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中医知识

四逆散的临床运用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四逆散

[原文]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318]

[方药组成] 甘草(炙)、枳实(破,水清,炙干)、柴胡、芍药,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引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名医方论] 四逆散应该是典型的柴胡类方,何以少阳病篇没有出现,反而出现在少阴病篇。历代医家对本方的解释不尽相同,多数医家只是顺文解释,尤其对方后加减法,难以作出圆满的解释;另有些医家对此提出疑问,如柯韵伯说:“少阳心下悸者加茯苓,此加桂枝,少阳腹中痛者加芍药,此加附子,……不能不致疑于叔和偏集之误耳。”①

郑钦安在《伤寒恒论》少阴后篇13条言:“按少阴病而至四逆,阳微阴盛也。其中或咳或悸者,水气上干也;小便不利者,阳不化阴也;腹痛下重阴寒之极。法宜大剂回阳为是,而此以四逆散主之,吾甚不解。”②

《新伤寒论校注》中载: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方: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干姜一两半、人参二两。③

此“四逆散”与“四逆加人参汤”组成一致,仅剂量稍有不同。

另有:少阴病,气上逆,令胁下痛,甚则呕逆,此为胆气不降也,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方:柴胡八两、芍药三两、枳实四枚(炙)、甘草三两(炙),上四味,一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④此方组成与四逆散一致,然剂量服法不同,主治亦不同。

姚廷周认为:“考《伤寒论》丸、散、汤剂同名者,药物组成大致相同,且宋本之四味药不能治阳虚四逆,故以底本(即桂林古本)为是。”⑤

此外:《新伤寒论校注》中辩伤风病脉证并治第535条:风病,头痛,多汗,恶风,腋下痛,不可转侧,脉浮弦而数,此风邪干肝也,小柴胡汤主之;若流于腑,则口苦呕逆,腹胀,善太息,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⑥此条更明白展示了四逆散与小柴胡汤之关系,笔者认为此条之方证似更符合临床实际。

清·莫枚士在《经方例释》中言:“成氏谓:热邪传入少阴,果尔则加减法中,何以反用姜、附、桂、薤等热物耶?其误明矣。此方之制,截取大柴胡之半,加甘草为之。……是此方乃大柴胡之减法也。”⑦

经方大师胡希恕对四逆散条文亦深表疑义,认为:“验之实践,四逆见本方证者甚少,故本方的应用,不必限于以上所述的四逆,凡形似大柴胡汤证、不呕且不可下者,大都宜本方。”⑧

[方证分析]:四逆散药仅四味,但组合严谨,其中包含的方根有:柴胡、甘草;枳实 、芍药;芍药、甘草;柴胡、枳实 、芍药。柴胡、甘草乃小柴胡汤之雏形,观小柴胡汤加减法,可知诸药可减,唯柴胡、甘草始终不减。《普济本事方》载柴胡散:柴胡四两、炙甘草一两。功能润心肺,止咳嗽,除壅热,解暑毒,推陈致新。治伤寒时疫,中々,伏暑,邪入经络,体疲肌热。

《金匮要略》中载枳实芍药散专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而芍药甘草汤功专解痉、缓急止痛。柴胡、枳实、芍药则是大柴胡汤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方药仅四味,却寓数方之功。其功效介于大、小柴胡汤之间,其胸胁苦满之状亦介于大、小柴胡汤之间;其证之虚不及小柴胡,实不及大柴胡。小柴胡因其虚,故参、草并用,大柴胡因其实皆不用,四逆散介于其间,只用草而不用参。

四逆散药性中正平和,寒热之性不明显,功用在于疏泄缓急,治邪气郁闭於内,气机失于条达,其肢冷似厥,却并非寒厥,亦非热厥,若强名之,则称为气厥或郁厥。正如《医综金鉴》曰:“今但四逆而无诸寒热证,是既无可温之寒,又无可下之热,唯宜疏畅其阳,故用四逆散主之。”

临床运用此方,不必拘泥于病证之寒热,关键是对柴胡体质及柴胡证的掌握。

四逆散似乎并没有明确的主证,更多的是或然证,其中腹痛是最关键的指征。这种腹痛部位多偏胸胁两少腹部,疼痛为胀痛,或挛痛。至于四逆一证,这类病人多半是体质使然,临床常见一部分人,平时并无甚病,但一到秋冬天凉,人未觉冷,而两手已先凉。这即是典型的柴胡体质。柴胡体质的人患病时易出现柴胡证。临床亦可见部分患者并无四逆表现,用此方而可获效者。

可以说四逆散证具柴胡证的腹痛或胸胁痛。四逆散证为:⑨

1.柴胡证或对疼痛敏感,经常手冷、对寒冷气温敏感,易紧张,肌肉易痉挛的柴胡体质;

2.胸胁苦满,疼痛、腹痛、腹胀;

3.脉弦,舌质坚老而暗,或舌有紫点。

[经验参考]:本方在具体运用时,不必完全拘泥于四逆,胸胁苦满等,但凡患者属柴胡体质,或病证与柴胡带(即肝胆经循行部位)有关者即可灵活选用。

[腹证]中度胸胁苦满,腹壁略凹陷,按之空虚而无抵当,腹直肌拘急,如棒状样紧张,触之白线深陷⑩。主要是两胁下满实,胸膈挛急或积聚。

[类方鉴别]:本方运用当与大、小柴胡汤,逍遥散及痛泻要方相鉴别。此外,其四逆还当与四逆汤之四逆证相鉴别,前者四肢厥冷,不过肘膝,以胸胁苦满、腹痛为主症,后者肢冷过肘膝,以但欲寐,下利清谷,小便清长为主症。

[临证加减]:

1.加半夏厚朴汤称为八味解郁汤,主治胸胁苦满、疼痛,伴胸闷咽如物梗;

2.加黄芩、山栀、薄荷、翘、称为八味除烦汤,主治胸胁苦满、疼痛,伴心胸烦热、失眠等症;

3.加半夏干姜散,主治胸胁苦满、疼痛,伴干呕、吐涎沫;

4.加平胃散,主治胸胁苦满,伴纳差、餐后脘胀、嗳气;

5.加小陷胸汤,主治胸胁苦满,伴心烦善怒,失眠,烦躁不安;

此外,加干姜治顽固性痉挛性咳嗽;加金钱草、海金砂治肝胆及泌尿结石;加四妙散治前列腺炎;加银花、丹皮治阑尾炎,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临床应用]

尽管历代医家对四逆散的认识不一,尤其是四逆散的主证不明,更多的是或然证,但四逆散在临床上的应用仍十分广泛,且疗效卓著。

根据报道,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肝炎、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粘膜异型增生、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顽固性腹痛、过敏性肠炎、腹泻、痢疾、呕逆、阑尾炎、阑尾脓肿、肠梗阻、肠粘连、胰腺炎、咳嗽、冠心病、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输卵管不通、急性乳腺炎、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癫痫、梅核气、泌尿系结石、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阳痿、遗精、过敏性鼻炎、皮炎、高热肢厥、流行性出血热休克等均有用四逆散的。

使用范围之广,是其他方剂所不及的。本方临床运用十分广泛,实难以尽述,几乎各系统的疾病,均有使用的可能。据载日本汉医和田家治杂病100人,有50~60人用此方加减,成为其门人之佳话。

[治验案例]:

1.阳痿:笔者用此方本方治阳痿疗效甚佳。曾有一周姓患者新婚数日来诊,诉阳痿不举、观其面色无华,形体赢瘦,按一般辩证,当属虚证,宜选桂枝龙牡汤加味,当时为试此方之功效,仅投原方未作加减,不料却有非常之效。

2.小便失禁:张某,八旬高龄,忽小便失禁达半月之久,外院诊治不效,欲行手术探查,患者及家属不从,转我院,邀余诊治,观其人虽年事颇高,却无虚赢之象,非肺肾气虚之证,乃膀胱尿道功能失调,用此方加乌药,数剂而愈。

3.胃胀:潘某,胃胀多年,餐后脘胀,每于下雨前数日尤胀甚,戏称自己可以作天气预报,中西药调治不效。询其脘胀连及两胁亦胀,拟本方加平胃散,数剂而安。

4.脘痛:田某,胃脘隐痛嘈杂多年,胃镜示重度糜烂性胃炎,吾曾屡以半夏泻心汤等方加减,疗效不甚理想,后思其人素多愁善感,思绪不定,有柴胡证,投以四逆散和平胃散,疗效甚佳。然此人并无四逆,冬令不甚畏寒。

5. 胰腺炎:王某,脘腹疼痛3天,急查B超及血尿淀粉酶示为急性胰腺炎,见其脘腹胀痛难忍,连及两胁,以左侧为甚,伴恶心、干呕、呕出大量清涎、脉细弦、苔薄白,脉证均无热象,不宜用大柴胡汤或清胰汤等方。若收之住院恐他人用寒凉剂与病不利。因与患者关系至密,冒险投以四逆散加半夏干姜散,未予其它处理。次日矢气甚多,脘腹痛大减,连服六剂,诸症消失,后以调理脾胃剂善后。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