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中医养生

养生经简单易行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根据各人不同的环境、条件和需要,应用日常食物的营养来调理养生,从而达到防治疾病、促进健康长寿或疾病康复的目的,此种方法也称食养或食疗(药膳)。

食养在我国相传已久,自古就有“药食同源”和“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内经》中早已有“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述。中医认为,生命就是生物形体的气化运动,气化运动的本质就是化气与成形。而化气与成形是由于饮食水谷通过胃的游溢,脾的散精,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使形体的每个部分都能得到营养。因此,食养的关键是保护脾胃。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若“先天”不足,可通过“后天”食养补之。如果脾胃虚弱,功能异常,供给减少或过多,人体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就将受到影响。

保护脾胃的重要措施,一是要饮食有节,做到一日三餐巧安排,俗语说“早饭饱、午饭好、晚饭少”,“晚饭减一口,活到九十九”。因为人的基础代谢白天比晚上旺盛,对食物的需要量和消化功能也比较强,晚上活动少,能量消耗低。同时,饮食宜清淡,尤其中老年人不宜多吃肥腻、油煎、过咸的食物,一定要限制动物脂肪,可多吃一些豆类食品和新鲜水果、蔬菜。二是要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不仅要注意饮食的卫生,不进不洁食物,而且饮食宜温、熟、软,勿食或少食生冷,以“热不炙唇,冷不振齿”为宜,尤应忌食黏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吃饭时要有好心情,吃饭要专心致志,细嚼慢咽,饭后不宜马上洗澡或做剧烈运动。三是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个人的体质要求,按照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和东西南北中气候与水土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的食物。四是在食补或食疗时要注意食物的辛、酸、甘、苦、咸五味所禁或忌口,因五味之性各有所偏,对不同人的体质或疾病,必须避免不同的味气所伤,以免助邪而攻正。

饮食调理养生方法,古人积累了很多经验,现选择其简单易行者介绍之。

叩齿

牙齿功能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要健脾胃必须保护好牙齿。古代养生学家介绍“清晨叩齿三百过者,永不动摇”。具体做法是:摒除杂念,全身放松,口唇轻闭,然后上下牙齿有节律地互相轻轻叩击。

咽唾

唾液,古称“金津玉液”,民间流传着“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益我度百年”的谚语。认为口中津液充盈,是健康长寿的保证。此法是晨起漱口之后,宁神闭口,先叩齿36次,然后咬紧牙齿,用舌在口腔中四下搅动,不拘次数,以津液满口为度,再分次缓缓咽下。

饭后摩腹散步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平日点心饭讫,即自以热手摩腹,出门庭行五六十步。”此法若能长期坚持,对调整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防治消化不良和慢性胃肠疾病大有益处。

常吃健脾益胃的食物

大枣

《本草纲目》说:“大枣气味甘,怡年,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

蜂蜜

《神农本草经》指出,蜂蜜能“安五脏,补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久病,和百药,久服强志健身,延年益寿”。

莲子

清代《本草备要》说,莲子“落田野中者,百年不坏,人得食之,发黑不老”。宋代《太平圣惠方》载莲子粉粥,每次取莲子粉15~20克,粳米或糯米100克煮粥,早晚食用,可以治疗年老体弱、慢性泄泻、多梦失眠、夜间多尿,令人强健。

薏苡仁

明代《本草纲目》说:“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胜水除湿,故泄痢水肿者用之。”

胡萝卜

中医认为,胡萝卜可健胃行气消食,凡脾虚食停、气滞不畅,证见胸满脘闷、食欲不振以及久痢不愈者,可做辅助食疗。

适当服用健益脾胃的中药

黄芪

《本草正义》指出:“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一般用量10~15克,蜜炙煎服。

党参

味甘,性平,功能补中益气,益血生津,为平补保健之品,久服令人长寿。一般用量10~30克,水煎服。

黄精

味甘,性平,能补脾润肺,补益肾精,强筋骨,乌须发,抗衰老。每日服9~15克,水煎服。

茯苓

味淡,功能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唐代药王孙思邈说“茯苓久服百病除”。用量一般为9~12克,水煎服。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