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治则:补气活血,健运胞宫。
2. 处方:合谷、三阴交,至阴;气血虚弱加足三里,气滞血瘀加肩井。
3. 方义:三阴交、合谷,历来被推崇为催产之要穴,《子午流注针经》云:“……泻足三阴交,补手阳明合谷,胎应针而落”;至阴,足太阳膀胱之井,催产亦有显效,有“下火立产,其效如神”(《神灸经纶·卷四》)之说。如为气血虚弱所致,加胃合足三里以资生气血,助运胞宫;如气滞血瘀所致,加用肩井,肩井为手足少阳之会,可疏利肝胆三焦之气机,气行则血行,使产难得解。
4. 治法:至阴可用艾卷雀啄法灸之,亦可以麦粒大艾炷着肤灸;合谷、足三里施以补法,肩井、三阴交用泻法。留针及灸的时间及壮数,视宫缩及胎动情况而定,一般为15分钟以上(艾炷灸5~7壮)。鉴物难产原因复杂,针灸治疗主要适物产力异常的难产,如为产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难产,则须应用别的疗法。
5. 古方辑录
《千金翼方·卷二十六》:“妇人逆产足出,针足太阴入三分,足入乃出针,穴在内踝后白肉际陷骨宛宛中;横产手出,针太冲入三分,急补百息”。
《普济方·针灸门》:“治产难,针两肩井入一寸,泻之,须臾即分娩”。
《杂病穴法歌》:“三里、至阴催孕妊”。
《类经图翼·十一卷》:“产难横生:合谷、三阴交。一治横逆难产,危在顷刻,符药不灵者,急于本妇右脚小指尖,灸三壮,炷如小麦,下火立产如神,盖此即至阴穴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