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高级搜索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药市快讯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中医知识

中药药理实验总论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中药药理实验总论

目的:

在生理学和基础药理学实验的基础上,开展有关中药的药理实验,进一步提高用药理学实验方法和技术来研究中药的实际操作能力,借以用现代科学方法从事中药研究工作。总论部分主要了解小动物的主要解剖部位,掌握常见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熟悉前人研究中药的主要成就,举例说明研究中药药理的思路、方法和结果。目的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中药药性的实际情况和理论要求,可以提出课题,大胆设想,初步进行一些中药药性的实验工作。

要求:

①了解中药药理研究的概况及今后发展方向。

②了解动物种属差异对中药作用的影响。

③了解实验动物的选择方法、分组、标记及饲养方法。

④掌握常见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熟悉不同给药途径对中药作用的影响。了解动物种类、性别及年龄对中药感受性的不同。

⑤了解药物的采收季节、炮制、剂型和剂量对中药作用的影响。

⑥了解体质,机体机能状态及环境因素对中药作用的影响。

⑦了解复方配伍对中药效用的增强作用。

⑧了解中药的配伍禁忌及十八反、十九畏的研究情况。

⑨了解中医证的病理模型在中药药理研究中的重要性及目前主要的造型技术。

项目:

(1)实验动物的选择、捕捉、性别辨认及解剖练习:首先掌握动物的捕捉技术及性别辨 认。根据课题要求,了解选用何种动物及其性别、年龄、分组等。并对一、二种动物进行解剖,熟悉其内脏器官位置及主要的神经与血管分布。

(2)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及其对中药作用的影响:中药及其提取物对动物进行药理实 验,应根据动物的种类与中药的性能,尽量采用与临床用药方法一致的给药方法,以验证文献记载的效用。必要时,也应进行注射给药。

给药方法应掌握小鼠灌胃法、家兔胃管给药法、蛙及蟾蜍淋巴腔注射法、小鼠、大鼠及豚鼠的腹腔注射法。动物皮下注射法、肌肉注射法、兔耳静脉注射法以及小鼠尾静脉注射法等。

在熟练用药方法的同时,可选用泻药或安神药以观察不同给药方法所得到的不同药理 反应(例如硫酸镁口服为泻药,注射为镇静药);并观察酸枣仁口服及注射后性质相同的中枢抑制,但略有差异的入睡时间及维持时间。

(3)动物对药物感受性的差异:以某些中药成分实验,例如马钱子中的士的宁,引起动物惊厥的剂量,可因动物种属不同而有区别。

(4)参观中药切制厂及中药制药厂,以了解饮片加工及切制过程,炮制操作,并参观中药厂以了解中药制药的概况,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5)不同采药季节及用药部位对中药作用的影响。 比较臭梧桐叶开花前后所采叶片提取液对动物血压作用的影响;比较杜仲皮及茎叶对动物的降血压作用;比较人参根茎叶果及刺五加根茎叶花的抗疲劳作用(游泳试验法)。

(6)不同炮制方法及制剂对中药作用的影响:生杜仲与炒杜仲的不同制剂(酚剂及煎 剂)以及款冬花及蜜炙款冬花对动物血压的影响;延胡索与醋炒延胡索、生当归与酒当归的不同制剂镇痛、镇静作用的比较观察;附子炮制前后毒性比较。

(7)不同剂型及给药途径对中药作用的影响:比较青皮或枳实煎剂口服及注射液静注 时,其血压作用的差异;比较艾叶煎剂灌胃及艾叶挥发油喷雾法防治动物哮喘发作的作用。

(8)中药剂量对中药作用的影响:以士的宁为例,其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及阿拉伯胶溶液不同剂量给蟾蜍淋巴腔注射,观察其惊厥发生的时间与强度有何不同。

(9)寒凉药与温热药药性特点的比较实验,选取寒凉药与温热药的代表药,研究其对中枢神经及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例如安神药(多数药性寒凉)的镇静、抗惊厥及降血压作用;

凉开药冰片、牛黄的抗菌、镇静及解痉作用;辛温解表药的发汗、解热、镇痛及促进循环等作用;温开药如苏合香、麝香的扩张冠脉、兴奋中枢及抗炎症作用等。

(10)中药的配伍禁忌实验:根据十八反、十九畏的传统记载,选择一些药物,观察有无配伍禁忌。可根据近年实验报告选几种药物。

(11)观察动物饥饿状态和饱食后以及损害肝肾功能对中药作用的影响。

(12)中药毒性测定法:中药及其提取物的毒性测定,一般用小鼠进行。根据中药性能和实验要求,考虑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试验。一般应掌握中药急性毒性(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方法。

(13)中药单味应用及多药并用(复方)时作用性质及作用强弱的比较:重点阐明中药合并应用时的协同作用。例如大黄与芒硝并用泻下作用增强;桂枝与麻黄合用,发汗作用明显;当归与川芎合用,收缩子宫作用增强;芍药与甘草并用对肠管的解痉作用加大等。可选用一、二组进行实验。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