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一
常××,男,34岁,工人。 1970年9月初诊。
主诉:胃痛1个月,加重半日。病史:患者8月间因突然恶心、呕吐酸水,腹胀,胃部阵发性作痛,食后痛剧,今日因用力过猛,后脘部剧痛,高热而求治。患者过去有胃病史。
检查:慢性病容,左侧上腹部压痛(++),拒按,X光钡餐照相提示:胃扭转、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背部12胸椎有压痛点,舌质淡红,苔腻黄干,脉弦紧。体温38℃,白细胞18×109/L(18000/mm3)分类:中性0.60(60%),淋巴0.34(34%),单核0.06(6%),二便正常。
诊断:胃痛(胃扭转、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治则:疏通经气,除瘀止痛。
取穴:胃脘部有效点。加配:胃俞、隔俞、气舍。
治法:毫针刺法,平刺法和补法。 按所取穴位针刺,留针2小时,3分钟~5分钟捻转1次,刺激时间1分钟~3分钟。
针后胃肠蠕动增强,腹鸣音亢进,腹胀减轻,吐酸及呕吐已停,连续每日针1次,5次后症状消失。胃肠造影提示:胃扭转已趋正常。
16次后再拍片复查: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已愈,2年后随访未复发。
(郭效宗医案)
医案二
穆XX,男,34岁,工人。1972年9月17日初诊。主诉:胃痛8天。
病史:患难与共者于9月9日午餐暴饮暴食,食后即参加体力劳动,下2时许,突感胃痛,几分钟后痛势加剧,不能忍耐,送某医院急诊,疑为“胃痉挛”给予对症处理。8日来胃痛时轻时重,不能饮食,胸闷腹胀,心烦易惊,气短,夜寐不安。
检查:面色萎黄,形疲无神,上腹部偏右侧有明显隆起,舌质红,苔黄厚腻,语音低微,腹闻隆起处触之硬而痛,脉弦促。X线钡餐造影示:胃呈龙虾形胃口粘膜掣及食道右内粘膜成皱纹呈交叉态胃轴扭转180度。
诊断:胃扭转。
治则:破气理中,养胃益阳
取穴:上脘、中脘、下脘、鸠尾、膻中、不容、承满、梁门、太乙、天枢、外陵、足三里、胃俞。
治法:上、中、下脘及足三里施平补平泻,鸠尾、膻中施泻法,胃俞用补法,余穴每次取2穴,轮换取之,施左补右泻,
针1次后,患者即感腹胀疼痛减轻,当夜安眠;针第二次后,能食,食后未痛。针七次后,症状全部消失。X线钡餐造影复查胃之形态已恢复正常。
(贺惠吾医案)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德洲.穴位刺激疗法治愈胃扭转二例.新医药学杂志,1976;9:35
[2]解放军161医院理疗科.电针、红外线照射治疗胃翻转4例.中华理疗杂志,1980;3(2):98
[3]马兵.电针治疗胃翻转一例.辽宁医药,1980;(1):3
[4]严玉林.针灸治疗胃扭转.新中医,1980;(1):44
[5]罗伟.针灸治疗胃扭转一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1):32
[6]万耀先等.针刺治疗胃扭转9例.中医杂志,1980;21(11):49
[7]韦勇.针刺治愈胃扭转一例报告.广西中医药,1981;(3):36
[8]张之珠等.耳针加颠簸法治愈胃扭转.山东中医杂志,1984;(6):43
[9]刘建民等.针灸治疗胃扭转7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0;10(6):13
[10]朱敏等.电针和穴位封闭治疗胃扭转42例.中医研究,1989;2(3):39
[11]王世礼等.针刺治疗胃扭转六例.上海针灸杂志,1990;9(4):19
[12]彭学征等.X线下电针配合左侧卧位治疗胃扭转20例.山东中医杂志,2000;19(6):3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