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针灸大全搜索:
 
   
 
 
医药网 > 中医药频道 > 针灸大全 > 急症针灸 > 辩证论治/内科急证   
● 辩证论治
 内科急证
 外科急证
 妇产科急证
 儿科急证
 五官科急证
● 现代治疗
 急性症状
 内科急证
 外科急证
 妇产科急证
 儿科急证
 五官科急证
 剌灸法禁忌
 穴位禁忌
 内脏损伤
 神经系统损伤
 血管损伤
 针灸感染与折针
 针灸反应

  针灸大全 急症针灸
 
- 急淋 -
【概述】
 
    淋证系指以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痛引脐中为特征的一种病证。淋证之名,首见于《内经》,有“淋”、“淋溲”、“淋满”等病证。晋代的《脉经》已采用刺足少阴和横骨穴的方法治疗“尿有余沥”;《针灸甲乙经》记载,针灸治疗本病证在《针灸甲乙经》中即有记载,如:“小便难,水胀满,出少,胞转不得溺,曲骨主之”。明确表明属于淋证者则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已将淋证分为气淋、石淋、劳淋、血淋等数型,并分别予以选穴灸治;《外台秘要》认为,灸足大趾前节上及中封等穴对本证有效。及宋代,在《太平圣惠方》中,中极、小肠俞等9个穴位的主治包含本证;《医心方》则认为灸足外踝中央和脐中,对气淋、热淋等有良效;《扁鹊心书》强调以灸食窦、关元来治疗本证。至元代,《卫生宝鉴》用灸气门来治疗“诸淋”。。明清时期的《神应经》、《医学纲目》、《针灸聚英》、《针灸大成》、《类经图翼》、《针灸集成》等则汇总了诸家的经验和成方。
    本证之急性者相当于现代西医学之尿石病的急性发作,急性尿路感染等。

【病因病机】
 
    急淋的病位在肾与膀胱,其病因以湿热为主,湿热邪气蕴结膀胱,气化失司,水道小利而发为本病。若湿热邪毒客于膀胱,小便灼热刺痛,则为热淋;膀胱热盛,热伤阴络,迫血妄行,则为血淋;湿热久蕴,煎熬水液,尿液凝结,聚为砂石,则为石淋。

【辩证分型】
 
    将急性发病者分为三型。
    (一) 热淋
    小便频数,点滴而下,尿色黄赤,灼热刺痛,急迫不爽,痛引脐中,脉濡数,苔黄腻。
    (二) 血淋
    尿色红赤,或夹紫暗血块,溲频短急,灼热痛剧,滞涩不利,脉数有力,舌尖红,苔薄黄。
    (三) 石淋
    尿中时夹砂石,小便滞涩不畅;或尿不能卒出,窘迫难忍,痛引少腹;或尿时中断,腰痛如绞,牵引少腹,连及外阴,尿中带血,脉弦或数,苔薄白或黄。

【治疗】
 
    (一) 热淋
    1.治则:清热解毒,通淋除湿。
    2.处方:肾俞、膀胱俞、中极、曲骨、阴陵泉、三阴交。
    3. 方义:取肾、膀胱两经的背俞穴泻之,以清泄肾与膀胱湿热;中极是膀胱募穴,能助膀胱气化,清理膀胱湿热;曲骨对尿涩难下,效果甚好;阴陵泉、三阴交有健脾利湿通淋作用。
    4.治法:均用泻法,先针背部俞穴,后针腹部穴位和四肢穴。
    5. 古方辑录
    《针灸资生经·卷三》:“长强疗五淋,曲骨疗五淋,小便黄,……中极治五淋,小便赤涩”。
    《东垣十书》:“热淋取关元、气冲。”
    《针灸聚英·卷二》:“淋:属热结……灸三阴交”。
    (二) 血淋
    1.治则:清热凉血,通淋止血。
    2.处方:肾俞、京门、血海,委中、中极。
    3.方义:肾俞、京门为俞募相配,可鼓舞肾气,通淋止痛;血海为止血之验穴,委中为血郄,二穴合用能凉血止血;中极有通淋之效。
    4. 治法:肾俞、京门用平补平泻,余穴均用泻法。
    5. 古方辑录
    《针灸大全·卷四》:“小便淋血不止,阴器痛。阴谷二穴、涌泉二穴、三阴交二穴”;
    (三) 石淋
    1.治则:清利湿热,排石通淋。
    2.处方:肾俞、京门、阴陵泉、三阴交、委阳、天枢、中极。
    3. 方义:古人认为诸淋总由“肾虚而膀胱热”,故补肾俞、京门以强腰补肾,化气行水,此乃治本之法;亦可泻此二穴流畅气机,通利水道以止痛,乃急则治其标。取脾经的阴陵泉、三阴交以健脾利湿;泻三焦经的下合穴委阳以清利下焦湿热,三穴合用以获清热利湿之效。天枢、中极,可调理局部经气以加强涤石通淋之效。
    4. 治法:肾俞。京门,平时用补法,如绞痛发作用泻法;余穴均用泻法。
    5. 古方辑录
    《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石淋,脐下三十六种病不得小便,灸关元三十壮,又灸气门三十壮”。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血淋案
    文学道卿,传治血淋方,独蒜一枚,山栀子七枚,盐少许,三物共捣如泥,贴患人脐上。所亲患血淋二年余,殊甚,诸医治之罔效,一日,张过视,谩试以前方即时紫血黑片碗许,遂愈。
    (《名医类案》)

本栏目仅供学习与参考,切勿模仿施治!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