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中医文化

乾隆为何爱吃红薯?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乾隆皇帝寿至89岁,在我国历代皇帝中享年最高。据传,他在晚年曾患有老年性便秘,太医们千方百计地为他治疗,但总是疗效欠佳。一天,他散步路过御膳房,一股甜香气味迎面扑来,十分诱人。乾隆走进去问:“是何种佳肴如此之香?”正在烤红薯的一个太监见是皇上,忙叩头道:“启禀万岁,这是烤红薯的气味。”并顺手呈上了一块烤好的红薯。乾隆从太监手里接过烤红薯,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吃完后连声道:“好吃!好吃!”此后,乾隆皇帝天天都要吃烤红薯。不久,他久治不愈的便秘也不药而愈了,精神也好多了。乾隆皇帝对此十分高兴,便顺口夸赞说:“好个红薯!功胜人参!”从此,红薯又得了个“土人参”的美称。

上述传说,虽未必真实,但颇具故事性。今考红薯,药食兼用。红薯又名白薯、地瓜、红苕、朱薯、金薯,属旋花科植物番薯的块根。据《闽书》与《农政全书》记载,其原产海外,大约在明代万历中(公元1589~1608年)传入我国的福建省,并渐播中原各地。在《医林纂要探源》(约公元1760年)药性中,首先记载了它的药用价值,云其生用能“止渴,醒酒,益肺,宁心”。熟用能“益气,充饥,佐谷食”。当代《中华本草》在第6册、第18卷对其性味功能进行了总结,云其:“味甘,性平。归脾、肾经。”功能“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主治脾虚水肿,便泄,疮疡肿毒,肠燥便秘”。

现代研究证实,红薯含有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烟酸、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很高。而且,每100克鲜红薯仅含0.2克脂肪,产99千卡热能,分别为大米的1/4与1/3,是上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再者,本品所含的大量膳食纤维等,在肠道内无法被消化吸收。从而,既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促进大便的排泄,对老年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又能有效地阻止糖类变为脂肪,有利于瘦身减肥。故营养学家称其是营养最平衡的保健食品,最为理想的减肥食物。时下,日本人把烤红薯作为一种美味健康食品,欧美人还设计出以红薯为原料制作的冰淇淋、点心、糖果等。

然而,红薯与其他药食兼用之品一样,也不是人人均宜食用。中医认为,其甘腻敛湿、碍胃滞气,在不合理服用时,将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引发脘腹胀满、烧心泛酸,乃至胃脘疼痛等。故食用不宜过量,湿阻脾胃、气滞食积者应慎食。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