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中医知识

感冒的中医护理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感冒是临床常见的外感疾病,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风寒或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感冒的病因主要是感受风邪所致,病位在肺卫,临床分为风寒、风热、暑湿及体虚感冒,不同的季节,风邪往往随时气侵入,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挟暑湿,秋季多兼燥气,梅雨季节多挟湿邪,由此造成感冒的不同症状。
护理要点:
1.按内科护理常规。
2.病室环境:病房应安静整洁,限制家属探访。根据感冒病因不同,采取不同应对措施。风寒及气虚感冒者应注意保暖防寒,室温可稍高,达到“寒者热之”的目的;风热、阴虚感冒,室内宜稍凉,并注意保持适当温度,达到“热者寒之”的目的。署湿感冒则应注意室内的通风透气。
3.作息:重症患者宜卧床休息。服药后汗出过多者,宜擦干身体后换干爽衣服,以免受凉。热退后可适当活动。同时患者应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以利疾病康复。
4.用药:风热感冒者应以辛凉解表,祛风清热为冶法;风寒感冒者以辛温解表为冶法。解表发汗药轻煎即可,风寒感冒汤药应热服,并可盖被取暖、服热稀粥以促汗出,同时应慎避风寒;风热感冒药则宜温服。
5.监护:密切注意体温、血压、呼吸、脉搏、痰色、舌苔、脉象,以及用药后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报告医生处理。
6.饮食:以清淡、稀软为宜。若同时配合食疗,应以疏风解表为原则。风寒感冒宜以辛温散汗的食物为主;风热感冒宜以辛凉清热的食物为主,暑湿感冒宜食清热生津的食物;梅雨季节宜食化湿通气的食物。同时忌服辛辣油腻食品。
7.临证施护:①体虚感冒者可用艾灸的补法,取大椎、关元,足三里等穴;临睡开水泡脚,以去湿、散寒、振奋卫阳之气。
②感冒无汗伴头痛、流涕者可应用捏脊、按摩、热敷等疗法。
③阴虚感冒者可用滁菊泡水代茶饮;风热感冒可用茅根、苏叶煎汤代茶饮;暑湿感冒可用鲜藿香、佩兰、薄荷泡水代茶饮。
④便秘者可服用麻仁丸或番泻叶泡水代茶饮。
8.出院指导: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注意四时天气变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坚持每日凉水洗脸等,以提高机体防御疾病能力及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感冒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合,杜绝感染。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