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中医知识

三化汤治疗中风举隅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三化汤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为金元医家刘河间所创,由大黄、枳实、厚朴、羌活组成。原为治真中风而设。笔者多年来致力研究中风的治疗,临床观察三化汤不仅能治真中风,也可用治类中风。无论中经络,中脏腑,还是中风后遗症,均可用之,兹举例如下。

1 中经络

郭某,女,76岁,1996年5月3日初诊。患者近1个月来,常出现一过性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初未介意,后日渐加重,每天发作数次,每次持续3~5分钟。诊为脑血管痉挛。经降颅压、扩血管及脑细胞活化剂治疗半月无效,求治于中医。诊见:除上述见症外,伴头昏目朦,食欲不佳,大便4~5天一行,较干,Bp18/13kpa。舌黯淡、苔厚稍腻,脉弦滑有力。西医诊为脑血管痉挛。中医诊为中风中经络,证属腑气不通,痰瘀阻络,拟三化汤加味。处方:大黄、枳实、厚朴、羌活、桃仁、红花、地龙、竹茹、僵蚕各10g。每天1剂,水煎服。3剂,大便通下,量多。肢体麻木除。继服3剂,诸症均减,唯感疲乏无力,睡意频频,此为腑气得通,阳气未复,遂于上方加桂枝10g,继服3剂,诸症消失。停药观察1年,未见复发。

2 中腑

杨某,男,64岁,1995年3月1日初诊。7天前患者早晨起床时,出现言语欠流利,左侧肢体瘫痪,急赴医院诊治。CT示:左侧脑梗塞。经脱水、扩血管等治疗1周,疗效不佳,遂转中医治疗。诊见:形体肥胖,言语不利,右侧肢体瘫痪,大便7天未行。舌淡胖、苔滑稍腻而厚,脉沉滑有力。诊为中风中腑。证属腑气不通,清窍被蒙,痰瘀阻滞,拟三化汤加味。处方:大黄(后下)、枳实、厚朴、羌活、桃仁、石菖蒲、远志、郁金各10g,钩藤、桑枝各30g。水煎服。服1剂,泻下黑硬便,量多奇臭。继服5剂,下肢可轻微上抬;继服20余剂,可缓慢行走,上肢可抬至肩,言语较流利。续服20剂,病渐向愈。随访1年,未再复发。

3 中脏

汪某,男,65岁,1997年2月1日初诊。患高血压病20余年,半月前打麻将时突感剧烈头痛,随即昏仆于地,不省人事,口眼喎斜,右侧肢体瘫痪。CT示:左侧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经颅脑外科手术引流后,渐趋好转,但体温仍高,意识不清,不能言语,右侧肢体瘫痪,大便10余天未解,BP21/15kPa,舌红、苔黄厚腻,脉沉实有力。诊为中风中脏,证属痰热上蒙,清窍不利,脉络不通,拟三化汤加味。处方:大黄(后下)、钩藤各30g,枳实、厚朴、羌活、竹茹、黄芩、菊花各10g。水煎鼻饲送服安宫牛黄丸。服1剂,大便通畅。继服5剂,意识渐清,虽不能说话,但能听懂意思,右下肢可抬离床面。守方去安宫牛黄丸,大黄减为10g,加桑枝30g,牛膝15g,继服20余剂,意识清楚,能进行简短对话,继服20余剂,病渐向愈。

4 半身不遂

徐某,女,56岁,1994年12月15日初诊。因患脑梗塞,住院治疗月余,渐趋好转,但遗右半身不遂,久治无效。曾服补阳还五汤无效;又予桃红四物汤合温胆汤仍无效。诊见:病人右侧肢体瘫痪,Bp18/12kpa,纳可眠安,大便不实,舌体淡胖、苔中部腻,脉沉细。诊为中风后遗症,证属痰浊阻滞,脉络不通,拟三化汤加味。处方:酒大黄3g,枳实6g,桑枝30g,厚朴、羌活、桃仁、地龙各10g。水煎服。服7剂,下肢可轻微上抬;继服7剂,右下肢可抬离床面,右上肢可轻微上抬。效不更方,继服30余剂,可扶杖慢行。1年后随访,基本康复。

按:中风证,多为痰瘀阻滞清窍,脉络不通。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中风发作期出于应激,胃肠蠕动受到抑制,肠内容物积留,肠源性内毒素加剧了脑血液循环障碍。因此,清除肠道积滞,改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确是治疗脑血管病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考三化汤,功善通腑泄浊,借助中焦胃腑下降之势,使上逆之气火痰浊随之而降,并使气血得以正常运行敷布,放疗效卓著。然三化汤治疗中风的关键,在于方中大黄的灵活运用。治疗脑血管痉挛(中经络),大黄10 g与诸药同煎,取其味薄而通,气薄而世,通下以缓上,从而解除脑血管痉挛。治疗脑梗塞(中腑),大黄10~20g(后下),取其味厚而泄,气浊而通,直降下行,走而不守,可去除肠道积滞,解除脑水肿。治疗脑出血(中脏),大黄30~60g(后下)浓煎,取其量大力宏,气味雄烈,使上逆之气火迅速下降,从而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把后遗症降到最低限度。治疗脑血管后遗症,大黄3~6g酒制同煎,取其升清降浊、活血行滞,促进功能的恢复,并可降低血脂、胆固醇,防止疾病的复发。

值得注重的是,三化汤并非仅用于中风伴有便秘者,即使大便通畅,投以三化汤,并灵活掌握大黄的用量,可使清升浊降、气血和调,从而促进机体的迅速康复。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