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中医知识

便秘治验4则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1 结核性胸膜炎致便秘案

王某,女,42岁,2002年9月18日初诊。诉1年前因患结核性胸膜炎,经住院治疗月余好转出院,但近数月来,大便干结、3~6天1次,夜寐则盗汗涔涔,胃纳不佳,身疲乏力,午后尤甚,五心烦热,时有咳嗽。屡经中西药治疗,用药时有效,停药后复发,痛苦不堪。现大便干结已6天未解。诊见:面色不华,两颧如妆,唇红,形体消瘦,舌质红、苔少,脉濡细。证属阴津亏乏,肠燥津枯之便秘。治以滋阴润燥,生津通腑法。方用甘麦大枣汤加味。处方:浮小麦、玉竹、黄芪、百合、桑叶、龙骨、牡蛎各30g,白芍20g,麦冬、白及各15g,五味子、百部、麻黄根各10g,大枣6枚。水煎服,每天1剂。服药4剂,盗汗止,大便每天1次,诸症亦减。药已中病,宗原方继服7剂,告愈。

按:本例便秘,乃久病伤阴,加之盗汗过多,津液外泄,肠燥失于濡养而致便秘。前医屡用泻下与润肠通便药而未效。笔者用滋阴生津敛汗之品,达滋阴润燥、增水行舟之效,以正本清源,俾盗汗止,使阴津内守,肠燥得润,药用甘麦大枣汤11剂,而获痊愈。

2 剖宫产术后致便秘案

匡某,31岁,2003年1月9日初诊。诉剖宫产术后1月来,大便秘结,4~7天1次,伴见气短乏力,腹部坠胀痛,纳谷不香,口干低热。经西医用抗生素、输液、健胃、缓泻等治疗,疗效不显。又转请中医诊治,用调胃承气汤加味2剂,仍不见功。诊见:面色无华,精神疲软,腹部脐周有轻度压痛,舌质红、苔薄黄且干,脉沉细略数。证属气阴两虚,燥热内结,腑气不通。治以益气凉血,滋阴通腑。处方:玉竹、玄参、黄芪、白术、败酱草各30g,麦冬、当归各20g,枳实15g,五味子10g,桃仁12g。水煎服,每天1剂。服药4剂。大便畅解,其余诸症亦减。药已中病,宗原方继服9剂,告愈。

按:本例剖宫产术后出现的便秘,西医曾经用抗感染与缓泻药等治疗乏效,又经某中医用调胃承气汤亦效微。细审此证,乃术后津液伤,气血耗,导致气阴两虚,肠道干涩,以致燥热内结而出现便秘证。而用益气凉血,滋阴通腑之剂获捷效。

3 高血压病致便秘案

李某,女,56岁,2002年11月21日初诊。诉患高血压病已10年,平日常头昏头痛,经服西药治疗后,症状改善。近3年来,大便秘结,3~5天1次,每当临厕,虽用力排便,但努挣乏力,大便干结难下,甚感痛苦,多方求治,多以泻下药治之,虽用药有效,但停药又复发。近月来,头昏头痛,周身痛,有汗,手足沉重,纳谷不香,呕逆胀满,口干但不欲饮,大便干结,现已5天未解。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证属湿热郁于膜原。治以清热利湿,透达膜原。方用达原饮加味。处方:石菖蒲、知母、草果、槟榔各10g,黄芩、栀子各12g,茵陈、藿香、厚朴、茯苓各15g,夏枯草20g。水煎服,每天1剂。服药4剂,每天晨起大便1次,其余诸症亦减。宗原方继服7剂,告愈。

按:本例患高血压病10年、便秘3年之痼疾,治疗棘手。观前医之方,又多以泻下药治之,虽小效一时,却病因未去,旋即复作。细审本证,虽高血压病,但证现一派湿热之邪蕴于膜原之象,且郁久化热,耗伤阴津,导致肠燥津枯,大便干结。固此,用达原饮加味,旨在直达膜原,开泄透达盘踞之湿热浊邪,调治11天告愈。

4 阳萎便秘案

匡某,38岁,2003年2月4日初诊。诉近2年来,经常便秘,每3~5天1次,甚则7天1次。曾用许多治便秘之西药,疗效不显。又经数名中医诊治,用过多剂泻下剂亦乏效。后辗转服清热利湿养阴增液剂均罔效。近半年,又因家事不遂,夫妻不睦,心中烦闷,纳谷不香,出现阳事不举,胸脘不适,胁肋胀问。屡经医者投以温肾补阳之剂,仍大便干结难解,深感苦闷,转请余诊治。诊见:便秘已7天未解,伴有失眠多梦,心烦易怒,口干口苦,两侧头痛,阳萎,舌质红尤以舌边红、苔黄且干,脉弦数。证属肝经郁热,肝木侮土。治宜疏肝清热,解郁健脾。方用龙胆泻肝场与逍遥散化裁。处方:龙胆草、黄芩、栀子各10g,柴胡、炒酸枣仁、枳实、茵陈、芦根各15g,白术、柏子仁各30g,白芍20g,桃仁12g。水煎服,每天1剂。服药4剂,大便已解,2天1次,诸症遂减。药已中病,宗原方服7剂,大便畅解,每天1次,其余诸症消失,惟阳萎未愈,后用滋肾壮阳之剂,服药月余而愈。

按:本例便秘为2年之痼疾,又患阳萎半年。前医曾投以多种治便秘之药方,亦无疗效。细审此证,究其源乃肝经郁热,肝木侮土,应用龙胆泻肝汤与逍遥散化裁,旨在清肝热,疏肝气,舒枢机,运脾气,顺升降。虽无一味通便之品,而大便自行,药用11剂终使2年痼疾顿除。后经滋肾壮阳之剂调治月余,阳萎告愈。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