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联系我们
反馈
设为首页
声明
网站地图
收藏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针灸大全搜索:
请选择
灸法
腧穴学
经络学
针灸治疗
针灸技术
急症针灸
针灸意外预防
针灸保健
医药网
>
中医药频道
>
针灸大全
> 急症针灸 > 辩证论治/五官科急证
● 辩证论治
内科急证
外科急证
妇产科急证
儿科急证
五官科急证
● 现代治疗
急性症状
内科急证
外科急证
妇产科急证
儿科急证
五官科急证
剌灸法禁忌
穴位禁忌
内脏损伤
神经系统损伤
血管损伤
针灸感染与折针
针灸反应
针灸大全 急症针灸
- 暴风客热 -
【概述】
暴风客热,系指来势急骤,以红肿热痛为主要特征的外感眼病。本病证名虽始于《秘传眼科龙木论》,但有关本证的辨治,祖国医学早在记载。针灸治疗首见于《内经》。如《灵枢·热病》篇云:“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
现代医学中,部分因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球结膜炎症,多可归属于本证。
【病因病机】
本证多因风热毒邪,突从外袭,风热相搏,交攻于目,猝然而起;如原有肺胃积热,与风热之邪交炽於目睛,则症情更重。
【辩证分型】
暴风客热,症见胞睑红肿,白睛暴赤,热泪如汤,羞明隐涩。如风重于热,兼头痛鼻塞,恶寒发热,脉浮数,舌苔薄白;如热重于风,则眼珠剧痛,白睛浮壅,高于风轮,眵泪胶粘,口渴烦燥,便秘溺黄,脉象数实,舌苔黄腻。
【治疗】
1. 治则:疏风清热,祛毒明目。
2. 处方:睛明、太阳;风重于热加风池,热重于风,加合谷、鱼际。
3. 方义:睛明位于内眦,属膀胱经又为足三阳之交会,是疏风清热,泄目睛邪毒之主穴;太阳泻血,泄热败毒,亦为治目赤的要穴;故《玉龙歌》云“两眼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睛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如风重于热,加风池以加强驱风解热作用;如热重于风,加合谷与肺经之荥鱼际,以泻肺胃之积热。
4. 治法:太阳、鱼际均以三棱针刺血;晴明向鼻侧浅刺3分~5分,施轻泻法(即小幅度提插捻转),余穴用泻法。
5. 古方辑录
《针灸资生经·第六》:“攒竹、治眼赤痛。申脉、太冲、曲泉、阳溪、主赤痛肿。”
《儒门事观·卷一》:“目赤暴肿,隐涩难开者,以三棱针刺前顶穴、百会,出血大妙。”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眼痛不可忍,刺足少阳经风池二穴,手阳明经合谷二穴,立愈。”
《类经图翼·十一卷》:“眼目疼痛:合谷(痛而不明)、外关、后溪(头目痛)。”
《针灸大成·卷九》:“眼赤暴痛:合谷、三里、太阳、睛明。……复刺后穴:太阳、攒竹、丝竹空。”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目赤案
余尝病目赤,或肿或翳,作止无时。偶至亲息帅府间,病目百余日,羞明隐涩,肿痛不已。忽眼科姜仲安云:宜上星至百会速以绯针刺四五十刺;攒竹穴、丝竹穴,上兼眉际一十刺;及鼻两孔内,以草茎弹之。出血三处,出血如泉,约二升许,来日愈大半;三日平复如故。余自叹曰:百日之苦,一朝而解,学医半世,尚阙此法,不学可乎?
(《儒门事亲》)
本栏目仅供学习与参考,切勿模仿施治!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
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