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中医知识

怎样看待中药的毒性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90%以上的中药毒性未能掌握

香港近年来曾对42种市面销售的减肥中药进行抽查,发现22种配方中含有刺激性泻下成分“蒽醌”,而这种成分如长期过量服用,轻

则使肠道依赖药物才能排便,重则可致肝损害,甚至引起死亡。但遗憾的是,虽然我国大量中药、中成药在欧美、港台等地区被禁止,但

这类有害的减肥药在国内市场仍随处可见。

据药学家介绍,多达数百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其不良反应可同时累及肝、肾等多个脏器,少数甚至可致患者死亡。据统计,我国每年约

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令人担忧的是,由于西药化学成分明确、研究深入,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多已为人们所知晓,然

而对中药毒副作用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像中药临床药理学、毒理学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均起步较晚,因此,人们对大多数中药的毒

作用认识不足。实际上,中药的不良反应并非少见,据中国药学会对国内1551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分析,中药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仅次于

抗生素类药物而位居第二。

“值得重视的是,中草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入药后不仅原有毒性成分起作用,而且部分成分在炮制过程中还相互作用,在体内又可

能形成新的成分。因此某一特定中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可能并非单一的毒性成分所致,还可能与其他的非毒性成分相关。如含马兜铃酸的中

药中的毒性成分与马兜铃酸I有关,另有国外学者报告,还有可能其他致病成分存在。”药学专家李晓玫教授强调了中药毒性的复杂性。

使用药物的原则第一是安全,第二才是有效。不少专家认为,由于有些中药的使用量与中毒量接近,而当前对中药的毒性研究又很肤

浅,约有90%以上的中药毒性、毒理未能掌握,到底哪些中药属于毒性药物、毒性成分是什么、表现有哪些、如何预防和杜绝、如何处理

和抢救中毒者,还都是盲区。另外,从目前对使用中成药的统计来看,开中成药处方最多的,是对中药知识往往不甚了解的西医。因此,

对有毒中药的管理必须严上加严,慎之又慎。

使用得当中药毒性可被克服

持另一种意见的专家认为,有毒中药力著效显,可治顽疾,合理使用还是可以规避风险的,决不能因噎废食。著名中药专家金世元教

授介绍,中医对中药毒性早有认识,并十分重视。早在1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即将中药分为上、中、下品,并指出“下品多毒,

不可久服”;明代的《本草纲目》更将有毒中药细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四级,其中毒性中药381种以专篇介绍。解放后,我国已

对100余种中药的化学结构、药理、毒理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已明确了中药有毒成分的主要物质基础的类别。

中医为何要使用有毒中药?名老中医朱良春指出:“因为它是治病攻邪的良药,治疗疑难重症尤其离不开它。”我国清代名医叶天士

擅用毒虫药治疗症瘕、积聚、惊厥等,在历史上传为佳话。现代名医以有毒中药治疗癌症、痹症、瘀症等疑难病的,也比比皆是。以中药

马钱子为例,该药虽有大毒,但是炮制得当、使用合理,可以治疗多种重症,如类风湿、半身不遂、再障、重症肌无力、肿瘤、精神分裂

症等,“但稍不谨慎则祸不旋踵”;乌头(川乌、草乌、附子等)含乌头碱,可致呼吸中枢麻痹,引起心脏骤停,但经过炮制后,毒性成

分大多被破坏,而强心的成分依然保留,用其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各种休克有效率达86.5%。人们熟知的牛黄解毒片和安宫牛黄丸

都含有雄黄和朱砂,雄黄主要含有氧化砷,朱砂含有硫化汞,都可引起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害,但它们又都是非常有效的治疗药。中

医博士学会会长仝小林说:“许多安全性极高的中药,如黄芪、山药、扁豆、银耳等等,虽使用范围很广,但一般只能作为辅助用药;而

毒性中药只针对某些具体疾病,但力有专功,可解决临床上的难题,雄黄治疗白血病得到世界医学界的公认就是突出的实例。西药的毒副作

用更为普遍,关键是掌握好合理应用的问题,如因中药也有毒性而不让使用,那中医只能后退到仅能当保健医生的地步了。”

研究肿瘤治疗数十年的李佩文教授指出:“中医历来推崇‘以毒攻毒’理论,即以有毒中药治疗沉疴大疾,从我数十年从事肿瘤治疗

的临床实践来看,确实有其无法取代的作用。实践证明,用有毒中药虽然医生要承担风险,但它的毒性还是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克服的,而

且能变害为宝。重要的是必须科学炮制,正确配伍,严格对症,准确掌握剂量和时间,‘中病即止’。”

对中药毒性必须防患于未然

鉴于中药毒性问题的紧迫性,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教授指出,必须加大对中药毒性研究的力度,做到规避风险科学使用。他

认为,现在对绝大多数中药的毒副作用尚不明了,传统炮制减毒的方

法尚不精确,在准确掌握适应症、使用量、疗程方面尚不规范,这就不可避免地限制了这些药物的使用。他提出,首先应通过科学研究明

确毒性在内的中药的具体成分,其次要掌握如何克服、减少以及合理利用这些成分。虽然目前已对190余种常用中药进行了一定深度的现

代研究,其中不少毒性成分已被证实在何种情况下可变毒为宝,成为对人有利无害的良药,但这相比临床上常用的四五百种中药来说,还

是远远不够的。

掌握着人命关天处方权的医生应如何应对有毒中药的挑战?解放军302医院刘士敬博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首先应以《药典》

为法律依据,2000年《药典》已收录中药材及中成药992种,每种中药包括含量测定、炮制方法、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医

生在使用中药时,必须严格按照《药典》规定的事项行事。同时,医生必须学习和掌握每种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以及救治方法,在使用有

毒中药时严格遵循病症对路、合理配伍、注意用法、中病即止等原则力求做到趋利避害。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