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中医知识

《金匮要略》方的临床应用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1 当归芍药散的应用

方解:重用芍药敛肝、和营、止痛,又佐以归、芎以调肝和血,更配以茯苓、白术、泽泻健脾渗湿。

案1.阴挺(子宫下垂):梅某某,女,26岁,1989年10月5日初诊。自诉已分娩2个月,分娩后即觉子宫脱出,站立时在阴道口外约1.5cm,自以为满月后会自动上收,谁知满月后仍然脱出,伴小腹隐痛不舒,喜按,口稍渴,面红,饮食正常,大便软,小便短,色黄,脉细弦。曾用补中益气汤加味5剂,药后自觉不适,口干口苦,子宫下垂仍然,乃来我处诊治。因思此乃肝脾不和,湿热内停,以致带脉不约,遂用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10g,白芍15g,白术10g,泽泻10g,云苓10g,川芎5g,枳壳10g。嘱服5剂,每日1剂。

1989年10月11日复诊,药后腹痛减轻,子宫下垂略有好转,继服5剂,以后患者又来诊2次,用药后全身症状逐渐减轻,子宫下垂好转。前后共服药20剂,诸症全消。

按:阴挺与带脉不约有关,而唐容川认为,带脉属脾,故阴挺多以脾论治而用补中益气汤。又因肝脾二脏在生理上关系密切,在病理上也互有影响,如肝病可以传脾,脾病也可以传肝,所以阴挺虽与脾关系密切,但脾的病变也可由肝传来,故治脾不效,应想到治肝,或肝脾同治。本例之所以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是因本证具有小腹隐痛、小便偏短、大便软、面色偏红、精神尚可、脉弦细等肝脾不和、湿滞内停之象,故投以当归芍药散加味,其病很快治愈。

案2.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蓝某,女,34岁,1972年2月5日初诊。患者停经60余天,阴道出血1周,出血量少,色暗红,淋漓不绝,无血块,伴有腰胀、少腹胀痛,胃纳尚佳,无呕吐、泛酸,口不干、略苦,二便正常。近半月来情绪不佳。经用黄体酮等止血之剂,血量稍少,但仍有阴道出血,脉弦,舌质淡红、苔薄白。妊娠试验阳性。此为肝脾不和,湿热内停,迫血妄行。以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10g,白芍15g,白术10g,泽泻10g,云苓10g,川芎5g,桑寄生15g,阿胶9g,苎麻根10g,杜仲10g。共服10剂,血止,随诊,足月顺产一男婴。

按:《金匮要略》云:“妇人怀妊,腹中疠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患者妊娠2个月出现腹痛,以当归芍药散为主方,又见出血,故加阿胶补血止血,病属胎动不安,故加苎麻根安胎,腰痛加社仲、桑寄生补肾安胎。本方用于胎动不安,目前临床医生惧而不用,多用寿胎丸。但据日本中田敬吾的研究,其对妊娠期服用本方的40例中有回音的27例孕妇及儿童进行了回访调查,结果未发现因服本方剂对母子健康有不良影响者;此外,在产后母体恢复和小儿发育方面未见到任何有害作用的迹象。现代医学认为,在受精卵分裂旺盛的妊娠初期服药,畸形发生率高。但从本方的使用来观察,在胚胎尚未形成以前给药,改善母体内环境,使受精卵形成胚胎的发育过程获得良好影响,未见有致畸型,而且对儿童的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本人每年均可遇类似病例,用当归芍药散加味,大多数均获满意疗效,足见经方疗效之可靠。

案3.水肿(慢性肾炎):胡某某,女,45岁,1990年9月12日初诊。自诉患肾炎多年,晨起颜面肿,午后脚肿,现全身水肿半年余,但水肿不甚,纳食尚可,面色萎黄,精神一般,大便软,小便短少、色黄、无灼热、不浑浊,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尿蛋白+ + +。前医用发汗利尿等法治疗近3个月,水肿及蛋白尿均无好转,余思其面色萎黄,脉弦细,浮肿不甚,拟诊为血虚水湿内停,用当归芍药散原方:当归10g,白芍15g,川芎6g,泽泻10g,白术10g,茯苓10g。服药7剂,水肿略减,尿蛋白减为+ +,原方再服7剂,水肿又减,尿蛋白减为+,继服7剂,水肿全消,尿蛋白阴性。为巩固疗效,用原方再服1个月,至今未复发。

按:本病辨证关键在于抓住脉细弦,面色萎黄,为血亏之象,大便软、水肿,为脾虚有湿之证,故用当归芍药散原方,效如桴鼓。

除以上所举的3例之外,当归芍药散还可用于治疗慢性阑尾炎、盆腔炎、附件炎、卵巢肿瘤、阴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习惯性流产、不孕症、宫外孕、胎位不正、妊娠水肿、妊娠中毒症、子痫、更年期综合征、黄褐斑、细菌性痢疾、慢性腹泻、肝炎、癃闭(前列腺肥大)、尿路结石、下肢瘀血等临床常见病。以八纲分类:从表里来说属里证,从阴阳来讲属阴证(足厥阴肝、足太阴脾),从虚实来看属虚实夹杂。其辨证要点,病因为肝郁脾虚,湿热内滞,病位在肝脾,症状可出现血虚(面色白、头昏、月经量少色淡、舌质淡等)、脾虚有湿(大便软而不爽、小便不利、口粘)等症状组,应用的重点在腹部疾病。

2 猪苓汤的应用

方解:猪苓、茯苓、泽泻、滑石淡渗利水兼以清热,阿胶滋阴润燥,使水去则热无所附,津复则口渴亦止。

案4. 失眠(神经官能症):吴某某,女,35岁,农民,1978年6月21日初诊。患者头昏失眠两月余,头昏厉害时伴视物旋转,但不呕吐,走路需人搀扶,胆小易惊,不敢过马路,失眠多梦,口渴不欲多饮。其夫为医师,曾用中药养阴安神、补气养血安神等方剂,治疗无效,又用西药镇静剂,亦无好转。某附院内科及神经科检查无异常发现,诊断为神经官能症。后就诊于余。诊时症如上述,小便黄短偶有热感,大便偏干,口稍粘,面隐红,舌红苔白,脉沉细弦,尺脉更沉。证属下焦湿热伤阴,肾阴不能上济心火,以致心肾不交。拟猪苓汤加减:猪苓10g,云茯苓10g,滑石15g,泽泻10g,阿胶10g,夜交藤10g,酸枣仁10g。5剂。6月27日二诊:服上方后,小便转长、转清、偶有灼热感,心悸、失眠、头昏均减轻,仍守原方再进5剂。以后患者曾来诊几次,因病情逐日好转,病因病位未变,故守原方不变,共服药25剂,诸症消失。

按:本例之所以辨证为下焦湿热伤阴而致心肾不交,因其脉沉细弦,是为阴血不足之脉,尺脉沉说明其阴血不足在下焦肾;小便灼热及口粘,乃是有湿热之象。综合来看,故属湿热伤阴可知。下焦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所以心烦失眠。《伤寒论》云:“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故选用猪苓汤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案5. 尿血(泌尿系感染):胡某某,女,24岁,1986年11月5日初诊。肉眼血尿2周,西医拟诊为泌尿系感染,经用大剂量青、链霉素及庆大霉素肌注10d,疗效不显著,又用复方新诺明4d,仍无效,故求治于中医。现诊:全程血尿,血色鲜红,小便频数并有灼热感,口渴欲饮,小腹下坠,腰部疼痛,无明显浮肿,舌质红、苔薄黄,脉数。尿常规镜检: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 + +,蛋白+ +,上皮细胞+。腹部平片示:肾及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此为热迫膀胱所致,治宜清热利水,凉血止血。拟猪苓汤加白茅根30g、大黄12g。连服15剂,诸恙息平,尿常规化验正常,病获痊愈。

此外,有人用猪苓汤治疗肾炎水肿、肾积水、膀胱炎、出血热的休克期、肝硬化所致出血、小便不利、腹水等。本方证的诊断要点有三:(l)因有阴虚,所以咽干、舌红或绛、脉细,或兼3项,必具2项;(2)因为水热互结,所以苔必黄或白干,尿黄而量少,膀胱必急,或水渗大肠而濡泻,或津不上承而口渴;(3)因为药用淡渗,所以必具水结而尿少。如果病机属于津亏而无尿排出者,则猪苓汤绝对禁用。

3 赤小豆当归散的应用

方解:赤小豆渗湿清热,解毒排脓;当归活血,去瘀生新;浆水清凉解毒。

《金匮要略》中本方用于治疗狐蜮酿脓和近血,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小肠热毒流于大肠,先血后便(后世称为脏毒、痔疮、肠风下血类)及蓄血、肠痈便脓等;也常用于治疗渗出性皮肤病(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接触性皮炎、生漆过敏、夏疖、急性湿疹、脓疱疮等)。治疗肛周疾病加减法:肛门疮疡、痔疮、便血者,加槐花、银花、紫花地丁、桔梗;若便血日久不止者,加炒椿根白皮、侧柏炭、紫草炭;若湿热偏重者,加黄柏、苦参、知母;痔疮且热重者,加马齿苋、槐花、地榆、黄芩。治疗皮肤病方药加减法:灼热、潮红明显者,加银花15g、连翘15g、丹皮10g;疼痛甚者,加皂角刺15g;瘙痒甚者,加荆芥10g、蝉蜕6g;渗液较多者,加苍术15g、川芎6g。

4 白头翁汤的应用

方解:白头翁清热凉血为主,辅以秦皮泻热而涩大肠,黄连、黄柏清热燥湿,坚阴厚肠以止痢。

案6.石淋(肾结石):万某某,男,24岁,工人,1983年1O月17日初诊。患者因左侧腰痛,有时伴血尿在某医院诊断为肾结石而住院治疗,经用总攻疗法治疗月余,腰部仍隐痛,尿频、急痛而灼热,腹部有窘迫感。余切其脉弦数不静,其症如上述,苔少舌红,诊断为肝风夹热下迫膀胱,用白头翁汤合导赤散治疗(原方未加减),5剂后排出小结石1粒,诸症消除,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白头翁汤本用于治疗热利(痢),著名中医学家姚荷生认为本方有熄风清热的作用,曾用本方合导赤散治疗癃闭,取得了1剂知,2剂已的疗效。本人受其启发,用于治疗石淋属肝风下迫者,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目前白头翁汤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风热眼病、泌尿系感染等疾病。其用于下利(痢)时,主要为肝风下迫证,鉴别要点在于:赤多偏热,偏重血分,白多偏寒,偏重气分,风重热重均可见里息后重,但热重没有风重里急后重明显,热重入血分之里急后重,没有肝风下迫来得窘急,热证疼痛多明显,肝风下迫坠胀最为痛苦。总之一者以疼痛为主,腹痛拒按,伴窘迫;一者以窘迫为主,日夜无度,肛门坠胀灼热。

5 当归贝母苦参丸的应用

方解:当归活血润燥;贝母利气解郁,兼治热淋;苦参利湿热,除热结,与贝母合用,又能清肺而散膀胱郁热,合而用之,可使血得濡养,郁热解除,膀胱通调,则小便自能畅利。

案7. 淋证(泌尿系感染):赵某某,女,23岁。l周前发现小便频数急痛,伴以腰部疼痛。曾查尿蛋白+,红、白细胞+ + + +,遂诊断为泌尿系统感染。经治数日,诸症不减,伴以带下,转来我院门诊。观其舌质略红,脉象细滑而数,此属阴虚湿热下注,遂用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当归12g,贝母12g,苦参12g,生地25g。上方服到第3剂时,腰痛、尿频急等症状明显改善,白带较前明显减少,服4剂后基本消失。舌脉同前,复查尿常规正常。遂将上方加入滑石30g、甘草6g,再服3剂为之善后。

按:本例加入生地者,因患者舌红、脉细,取其养阴清热之职,且使利湿不致有伤阴之弊。

本方加减法:习惯性便秘者,加麻仁、生首乌、莱菔子、玄参以滋阴润肠;前列腺炎,湿热结于下焦者,加滑石合知柏地黄汤,以滋肾养血清热利湿;妊娠小便涩痛重者,加甘草梢、滑石以通利;热盛小溲色深者,加扁蓄、瞿麦、野菊花、败酱草等以清热解毒。

当归贝母苦参丸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妊娠小便难和大便难、肾盂肾炎、前列腺炎小便不利、泌尿系感染等。其病位属下焦,病因是湿热,从气血来说属血分,从表里来说属里证,从阴阳来说属阴证(肝肾),症状为小便淋沥不尽,尿时涩痛,尿色黄赤,或兼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兼滑。本方脉迟缓者不宜,因为苦参有减慢心律的作用。关于本方的贝母,如有燥咳,则用川贝;如前列腺肥大,则用浙贝。

其它如蒲灰散、当归散、硝石矾石散等,有的因药物难以配齐,影响临床应用,有的因药物较简单,没有单独使用,所以很难介绍具体经验。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