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共有 29条记录, 5页,显示 19-- 24 1 2 3 4 5
|
名医:王清任
王清任(1768~1831),字勋臣,河北省五田县人。曾祖王凝机为岁贡生,后因不肯投充,而设药肆托于医。清任初为邑武痒生,纳粟得千总衔。为人刚直磊落,凡事主正义,在乡鸦鸿桥河东村开小药铺时,立匾额曰“正中堂”,故意小书“中”字,以讥县衙,因而受到迫害。只好流落他乡行医。其约于廿岁左右习医,即发现“古人脏腑论... |
名医:陈修园
陈念祖(1766~1823),字修园。一字良有,号慎修,福建长乐湄村人。祖父陈居廊,博学通医。父陈廷启,号二如,早逝。幼家贫,刻苦习儒,兼习古代医典,尤推重仲景之书。早年肄业于福州鳌峰书院,乾隆五十一年(1786)补诸生。此后曾随泉州名医蔡茗庄(宗玉)学。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举人,宴寓京师,时刑部郎中伊朝栋中风,不... |
名医:吴瑭
吴瑭(1758~1836),字配珩,又字鞠通。江苏淮阴人。少习儒,十九岁而父病亡,哀痛欲绝,遂广购方书读之。至张仲景《伤寒论·序》“外逐荣辱,内忘身命”之论,乃慨然弃举子业,专攻方术。乾隆癸卯〔1783〕秋,赴京师,参与抄写检校《四库全书》,得读吴又可《温疫论》,顿开茅塞。癸丑岁(1793),京师流行温疫,友人强起之... |
名医:张璐
张璐(1637~1699),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江苏苏州人。明按察使张少峰之孙。少颖悟,习儒而兼攻医。明亡后弃儒业医,隐居洞庭山十余年,行医著书,至老不倦。离乡十六年,辑医书一帙携归故里,故名之曰《医归》。将其中《伤寒绪论》、《伤寒缵论》刻行。康熙中。取《医归》残稿,从头检点,并易名《医通》(《张氏医通》)... |
名医:张志聪
张志聪(约1630~1674),字隐庵,浙江杭州人。少年丧父,遂弃懦习医,师事名医张卿子,穷研医理,于《内经》、《伤寒论》颇有心得。构侣山堂于杭州香山,招同道、弟子数十人,讲论医学,为中医医学教育民间授徒形式之一大发展。著《素问集注》、《灵枢集注》、《伤寒论宗印》、《金匮要略注》、《侣山堂类辨》、《本草崇原... |
名医:喻昌
喻昌(1585~1664)字嘉言,江西新建(古称西昌)人,晚号西昌老人。崇祯三年(1630)以副榜贡生入都。曾上书欲有所为,不见纳,削发为僧。不久又复蓄发,游于江南。晚年潜心著述,开堂讲授医学,精研医理,尤精《伤寒论》。平生妙治甚多,治病多奇中,名振大江南北,民间多有传说。 所著《尚论篇》《寓意草》《医门法律》合... |
|
共有 29条记录, 5页,显示 19-- 24 1 2 3 4 5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