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中医知识

理气药和方剂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凡用以调理气分疾病,能疏畅气机,可使气行通顺的药物,称为理气药。以理气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称为理气方。

气分病主要包括气虚与气逆。气虚病证主要表现为机体或脏器的功能低下,气虚宜补气,列入补益方药章节阐述。气滞、气逆病证主要表现为机体或脏器的功能障碍,气滞宜行气,气逆宜降气。理气方药具行气或降气之功,主要用于肝郁气滞、脾胃气滞、肺气壅滞、胃气上逆等证。

引起气滞、气逆病证的原因很多,诸职寒暧失调,忧思郁怒,痰饮,湿浊,瘀阻,外伤,以及饮食不节等因素,皆能影响气机的运行,进而发为气滞、气逆病证。气滞者常表现为闷、胀、痛,气逆者常表现为呕恶、呃逆或喘息。临床使用理气方药,必须针对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并作适宜的配伍。

理气药物以辛燥者居多,易于耗气伤阴,气虚及阴亏者慎用。

(一)理气药

陈皮

《本经》

为芸香料常绿小乔木植物橘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成熟果实之果皮。

别名:陈橘皮、陈柑皮、广皮、新会皮。

处方用名:陈皮、炒陈皮。

药用部分:果皮。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肺、脾经。

功能:行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与应用:

1.陈皮气香性温,能行能降,有行气健脾之功。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恶心呕吐等症。脘腹胀满疼痛,常与枳壳、木香等配伍;胃失和降之恶心呕吐,可配生姜同用,即橘皮汤。

2.又能燥湿化痰,用于痰湿阻滞脾、肺诸症。湿浊中阻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常与苍术、厚朴等配伍,如平胃散;痰湿阻肺之咳嗽痰多,可配半夏、茯苓同用,如二陈汤。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苦燥,温能助热,舌赤少津、内有实热者慎用。

参考资料:陈皮含挥发油,可促进肠胃排除积气;实验用煎剂能使免离体小肠弛缓,这种舒张效应可被乙酰胆碱拮抗。对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使分泌加强、痰液稀释易于排出。还略有升压作用及兴奋心脏作用。

青皮

《本草图经》

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橘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未成熟果实之果皮或幼果。

别名:小青皮、青橘皮、细青皮、均青皮。

处方用名:青皮、炒青皮。

药用部分;幼果或青色果皮。

性味:苦、辛、温。

归经:入肝、胆、胃经。

功能;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主治与应用:

1.本品辛散温通,苦泄下行,性较峻烈,适用于肝气郁滞所致的胁肋、乳房胀痛及疝气疼痛等证。用治胁肋、乳房胀痛,常与柴胡、香附、郁金等配伍;治疗疝气疼痛,常和小茴香、川楝子、吴茱萸同用。

2.有较强的消散积滞作用,用于食积腹胀,嗳气脘闷,常与山楂、麦芽、神曲等配伍。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本品性烈耗气,气虚者慎用。

枳实

《本经》

为芸香料小乔木植物酸橙或香橼和枸橘(枳)的未成熟果实。

别名;小枳实、陈枳实、江枳实、川枳实。

处方用名;枳实、炒枳实。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入脾、胃、大肠经。

功能: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主治与应用:

1.本品苦泄辛散,行气之力峻猛,常用于食积停滞,腹痛便秘,以及泻痢不畅,里急后重之证。治疗便秘腹痛,常与大黄、厚朴配伍,即小承气汤;治疗泻痢腹痛,常和大黄、黄连、黄芩等同用,如枳实导滞丸。

2.适用于痰浊阻塞气机,胸脘痞满之证。用治胸痹兼见胸闷脘胀者,常与薤白、桂枝、瓜蒌等配伍,如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脾虚湿阻气滞之脘痞腹胀,常和白术同用,即枳术丸。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及孕妇慎用。

参考资料:

枳实水煎剂有收缩血管作用,使血压上升;低浓度使离体心脏收缩增强,高浓度时收缩减;对子宫肌有兴奋作用,使张力增加,收缩增强;使免离体小肠舒张,有拮抗乙酰胆碱对小肠的收缩效应;临床治疗胃下垂有一定疗效。

附药;枳壳。

为芸香料小乔木植物酸橙、香橼、枸橘的接近成熟之果实(去瓤)。

性味、归经同枳实。功效与枳实相仿,但作用和缓,以行气宽中除胀为主。

厚朴

《本经》

为本兰科落叶乔木植物厚朴的树皮或根皮。

别名;川厚朴、川朴、紫油朴、紫厚朴。

处方用名;厚朴、炒厚朴、紫厚朴。

药用部分:树皮或根皮。

性味:苦、辛、温。

归经:入脾、胃、肺、大肠经。

功能:行气燥湿、降逆平喘。

主治与应用:

1.本品长于行气、燥湿、消积,为消除胀满之要药。凡湿阻、食积、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均适用。湿阻中焦,常与苍术,陈皮配伍;积滞便秘,常和大黄,枳实同用。

2.本品能下肺气,消痰涎而平咳喘。适用于咳嗽痰多症,常与杏仁、半夏等配伍。

用量:3~9克。

参考资料:

厚朴煎剂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及人型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动物离休心脏的收缩有抑制作用。厚朴碱为神经-肌肉阻断剂,有显著的骨骼肌松驰作用,主要是阻断神经冲动在肌肉终板的传递,厚朴碱还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木香

《本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云木香、川木香的根。

别名:南木香、印木香、老木香、新木香。

处方用名:木香、炒木香。

药用部分;根。

性味:辛、苦、温。

功能:行气止痛。

主治与应用:

本品长于行肠胃滞气,适用于脘腹胀满疼痛症。治湿热痢疾腹痛,常与黄连等配伍,如香连丸;治脾虚腹胀,常和党参、白术、砂仁等同用,如香砂六君子汤。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香燥,阴虚火旺者慎用。

参考资料:

木香粉剂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煎剂对福氏痢疾杆菌Ⅲ型有抑制作用;对免离体大肠张力有降低作用,能拮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本品还有降压作用,使外周血管扩张。有轻度利尿作用。

香附

《别录》

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的根茎。

别名:莎草、香附子、香附米、莎草根。

处方用名;香附、制香附。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辛、微苦、甘、平。

归经:入肝、三焦经。

功能: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主治与应用:

1.本品善于疏肝解郁,调理气机,适用于肝气郁滞所致的胸胁胀闷、脘腹胀痛及疝痛症。用治胁痛,常与柴胡、白芍、枳壳等配伍;治疗肝气犯胃,胃脘胀痛,常和木香、佛手等同用;治疗疝痛,可与小茴香、川楝子、乌药等配合使用。

2.为妇科常用之品,尤适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或伴有乳胀、腹痛等证。常与当归、白芍、川芎、柴胡等配伍同用。

用量:6~12克。

参考资料:

香附子流浸膏对动物的离体子宫,可抑制其收缩,缓解其痉挛,降低肠管张力,拮抗乙酰胆碱的作用。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

大腹皮

《开宝本草》

为棕榈科常绿乔木植物槟榔的果皮。

别名;腹毛。

处方用名:大腹毛。

药用部分:果皮。

性味:辛、微温。

归经:入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能;下气宽中,利水消肿。

主治与应用:

1.常用于湿邪阻滞气机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不爽之症,常与藿香、陈皮等同用。

2.用于水种、脚气病,常和茯苓皮、五加皮等配用。

用量:6~9克。

参考资料:

实验证明大腹皮水煎剂能使肠管收缩加强,紧张性提高,加用阿托品可消除大腹皮的收缩肠管作用。

川楝子

《本经》

为楝科落叶乔木川楝的成熟果实。

别名;金铃子、楝子、楝实。

处方用名:川楝子。

药用部分:成熟果实。

性味:入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行气止痛,清热杀虫。

主治与应用:

1.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尤适于热性胸胁及腹部胀痛、疝痛等症,常与延胡索配伍,即金铃子散;对于寒性疼痛,应配吴茱萸、小茴香等温里药同用,如导气汤。

2.用于虫积腹痛,兼收杀虫和止痛之效。可与槟榔、使君子等同用。

3.外用治头癣有效。取川楝子适量,焙黄研末,用熟猪油或麻油调成油膏,涂于患处。

用量:3~9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参考资料;

本品体外试验对猪蛔虫、蚯蚓、水蛭有明显的杀虫效力;对铁锈色小芽孢癣菌有抑制作用。

佛手

《本草图经》

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植物佛手的果实。

别外:佛手柑、手柑。

处方用名:佛手、佛手片。

药用部分:果实。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肝、脾、肺经。

功能:舒肝理气,和胃,化痰。

主治与应用:

1.本品气清香而不烈,性温和而不峻,行气之功颇佳,止痛作用较弱。适用于肝气郁结引起的胁肋胀闷、胸腹痞满、食欲不振等证,多与香橼、木香、陈皮等配伍使用。

2.用于咳嗽日久而痰多之证,多与枇杷叶、紫苑等配伍使用。

用量:3~9克。

延胡索

《开宝本草》

为罂栗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延胡索的块茎。

别名:玄胡索、延胡、元胡等。

处方用名;延胡索、元胡、炒延胡索、酒炒延胡索。

药用部分:块茎。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心、肝、脾经。

功能: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与应用:

本品止痛作用持久而不具毒性,作用部位广泛,是优良的止痛药。用于气血凝滞所致的心腹痛、胁肋痛、疝痛、腰痛、关节痛,痛经等多种疼痛症。单用有效,如研末温酒调服以治疗胃脘痛;治热厥心痛及疝痛,常与金铃子配伍,即金铃子散;治腰痛及痛经,常与当归、桂枝配用,如延桂散;治疗腹痛及胁痛,常与五灵脂、青皮、没药等同用。用治跌打损伤瘀滞作痛时也可加入本药。

用量;5~15克。研末服,每次1.5~3克。

参考资料:

延胡索内服有类似咖啡及可待因的镇痛效果,能显著提高痛觉阈而有镇痛作用。粉剂和醇制剂作用优于煎剂。所含延胡索乙素作用较强,丑素次之,两种成分均有镇静、催眠、松弛肌肉、解痉等效用。

薤白

《本经》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小根蒜和薤的地下鳞茎。

别名:薤白头、南薤白。

处方用名;薤白。

药用部分;地下鳞茎。

性味:苦、辛、温。

归经;入肺、胃、大肠经。

功能:温中通阳,下气散结。

主治与应用;

1.适用于寒痰湿浊凝滞于胸中,阳气不得宣通所致的胸闷作痛或兼见喘息、咳唾的胸痹证。单用捣汁饮有效;与瓜萎、白酒同用,有协同作用,即瓜萎薤白白酒汤。

2.用于泻痢后重症,常和木香、枳实等同用。

用量:5~15克。

使用注意;胃弱纳呆、不耐蒜味者不宜用。

苏子

《别录》

为唇形科一年生植物紫苏的种子。

处方用名:苏子、紫苏子、炒苏子。

药用部分:种子。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经。

功能:降气祛痰,止咳平喘。

主治与应用:

适用于痰涎壅盛、咳逆气喘、胸膈满闷病症,常与前胡、厚朴、半夏等配伍,如苏子降气汤。

用量:3~9克。

郁金

《新修本草》

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郁金或广西莪术的块根。

别名:玉金、黄郁金、黑郁金。

处方用名;郁金。

药用部分;块根。

性味:辛、苦、凉。

归经:入心、肝、胆经。

功能:行气解郁,活血祛瘀,清心开窍,利胆退黄。

主治与应用:

1.用于气郁血滞所致的胸腹胁肋胀痛、痛经及症瘕痞块等。治胸腹胁肋胀痛,常与柴胡、香附、枳壳、丹参等配伍;治痛经,可与柴胡、香附、当归、白芍等同用;治胁下症块,常和丹参、鳖甲、青皮、泽兰等同用。

2.用于浊邪蒙敝清窍所致的胸脘痞闷、神志不清症和痰气闭塞心窍之癫痫病证。治前者常与石菖蒲、连翘等配伍,如菖蒲郁金汤;治后者常和明矾同用,即白金丸。

3.用于血热瘀滞所致的吐血、尿血、衄血等证,常与生地黄、丹皮、蒲黄等同用。

4.用于黄疸症,常与茵陈、栀子、枳壳等配伍使用。

用量:6~12克。

使用注意:不宜与丁香同用。

使用注意;不宜与丁香同用。

参考资料:

郁金有利尿、轻度镇痛作用。郁金所含姜黄烯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减少尿内的尿胆元。有止痛、退黄、缩小肝脾等效果。

乌药

《本草拾遗》

为樟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乌药的根。

别名;台乌药。

处方用名;乌药。

药用部分:根。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脾、肾、膀胱经。

功能: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主治与应用:

1.本药辛开温散,善于疏通气机,散寒止痛。适用于寒郁气滞所致的胸胁闷痛、脘腹胀痛、寒疝腹痛及痛经等证。用治胸腹胀痛,可与香附、木香等配伍;治疗寒疝腹痛,常与小茴香、青皮、吴茱芋等同用;治经行腹痛,常与香附、当归、川芎等药配用。

2.用于肾阳不足,膀胱虚寒引起的小便频数及遗尿。常与益智仁、山药等同用。

用量:3~9克。

旋复花

《本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旋复花的头状花序。

别名:伏花、六月菊、金钱花、全福花、全复花。

处方用名:旋复花、制旋复花。

药用部分:头状花序。

性味:苦、辛、咸、微温。

归经:入肺、脾、胃、大肠经。

功能:降气止呕、祛痰平喘。

主治与应用:

1.用于恶心呕吐、噫气。常与代赭石、半夏、生姜等配伍,如旋复花代赭石汤。

2.用于痰壅气滞之咳嗽多痰、胸膈痞闷等证。常与桔梗、半夏、前参等配伍使用。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包煎。

(二)理气方

柴胡疏肝散

《景岳全书》

组成:柴胡6克 芍药9克 枳壳6克 炙甘草3克、陈皮6克 川芎6克 香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结,证见肋胁疼痛,善太息,脉弦。或兼见寒热往来,脘腹胀满,纳呆食少。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为主药;香附、芍药助柴胡和肝解郁,陈皮、枳壳行气导滞共为方中辅药;川芎理气活血止痛,为方中佐药;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具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

临床应用:

1.本方是治疗肝气郁结之胁肋疼痛的常用方剂。以胁肋疼痛、太息稍舒、脉弦为辩证要点。

2.瘀血征象明显,加用丹参、失等散;兼有嗳气吞酸、口苦者,加用左金丸;兼有食滞征象者,加用麦芽、鸡内金等。

附方:四逆散(《伤寒论》)。由柴胡、芍药、枳实、炙甘草组成。有透解郁热,疏肝理脾之功。主治热厥证。症见手足厥冷,脉弦。或兼脘腹疼痛或泄利下重。

方解:本方是治疗胃虚气逆的常用方剂。方中旋复花降气消痰、代赭石重镇降逆治疗主症,共为主药;党参补气益胃,半夏助主药以和胃降逆,均为辅药;甘草、大枣助党参益气和中,生姜配合半夏以降逆止呕,共为佐使。

临床应用:

1.胃肠神经官能症、胃扩张、幽门不完全性梗阻,或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所出现的嗳气、呃逆、呕吐属胃虚痰阻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2.胃中虚寒致呕逆者,改生姜为干姜,酌加丁香、柿蒂。

逍遥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12克 白芍12克 当归12克 茯苓12克 白术12克 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亦可将上药共为散,每次6克,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汤冲服。日3次。

功用:疏肝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所致的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三药配合,补肝体而助肝用,共为方中主药;白术、茯苓健脾和中,为方中辅药;佐薄荷、生姜助本方疏散条达之力;炙甘草调和诸药为方中使药。诸药合用,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弱得健,则诸症自愈。

临床应用:

1.本方常用于辩证属肝郁血虚脾弱的慢性肝炎、胃肠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月经不调等病症。

2.本方治证见虚热征象明显时,加用丹皮、炒栀子,名为丹栀逍遥散。

3.治疗肝郁血虚之痛经,加用生地黄或熟地黄,名为黑逍遥散。

苏子降气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苏子10克 半夏10克 前胡6克 陈皮5克 厚朴6克 当归6克 肉桂3克 炙甘草5克 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

功用:降气化痰平喘。

主治:上实下虚之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舌苔白滑或白腻等。

方解:本方是治疗上实下虚之喘咳的常用方剂。苏子、半夏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为方中主药;厚朴、前胡、陈皮下气祛痰,协助主药治疗上实,肉桂温肾纳气治疗下虚,均为辅药;当归养血润燥,制约大队燥药伤阴的付作用,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临床应用:

1.本方适用于上实下虚而病喘咳之咳吐白痰、舌苔白滑或白腻者。

2.肺肾两虚的喘咳或肺热痰喘,不宜使用本方。

3.兼有风寒表证者,可加麻黄、杏仁等。

旋复代赭汤

《伤寒论》

组成:旋复花9克 代赭石15克 党参12克 炙甘草6克 半夏9克 生姜9克 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气上逆而致的胃脘痞闷、嗳气、呃逆、呕吐等证。"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