加入制附子30g,配适量大茴、小茴、桂皮、甘草、生姜等作料,武火烧沸后,再用文火慢炖2~3个小时。两三个小时的慢炖,能使乌头碱水解破坏,食用是安全的。老年体虚、咳嗽气喘、体温偏低、畏寒肢冷等慢性病患者,在冬季进补大有裨益。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嚼食药渣。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