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中医知识

外感湿热咳嗽的辨证施治特点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咳嗽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病症,有些咳嗽其它伴随症状已轻,唯咳嗽迁延不愈,其病程缠绵数周至数月,辗转治疗罔效。其病程久者与西医“慢性持续性咳嗽”相类似, 经常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者,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此类咳嗽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仅对症治疗,疗效不佳。从中医学的角度看,咳嗽的病机复杂,往往造成辨证不清、施治失当,湿热咳嗽就是属于临床上常常被误诊误治的一种咳嗽,本文仅就此种咳嗽的辨证施治阐述如下,祈同道指正。

一、外感湿热咳嗽是南方沿海地区的常见病症,发病与素体湿热内盛有关

导致此病症常见的原因有三:(1)在南方沿海地区,湿邪为病的发病率很高,四季可见。清·陆子贤说:“夫湿乃重浊之邪,其伤人也最广……盖江南地卑气湿,沿江濒海,雾露风潮,较别处尤甚,且易感染。故医者,亦不务伤寒,专事湿温。然比之伤寒,尤为琐屑,更难调治。所谓能医大江南之病者,思过半矣。矧其症,不独夏秋,四时兼有(《六因条辨·伤湿辨论》)”。就笔者曾经行医的地区(福建沿海、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等地)亲眼所见,略为统计,外感病与湿邪有关者约占临床各类疾病的50-70%(各个季节有所不同,春夏为高,秋季较少)。(2)患者素体湿热内盛,感受各种外邪后,转化为湿热证。湿邪为病除了与地区气候有关外,还与时代、生活习惯有关。当今时代,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律加快,精神紧张,脑力劳动多、体育活动少者,思虑气结,血脉不畅,气血不通,易使湿邪内生,如《医原·百病提纲论》所说:“思虑过度则气结,气结则枢转不灵而成内湿”。工作生活节奏变化使饮食无规律,饥饱不调之人增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谱的改变,过饮茶酒,过食肥甘厚味之人日多;冰箱空调的普及使恣食生冷、乐逸贪凉之辈与日俱增;致使脾胃受损,阳气困遏,湿邪内生的情况日益普遍。因此素体湿邪内蕴的体质在患者中比例较高。元·朱丹溪说:“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临床上湿证咳嗽中湿热型发病率高于寒湿型。湿邪粘滞难祛,来缓去迟,素体湿热内盛的体质,在感受风寒或风热病邪的时候,表证之后风邪渐去,病邪入里化热,多转化为湿热之证。笔者常见素有湿热的患者,病咳嗽则为湿热型咳嗽,病腹泻则为湿热型泄泻,不管患何病症,辨证多属湿热型,可见湿热体质对疾病的证候表现影响之深。(3)由于此病症的西医疗效不佳,中医历来研究者较少,导致患者往往辗转于中西医间而不愈。因此,此病症在临床上是相当常见的,有人曾统计216例外感咳嗽患者的证型,其中痰湿型103例,痰热型70例,其它证型挟湿型15例,非湿型26例。表明湿型咳嗽占大多数[1]。

二、湿热咳嗽的病机和临床表现特点

1、湿热咳嗽的病机相当复杂,大致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病机互相纠缠在一起。

⑴、湿邪停滞于体内,能够阻遏和耗伤阳气,使病性偏寒。⑵、热邪客于体内,耗伤津液,并使气血运行加速,使病性偏热。虽然湿为阴邪,热为阳邪,二者性质相反,由于寒热的阴阳属性比湿邪更为突出,因而,总体上湿热咳嗽的病性仍属热。⑶、存在程度不同的气虚,甚至阴虚。《景岳全书》:“故凡病内湿等证者,多属气虚之人。”《蠢子医》曰:“湿热原从寒上得。”由于阳气不足病性属寒,和湿热总的病性相反,湿热咳嗽患者阳气不足的表现被热象所掩盖,不易表现出来,然而这一病机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促使湿热咳嗽向寒湿咳嗽转化的主要因素,也是迫使我们在治疗上不可过于寒凉的原因。《类证治裁》说:“虽湿邪化热后法应清凉,然到十分之六、七,不可过用寒凉,恐成功反弃。何也?湿热一去,阳亦衰微也。”临床常见由于误用石膏,伤及阳气,加重病情。总之,湿热咳嗽的邪气方面存在痰湿、热邪,正气方面可能有阴虚和阳虚。

2、湿热咳嗽的症状复杂,舌象是诊断关键。

由于湿热咳嗽的病机复杂,因而临床表现也较为错综复杂,湿热二邪同时为患,二者各自要表现其特点,但又互相影响,互相裹结,湿遏则热伏,热蒸则湿动,因而临床每多见矛盾性症状。择其常见者如下:(1)咳声重浊、胸闷,痰质粘量不多,湿热咳嗽的热重于湿者,由于肺气不宣,热伤津液,经常痰少质粘,咳吐不利;而湿重于热者可能痰质稀量多。(2)热证而脉不数,热证而面不红反淡黄,精神不烦躁而反呆滞,口干而不引饮、且喜温饮,大便数日不解而不燥结,大便质溏而排出不爽,舌质红而舌苔白厚腻,身体困怠而活动后稍减等。(3)病程长,病情反复缠绵难愈,具有一般湿热证的症状。《湿热病篇》说:“湿热证,咳嗽昼夜不安”,湿热病具有来缓去迟的特点,湿热咳嗽也不例外,往往缠绵数周或数月;湿热咳嗽具有一般湿热证的症状,如:周身困重,倦怠乏力,纳差,胸闷腹胀。

湿热咳嗽症状表现复杂,但是只要抓住舌象,诊断还是有据可循的,常见舌象为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质地较厚。其中舌质红是判断疾病性质属于热证的重要指证,苔腻是判断存在湿邪的重要根据,苔的厚薄程度是判断湿邪数量多少的依据。舌苔的颜色一般与病程长短、湿邪和热邪之间的比例关系密切,病程短者和湿重于热者多见白色;病程长者和热重于湿者多见黄色。切不可一见白苔便为寒证。

三、湿热咳嗽的治疗规律

湿热咳嗽的治则是宣降肺气,清热利湿。咳嗽的病机,总与肺气失于宣发和肃降有关,然而由于外感湿热病邪多从人体上部侵犯人体。湿热之气的运动途径是由下而上的,湿热之气带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医原·湿气论》曰:“然阴气必得阳气而后升。所以,盛夏热甚湿生,万物皆润,溽暑蒸淫,自下而上,升于太虚,为云雾雨露。”《内经》说:“湿上甚为热”。湿热咳嗽的气机病理是以肺气不降为主的。因此,湿热咳嗽的肺气调理当以降肺为主。咳嗽初期伴有表证、脉浮者,咳嗽的病机以肺气失宣为主,治疗当以宣降肺气、清热利湿为主。咳嗽日久者(以笔者的经验而言,约在10天以上者),咳嗽的病机以肺气不降为主,伴有气逆的表现、脉不浮,治疗当以清肺降逆、清热利湿为主。

处方时还应当注意湿热之间的轻重,湿重于热者治疗以利湿为主,热重于湿者治疗当以清热为主。如果津液已受伤者,还应当加入生津化痰之品。

笔者相当长一段时间苦于辨证已明,而无良方,后受《医源》等有关论述的启发,用千金苇茎汤加味治疗,每获良效,基本处方:苇茎15-30克,冬瓜仁30克,桃仁6克,薏苡仁30克,杏仁15克,车前子12克,前胡12克。

陈元犀说:“此方以湿热为主。咳而微热烦满,胸中甲错者,是湿热之邪在肺也。肺既结,则阻其气血不行而为痈矣。方用苇茎解气分之热结;桃仁泄血分之热结;薏苡利湿,清结热之源;瓜瓢排瘀,开结热之路。《金匮方歌括》”《成方便读》说其:“方虽平淡,其散结通瘀、化痰退热之力,实无所遗,以病在上焦,不欲以重浊之药伤其下也。”所以用千金苇茎汤治疗湿热咳嗽是颇为合理的。但是毕竟此方是为治疗痰血热邪互结肺脏、久而成脓的肺痈所设的处方,作用在于清肺化痰化瘀。利湿之力不足,止咳效果较逊,更无降肺之效。所以在原方的基础上增加具有宣肺止咳作用的杏仁,“湿热治肺,千古定论”,一般湿热病都需要宣肺以启水之上源,湿热咳嗽当不能例外,故重用杏仁;“湿热不利小便非其治”,故加用清热利湿降肺作用的车前子;千金苇茎汤止咳之力不足,故加降气化痰止咳的前胡;一般咳嗽气血壅滞之象不及肺痈,故减少活血化瘀的桃仁的药量。全方药物清轻滑利,善走三焦水道,具有清热利湿生津,宣肺化痰止咳的功效。

此方适用于以咳嗽和舌红苔腻为主症的咳嗽,患者可能伴有湿热证的其他表现。如果表证存在可加荆芥、防风以解表;久咳者加泻白散以肃肺止咳;有食滞者加消导药;热重者加黄芩、鱼腥草;痰湿重加半夏。

〖典型病例〗黄X X,男,35岁,诊于2002年11月5日。

患者咳嗽已有半年余,经中西医治疗时重时轻。辰下:咳声重浊,无痰,身体疲倦,胸脘痞闷,大便溏,小便黄。舌稍红苔微黄腻厚,脉细。

辨证:湿热阻肺

治法:降肺化痰止咳

处方:苇茎15-30克,冬瓜仁30克,桃仁6克,薏苡仁30克,杏仁15克,车前子12克,前胡12克,桑白皮12克。

日一剂,水煎服。

服药2剂后,咳嗽较少,呼吸较畅,有白痰少许,易咯;服药7剂之后,咳嗽消失。

[1]唐雪春,彭胜权.外感久咳从湿论治浅析,河南中医药学刊,1999;14(2):10-11"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