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中医知识

理血药和方剂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凡能调理血分,治疗血分病证的药物,称为理血药,以理血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称为理血方。

血分疾病包含血虚、血热、血瘀、出血等四个方面的症证,治疗时血虚宜补血,血热宜凉血,血瘀宜活血,出血宜止血。补血方药和凉血方药分别列入补益方药和清热方药章节,本节介绍活血、止血药物和方剂。

活血药和方也称活血化瘀药物和活血化瘀方剂。适用于血瘀证;止血药和方适用于各种出证。

(一)理血药

1.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具有疏通经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的作用,适用于跌打损伤、月经不畅、产后恶露瘀滞不净、肿块等阏血阻滞之证。

形成瘀血证的原因颇多,诸如外感风寒,或热灼营血,或痰湿阻滞,以及跌打损伤等,皆可造成血行障碍,导致血滞瘀阻。而且瘀血的部位、程度也有不同,故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时,应辩证求因,选择适当的药物,并作适宜的配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临床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时,常加理气药同用,以加强行血散瘀的作用。

本类药物不宜用于妇女月经过多者,对于孕妇,尤当慎用或忌用。

川芎

《本经》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茎。

别名:芎穷、大川芎、大芎、抚芎、京芎。

处方用名;川芎、炒川芎、酒川芎。

药用部分:

根茎。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肝、胆、心包经。

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主治与应用:

1.本品功能活血行气,为血中之气药,可下行血海。常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阻腹痛等病症,常与当归、白芍、香附、益母草等同用;用治难产、胞衣不下,可与牛膝、龟板等配合使用。

2.本品能上行头目,为头痛之药,治风寒头痛,常与细辛、防风、白芷等同用; 风热头痛,常和蔓荆子、菊花、生石膏等配伍;治风湿头痛,每和蒿本、白芷、羌活、苍术等同用; 血虚头痛,每和当归、白芍、首乌、天麻等配伍;治头风头痛,常与白僵蚕、全蝎、防风等配伍;治血瘀头痛,常和赤芍、丹参、牛膝等同用。

3.用于风湿痹痛,常与牛膝、细辛、秦艽、独活等配用。

4.近代用治心血瘀阻之冠心病,常与丹参、赤芍、红花等同用;治疗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症,脑血管痉挛,单用或用川芎嗪静脉滴注,或与葛根、丹参等药同用。

用量:6-9克。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月经过多,出血性疼痛者不宜使用。

参考资料:

1.镇静作用:有抑制大脑的活动、对抗咖啡因兴奋性的作用。

2.扩张血管作用:所含川芎嗪有明显扩张冠脉血管、降低动脉压及冠脉阻力等作用。

3.降压作用:对麻醉犬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4.对抗平滑肌痉挛作用:川芎所含魏酸及中性成分抗平滑肌痉挛;10%川芎流浸膏水溶液,小剂量使动物子宫肌收缩增强,大剂量则使子宫麻痹。

5.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川芎嗪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降低血小板的表面活动性,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

6、抗生作用: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宋氏痢疾杆菌、霍乱弧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尚有抗维生素E缺乏的作用。

丹参

《本经》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根。

别名:紫丹参、赤丹参、血丹参。

处方用名:丹参、酒炒丹参、炒丹参、丹参炭。

药用部分;根。

性味:苦、微寒。

归经:入心、心包、肝经。

功能:活血祛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主治与应用:

1.本品活血祛瘀而不伤血,前人曾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的多种血瘀证。如治血滞经闭,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及瘀阻腹痛,常与川芎、红花等同用;治症瘕积块,常与三棱、莪术、鳖甲等配伍,治瘀血气滞之胃脘痛,常和檀香、砂仁配伍。

2.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证,常与生地、玄参、黄连等配伍,如清营汤。

3.用于痈肿疮毒,常和银花、连翘、山甲等药配伍,如消乳汤。

用量:3~15克。

使用注意:反黎芦。

参考资料:

1.镇静止痛,减少动物自发活动,延长环已巴比妥的作用时间。

2.对心血管的作用:增加冠脉充量,减慢心律,改善心脏功能,对心肌梗塞的心肌缺血有明显改善作用。能扩张周围血管使血压下降。

3.抗凝作用:作用于多种凝血因子,提高cAMP,有抗血液凝固作用,激活纤溶酶原一纤溶酶系统,促进纤维蛋白原的溶解作用。

4.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藿乱弧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志贺氏及福氏痢疾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此外,尚有降血糖、抗癌(艾氏腹水癌)、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降血脂、护肝、抗炎、降温、轻度抑制肠吸收等作用。

红花

《开宝本草》

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筒状花冠。

别名:红蓝花、杜红花、散红花、草红花、本红花。

处方用名:红花。

药用部分;花。

性味:辛、温。

归经:入心、肝经。

功能:活血祛瘀,通经。

主治与应用:

本吕活血祛瘀之功甚佳,古代多用于妇科、外科血瘀病证,近年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多种瘀血阻滞或血行不畅之证,常与桃仁相须配伍使用。用治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瘀痛等证,常与桃仁、当归、川芎、赤芍、地黄同用,即桃红四物汤;治疗热郁血滞之斑疹,可与当归、紫草、大青叶等配伍,如当归红花饮;治疗胸痹心痛,可与丹参、川芎等同用;治疗脱疽证属气滞血瘀者,常与桃仁、当归、乳香、没药同用。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参考资料;

1.兴奋子宫作用:红花煎剂可兴奋小鼠、家免、猫、鼠、狗等在体及离体子宫。小剂量可使子宫发生紧张性或节律性收缩,大剂量可使子宫紧张性兴奋性升高,自动收缩增强,甚至痉挛。此现象对已孕子宫较未孕子宫明显。

2.对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大剂量红花煎剂对离体蟾酥心脏有抑制作用,小剂量却有轻微的兴奋作用,使心跳有力。红花水浸液有一定的扩张冠状动脉作用。但维持时间较短。

3.降血压作用:红花煎剂及乙醇提出液均可降低动物血压,且维持时间较长。

4.可使全血凝固时间及血浆(缺血小板)复钙时间显著延长。

桃仁

《本经》

为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桃或山桃的种仁。

别名:核桃仁、单桃仁。

处方用名:桃仁、桃仁泥、炒桃仁。

药用部分:种仁。

性味:苦、平。

归经:心、肝、大肠经。

功能: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主治与应用:

1.本品祛瘀之力较强,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的多种病证。用治血瘀经闭、痛经、症瘕等,常与红花、川芎、当归等配伍;治疗跌打损伤之瘀血作痛,可与红花、酒大黄、川芎等同用;治疗肠痈、肺痈初起属热郁瘀滞者,常配大黄、丹皮或苇茎,冬瓜仁等同用。

2.用于肠燥便秘,常配伍火麻仁、瓜萎仁等同用。

用量:6-9克。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益母草

《本经》

为唇形科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益母草的全草。

别名:茺蔚、益母蒿。

处方用名:益母草、坤草。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辛、苦、微寒。

归经:入肝、心、膀胱经。

功能:活血祛瘀、利尿、解毒。

主治与应用:

1.本品是妇科经产要药。常用于妇女血脉阻滞之月经不调、经行不畅、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等证,可单味熬膏内服,也可与当归、川芎等药配伍使用,增强疗效。

2.利尿作用,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可单味水煎服,也可与白茅根、车前草等同用。

3.清热解毒,用于疮痈肿毒,可与银花、连翘等配伍内服,也可将本药(鲜品)洗净、捣烂后外敷。

用量:9-15克,大剂量可用30克。外用适量。

参考资料:

1.兴奋子宫作用:对豚鼠、免及狗的受孕和未孕的离体子宫试验证明,益母草流浸膏对于子宫肌的伸缩性,紧张性均呈显著的增强作用。其作用与脑垂体后叶素相似,但效力较弱。对免在体子宫(静滴给药)和子宫瘘管(灌胃给药)实验,亦证明益母草对子宫有兴奋作用,紧张度与收缩力增强,频率加速。

2.利尿作用:给麻醉家免静注益母草碱1mg/kg数分钟后,尿量增加2-3倍。

3.益母草碱有降血压和扩张血管作用。

4.益母草水浸液(1:4)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三棱

《本草拾遗》

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块状根茎。

别名:山棱、京三棱、荆三棱。

处方用名:三棱、炒三棱、酒三棱、醋三棱。

药用部分;块状根茎。

性味:辛、苦、平。

归经:入肝、脾经。

功能:破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与应用:

1.常用于症瘕积聚及血瘀兼气滞之经闭,每与莪术相须配伍使用。

2.用于食积气滞之胸腹胀满疼痛,常与莪术、青皮、麦芽等同用,如三棱煎。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莪术

《药性论》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莪术的根茎。

别名:蓬术、蓬莪茂、蓬莪述、文术。

处方用名:莪术、炒莪术、醋莪术。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苦、辛、温。

归经:入肝、脾经。

功能:破血祛瘀,行所止痛。

主治与应用:

与三棱相似。三棱的破血作用较强,本品的行气止痛作用较佳。两药常相须为用。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乳香

《别录》

为橄榄科小乔木植物卡氏乳香树的渗出树脂。

别名:熏陆香、滴乳香。

处方用名:乳香、明乳香、制乳香。

药用部分:渗出树脂。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心、肝、脾经。

功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主治与应用:

1.本品既可活血化瘀,又可行气散滞。临床内、外、妇、伤诸科见有瘀滞疼痛之证,皆可应用。用治胃痛,可配高良姜、木香;治疗胁痛,可配川楝子、延胡索;治疗痹痛,常配羌活、秦艽、治疗损伤瘀痛,可配没药、红花、麝香;治疗痈疽肿毒之坚硬疼痛,常配没药、雄黄、麝香。

2.用于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本品与没药共研细末,外敷患处。

用量:3-9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味苦,入煎剂汤液混浊,胃弱者多服易致呕吐,故用量不宜过多,对胃弱者尤应慎用。无瘀滞者及孕妇不宜用。

附药 没药

本品为橄榄科小乔木没药树和爱伦堡没药树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其归经、功能、主治与应用、用量及注意事项诸条项与乳香相同,两药常相须配伍使用。

牛膝

《本经》

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及川牛膝的根。

处方用名:牛膝、炒牛膝及川牛膝的根。

处方用名:牛膝、炒牛膝、酒牛膝。

药用部分:根。

性味:苦、酸、平。

归经:入肝、肾经。

功能:活血祛瘀、引血下行、利尿通淋、补肝肾。

主治与应用:

1.用于血滞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等证。常与川芎、红花、益母草等药同用。

2.用于难产、胞衣不下,可单用本品酒蒸服,也可与川芎、龟板等配伍使用。

3.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鼻衄、齿衄等上部出血证,常配白茅根、栀子等同用。

4.用于尿血、小便不利、尿道涩痛,可与瞿麦、通草、小蓟等同用。

5.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下肢无力等证,常与杜仲、续断、桑寄生等同用。

6.用于阴虚阳亢、肝风内动之头痛、眩晕,常配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等同用。

用量:6-15克。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五灵脂

《开宝本草》

为哺乳动物鼯鼠科橙足鼯鼠或其近缘动物的粪便。

别名:灵脂、糖灵脂、灵脂米。

处方用名:五灵脂、酒灵脂、醋灵脂、炒五灵脂。

药用部分:粪便。

性味:咸、温。

归经:入心、肝经。

功能:散瘀止痛。

主治与应用:

本品可用于一切血瘀之痛证,每与蒲黄相须为用,即失笑散。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布包煎。

2.止血药

止血药具有加速血凝、制止体内外出血的作用。适用于各种出血证,如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及创伤出血等。

止血药有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等不同作用机理。凉血止血药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化瘀止血药用于瘀血阻滞、血不归经之出血证;温经止血药用于阳(气)虚不摄之出血证;收敛止血药用于虚证出血和日久不止之出血病证。

使用凉血止血和收敛止血药物时,要注意防止过用留瘀,变生他患。

三七

《本草纲目》

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根。

别名:参三七、田七、山漆、旱三七、广三七。

处方用名:三七。

药用部分:根。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入肝、胃经。

功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主治与应用:

1.本品止血作用甚佳,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长。适用于人体内外各种出血证,对出因兼有瘀滞者尤为适宜。可单独应用,研末吞服;也可配伍蕊石、血余炭等同用;研未外敷,可治创伤出血。

2.用于跌打损伤之瘀滞肿痛。可单独应用,也可配伍乳香、没药等药同用。

3.近代用本品研粉内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用量:3-9克。研粉吞服,每次1-1.5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性温,凡出血而见阴虚口干者,须配滋阴凉血药同用。

参考资料:

1.止血作用;三七有缩短动物的凝血时间及缩短凝血酶元时间作用。

2.对心血管的作用:三七提取液能增加冠脉流量,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并引起迅速持久的降压作用。浸剂可降低小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进毛细血管的抵抗力。

3.护肝作用:能促进肝糖元的积累。

4.抗生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仙鹤草

《滇南本草》

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芽草的全草。

别名:脱力草。

处方用名:仙鹤草。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苦、涩、平。

归经:入肺、肝、脾经。

功能:收敛止血、解毒疗疮,杀虫。

主治与应用:

1.本吕味涩收敛,止血作用较佳。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证,常随证配伍相应的药物。如用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常配鲜生地、侧柏叶、地榆等凉血止血之品;治疗虚寒性出血证,常与炮姜、艾叶等温摄止血药同用。

2.用于疮疖肿疡、痔肿,可用茎叶熬膏调蜜外涂,并同时水煎内服。

3.用于滴虫性阴道炎所致的阴部湿痒证。可用本品煎浓汁冲洗阴道。

用量:9-30克,大剂量用60克。外用适量。

参考资料:

1.止血作用:仙鹤草浸膏及仙鹤草素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收缩周围血管,缩短出凝血时间,还能增加血小板数量。

2.驱虫作用:仙鹤草根及冬芽有较强的驱绦虫作用,主要作用于头节,对颈节及体节也有作用;仙鹤草茎叶可抑制阴道滴虫。

3.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白及

《本经》

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及的地下块茎。

处方用名:白芨、白及、白芨粉。

药用部分;块茎。

性味:苦、苦、涩、微寒。

归经:入肺、胃、肝经。

主治与应用:

1.主要用于肺胃出血证。可单用本品研末,用糯米或凉开水调服。也可随证配伍相应的药物,如治肺阴不足、干咳咯血证,常与百合、麦冬、阿胶、楷杷叶等药配伍;治疗溃疡病出血,常与乌贼骨同用,即乌芨散。

2.用于外伤出血,可单用或配煅石膏研末外敷。

3.用于疮痈肿毒,手足皲烈。治疮痈初起未溃破者,常配银花、天花粉、皂角刺等;治疮痈已溃,久不收口,常研末外用;治手足皲烈,可研末用麻油调涂。

用量:9-15克。研粉吞服,每次1.5-3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反乌头。肺有实火,外邪盛时不宜早用。

蒲黄

《本经》

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狭叶香蒲或香蒲属其它植物的花粉。

处方用名:蒲黄、炒蒲黄、酒炒蒲黄、蒲黄炭。

药用部分:花粉。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入肝、心经。

功能:收涩止血, 活血祛瘀,利尿。

主治与应用:

1.本品止血则不留瘀,生用或炒用止血作用均显著,传统认为炒用为佳。广泛用于衄血、咯血、便血、尿血、崩漏、产后出血不止及创伤出血等证。蒲黄尚有利尿作用,故用于血淋证更为适宜。单用水煎服或粉末吞服均可,临床上多随证配合相应药物同用。

2.用于产后瘀痛、痛经及瘀血阻滞引起的心腹疼痛证,常与五灵脂相须配伍使用,即失笑散。

用量:3-9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入煎剂宜包煎。

地榆

《本经》

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榆的根。

处方用名:地榆、地榆炭。

药用部分;根。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入肝、大肠经。

功能:凉血止血,收敛,解毒。

主治与应用:

1.可用于诸种出血证,尤适宜于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及崩漏等证。治便血、痔血,常与槐花合用;治血热崩漏,可与生地、黄芩、炒蒲黄、小蓟等配伍;治血痢、常与黄连、木香等同用。

2.是治疗烧、烫伤的要药,常用生地榆研细粉末麻油调敷。

3.用于湿疹,皮肤溃烂症,单用本品煎浓汁,纱布浸湿外敷。

用量:9-15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对于大面积烧伤,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它所含水解型鞣质被身体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侧柏叶

《别录》

为柏科常绿乔木植物侧柏的嫩枝及叶。

别名:柏叶、扁柏叶。

处方用名:侧柏叶、侧柏炭。

药用部分:嫩枝及叶。

性味:苦、涩、微寒。

归经:入肺、肝、大肠经。

功能;凉血止血,止咳祛痰,乌须发。

主治与应用:

1.主要用于血热妄行之各部位出血证。可单用本品水煎服,也可配伍生地、生艾叶等同用。

2.用于肺热咳嗽,或痰粘稠不易咳出者,可用侧柏叶末与红枣浓煎代茶或制成片剂。

3.用于血热之头发早白,常与制首乌、生地、女贞子等合用。

用量:9-15克。

小蓟

《别录》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刺儿莱的全草及地下茎。

处方用名:小蓟、鲜小蓟、小蓟炭。

药用部分:全草及地下茎。

性味:甘、凉。

归经:入心、肝经。

功能:凉血止血,消散痈肿,利尿。

主治与应用:

1.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咯血、衄血、吐血、尿血及崩漏等证。因本品尚有利尿之功,故擅治尿血,常与蒲黄、木通、滑石等南用。

2.用于热毒疮痈。可单用内服,也可取鲜品捣烂外敷。

用量:10-15克,鲜品可用30-60克。外用适量。

白茅根

《本经》

为禾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茎。

处方用名:茅根、白茅根、鲜茅根。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肺、胃、膀胱经。

功能: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主治与应用:

1.用于血热妄行之衄血、吐血、尿血、尤以尿血为佳,单用力弱,常配伍生地、侧柏叶、小蓟、蒲黄等同用。

2.用于热淋、小便不利、水肿及湿热黄疸等证。治肾炎水肿,常与茯苓、泽泻、车前子等同用;治膀胱湿热之尿频、尿急、尿痛、常与车前草、木通、瞿麦等配伍;治湿热黄疸,可与茵陈、金钱草、栀子等配伍使用。

3.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等证,每与芦根合用。

用量:15-30克。鲜品30-60克。

茜草

《本经》

为茜草科多年生蔓生草村植物茜草的根。

别名:茹蘧、活血草。

处方用名:茜草、茜草根、茜 草 炭。

药用部分:根。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肝、肺经。

功能:凉血止血,活血化瘀。

主治与应用:

1.用于血热妄行之多种出血证,尤以血热崩漏最为常用,常与大蓟、乌贼骨等药配伍同用。

2.用于血滞经闭,单用力薄,常与当归、红花、牛膝等配伍使用。

3.用于跌打损伤瘀痛及痹证骨节疼痛等,常与川芎、赤芍、桂枝等药配伍。

用量:9-15克。

(二)理血方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9克 生地黄9克 桃仁12 红花9克 枳壳6克 赤芍6克 川芎5克 柴胡3克 桔梗5克 牛膝9克 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入暮渐热。舌质暗红、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

方解: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为主药;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并引血下行,3药助主药以活血祛瘀为辅药;生地黄配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桔梗宽胸中之气滞,治疗气滞兼证,并使气行血亦行,共为方中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合而用之,使血行瘀化诸症之愈。

临床应用:

1.以胸痛、舌暗红、脉涩或弦紧为辩证要点。

2.血瘀经闭、痛经,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茺蔚子、泽兰等;胁下痞块属血瘀者,本方加郁金、丹参等;兼有气虚见症加党参。

失笑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五灵脂、炒蒲黄各等分。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克,用黄酒或醋冲服;也可水煎作汤剂,用量酌定。

功用:活血行瘀,散结止痛。

主治:血瘀内阻所致之月经不调,小腹急痛,以及产后恶露不行。

方解:五灵脂、蒲黄活血祛瘀、通利血脉以止痛,用黄酒或醋冲服,加强活血止痛作用,并调制五灵脂的腥气。本方药性平和而效佳,服药者每于不觉之中诸证悉消,不禁欣然失笑,故名为“失笑散”。

临床应用:

本方是治疗血瘀小腹急痛的常用方。治疗产后瘀痛常加益母草、当归、川芎。

小蓟饮子

《济生方》

组成:生地黄24克 小蓟15克 滑石15克 木通6克 淡竹叶6克 炒蒲黄9克 藕节9克 当归6克 栀子9克 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凉血止血,利尿通淋。

主治:下焦热结。症见血淋尿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方解:方中小蓟、生地黄凉血止血、清下焦热为主药;蒲黄、藕节止血消瘀为辅药;因病势下迫,宜因势利导,故佐以滑石、木通、淡竹叶、栀子清下焦热结,利下通淋,当归活血和营,共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合而用之,共奏凉血止血,利尿通淋之功。

临床应用:

1.本方是治疗血淋证的常用方剂,以小便赤涩热痛、舌红脉数为辩证要点。

2.若血淋尿道剧痛,可加琥珀、海金砂以通淋止痛;热盛小便赤涩灼痛甚者,可加石苇、黄柏、桃仁以清热祛瘀。

十灰散

《十药神书》

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栀子、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

用法:各药烧炭存性,研为细末,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适量,调服9克;也可外敷治外伤出血;也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之呕血、咯血等。

方解:方中大蓟、小蓟、荷叶、茜草、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棕榈皮收涩止血;栀子清肝泻火,大黄导热下行以治病因;丹皮配大黄凉血祛瘀,使血止而不留瘀。本方炒炭存性用,可加强收涩止血作用;用藕汁或萝卜汁京墨调服,意在增加清热止血作用。综观全方。以凉血止血为主,兼有清降及祛瘀作用。

临床应用:

1.本方以治标为主,是临时止血之方。血止之后,当审因图本。虚寒证出血忌用。

2.对热邪较盛的出血,药物生用水煎服,此时大黄、栀子当作主药。"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