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中医文化

讳疾忌医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讳疾忌医”源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不应。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其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齐桓侯讳疾忌医的表现,一是不承认或不知道自己有病,此意贯穿于故事始终;二是怀疑医生的真诚和医德,他们说的“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的话可证。生活中还有更甚者,他们把医生的行为归于“居心不良”。如《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都收有这样的故事:曹操请华佗治头风,华佗认为病根在头颅内,必须行开颅术。曹操大怒曰:“汝要杀孤耶”!他不但拒绝了华佗的建议,还把华佗给杀了。这位曹公也太多疑了,不要说技术高超的华佗在当时为人开颅治病已是常事,就是我国应用开颅的方法治疗相关疾病的历史也应该足以使他建立起信任来:据后来的考古发现证实,我们祖先这种成功手术的事例在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就有了。齐侯也罢,曹公也好,他们或许曾是政治上风云一时的人物,但不相信科学的结果最终还是害了自己。

时过境迁,科学的快速发展虽然已经到了2l世纪,而齐侯、曹公的悲剧还没有谢幕,讳疾忌医的情况依然相当普遍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并且已酿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后果。这不是笔者故弄玄虚,下面一组调查得来的数字可以有力地证明这一结论:糖尿病几乎成了如今社会的流行病,从1980年到1996年,我国的患病率增加了5倍,但可悲的是,没有经过诊断和治疗的人数竟高达80%。也就是说,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的人只有患病人数的1/5。这虽然不排除其他方面的因素,但讳疾忌医肯定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心理、精神类疾病己成为当今社会的通病,正常人群中已有40%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和心理障碍,在每年死亡的28.7万自杀人数中,他们是主要的对象,这已成为我国第5大死亡原因。而在现实生活中敢承认自己有这类疾病的人极少,敢到医院去检查的人数就更少得可怜,这不能不说是讳疾忌医的表现。男性更年期已严重威胁到男人的健康,而大多数男人不知道或不承认这一现实,男性的平均寿命普遍低于女性,冠心病、糖尿病、胃溃疡、血友病等30多种疾病的发病时间比妇女提早了10年,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仅死于前列腺癌的男性已上升了17个百分点,而男性看医生的频率比女性低28%,这不是讳疾忌医又是什么?……这样的实例太多太多,如果全部罗列出来确实是骇人听闻的资料!

近几年,“亚健康”的危害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地突出出来。所谓“亚健康”,就是虽然没有明显的疾病,但身体时常感到不健康的状态。它的主要表现可概括为“一多三退”,即疲劳多,活力、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减退,经常出现全身乏力,腰酸肢软,心悸气短,头晕耳鸣,动辄汗出,食欲不佳,失眠健忘,心烦意乱,皮肤瘙痒等一系列难以言状、难以用某种病名定性的症状群,有人把它形象地称为“半健康”、“灰色状态”、“病前征兆”、“疾病前期”等。我国约有70%左右的人群处于这种状态下。另外30%的人中,真正健康者只占15%,还有15%的人已经患上了各种疾病。专家认为,解决“亚健康”的方法,除了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平衡心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禁烟限酒、节制房事等)外,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请医生帮助诊断和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是必不可缺少的措施。对于如此庞大的生活于“亚健康”状态下的人群,目前的实际状况是医者认识不足,患者基本上不认识或没有引起重视,难怪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度的调查结果是,国人的健康状况呈普遍下降趋势。原因尽管很多,讳疾忌医的问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除上述情况外,讳疾忌医的现象还表现在诸如一些患者生病不求医生,对疾病盲目做出自我诊断;吃药不经医生,自己随便买药吃或跟着媒体广告吃药;不遵医嘱,自己随意改变治疗方案或更改药物;对医院缺乏信任,把必要的检查手段视为“医院要赚钱”等错误的认识和做法。严格地说,这些都是对自己身体健康不负责的态度。

在人的一生中,缺点和错误是难免的,必须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帮助,包括批评;疾病是难免的,必须求助于医生和各种医疗手段的帮助,包括健康指导和治疗。生命只有一次,讳疾忌医是人生旅程中最危险的大敌!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